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化县地处长白山区,每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气约130天左右,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5℃。地面被大雪覆盖日约100天左右。为了摸清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在该地区越冬后的自然存活率,我们进行了越冬存活率观察和人工保护越冬试验,结果如下: 一、自然条件下豆蚜茧蜂越冬存活率观察 日本豆蚜茧蜂每年10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地下1~3厘米植物根上的寄主体内越冬,翌  相似文献   

2.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瓢虫被利用在蚜虫防治上,效果显著。为了使越冬后七星瓢虫的活动和产卵与田间蚜虫发生的情况相适应,进行了在变温中处理饲养瓢虫的试验。冬前采集越冬代成虫置于室内零度以下低温中贮存,当初春室温上升时转入冰箱中(-5℃-0℃)保存,以维持其休眠状态。应用前进行变温处理。曾研究了三种变温,其中最好的一种为:将冰箱中保存的越冬瓢由移入3-4℃定温中放置5天,再移入7-8℃处理5天,然后移入13-14℃中1天,  相似文献   

4.
硫酰氟对杨树包装材料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酰氟熏蒸木质包装材料中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幼虫的毒力试验表明,中毒天牛幼虫经过14天的人工饲养后,"垂死幼虫"全部死亡,存活幼虫死亡率约为10%左右;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4.4℃、10.0℃、15.5℃和21.1℃条件下熏蒸24h,达到LD99.9968要求的预期CT值分别为6183.5、3242.7、1019.1和692.6mg.h/L,在木材装载量为25%左右的情况下,致死剂量分别为309.5、217.0、87.8和75.7mg/L.  相似文献   

5.
近年马铃薯在恩施市夏粮作物中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由20世纪90年代末年种植面积2万hm^2增加到近年的2.33万hm^2左右,产量占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2008年1月中旬至2上旬初,全市遭遇了自1976年以来时间最长、温度最低的冰雪灾害天气,海拔800m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达22d,1500m地区则超过了40d,最低气温达-8℃,全市夏粮油作物及蔬菜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6.
水蓼生物学起点温度为12℃,种子萌发时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80%左右。营养体耐水性强,可常年生活在水中。密生、粗壮、根系发达。全生育期约240天。应以化学防除为主,结合农业防除和生物防除。  相似文献   

7.
粘虫的发生规律有些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例如越冬问题:在北纬32°、33°以北地区,尚未找到任何越冬虫态;但在北方各省早春3月初就能用糖醋液诱到大量成虫。由于每年粘虫的发生,是由南而北依次出现,有人根据室内试验认为在0℃恒温下,粘虫幼虫经10天、蛹经15天即死亡,因此就有人提出:粘虫在我国北方不能越冬,春季由南方远距离向北迁飞,秋末又迁回南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还先后在广东、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三年来一系列的突验观察,进一步肯定麦种用石灰水消毒处理对各种种子传播性病害有完全的防治效果。操作得好,还起增产作用。炎夏短时间处理(37℃左右半天,35℃左右1天,30℃左右1.5天)与深秋长时间处理(25℃左右2.5天,20℃左右5天)效果相同。为了便于种子干燥,宜尽早于夏季处理。麦种浸水后阴干阳干均无不可,但必须充分干燥,以免貯藏中减弱种子生活力影响发芽。麦种在夏季处理,发芽力会显见降低,这是暂时现象,貯放一定时期后,仍能逐渐恢复活力。为了防止土壤和肥料传病,石灰水浸麦种干燥后,还可以再行 HCB 拌种或油粕粉末混播。  相似文献   

9.
根据以往研究:在冬季灌水两个月,可使稻根中螟虫全部死亡,或早春2、3月间灌水一个月,或于4月上旬灌水10天左右,可使稻根内绝大部分螟  相似文献   

10.
为消除葡萄东西行向种植双膜覆盖越冬膜上雪被不足的顾虑,2014—2015年冬季在新疆阜康进行了东西向、南北向膜下和土埋的温度逐日观测。结果表明,寒冷期最低温度东西向较高。整个冬季东西向有大于土埋的补偿温度,而南北向是低于土埋的亏缺温度。在-25.6℃的最低气温日,东西向是-3.0℃、南北向-5.4℃、土埋-4.6℃。经推算,在-37℃极端最低气温时,分别是-9.6℃、-13.6℃、-10.4℃。两种行向都经得住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酷寒,东西向好于南北向。最高温度、平均温度也是东西向较高,温差则反之。10℃萌发生长的日期东西向比土埋提前37天,南北向提前35天。东西向还较南北向高产优质,生长旺盛。东西向因为优越的光照条件,可不再担忧雪被不足的问题。若采用篱架式南北向栽培,双膜越冬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老虎沟冰川流域2011年强消融期(强消融期指7-8月份)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老虎沟冰川流域径流及径流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和径流、径流温度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老虎沟冰川流域7月气温在早晨8:00左右最低,17:00达到最高;7月冰川径流在10:00左右最小,在18:00左右达到最大值.7月流量最高值约滞后气温最高值1h左右,流量最低值约滞后气温最低值2h左右;降水对径流既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降水发生时,流量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冰川径流温度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一天晚上20:00左右到8:00左右,这段时间的冰川径流温度变化很小,且温度始终处于低值;从8:00到12:00径流温度持续升高,12:00左右径流温度达到日最高值;12:00到20:00左右径流温度逐渐缓慢降低.径流温度和气温之间有较一致的起伏关系,但是冰川径流某一时刻的平均温度起伏很小且温度低,最低温度为0.1℃、最高温度为0.9℃.  相似文献   

12.
1985~198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了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物候期的观测。两种豚草生育期均170天左右,豚草略短些,但出苗至开花期,豚草比三裂叶豚草长,二者分别为119天和110天;开花到果熟期,豚草比三裂叶豚草短,二者分别为50天和64天。全生育期有效积温二者均在1400℃上下,豚草略低些。但出苗到开花期豚草高于三裂叶豚草,二者分别为744.5℃和672.6℃;开花到果熟期豚草低于三裂叶豚草。二者分别为877.6℃和1074.5℃。两种豚草出苗最低温度5℃,最适温度10~12℃,最高温度21℃左右,三裂叶豚草略低。  相似文献   

13.
棉铃疫病菌越冬卵孢子作为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棉铃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卵孢子经土壤埋存160天左右越冬,至少有16%~47%的卵孢子仍存活。卵孢子不依赖病残体可单独在土壤耕作层中越冬存活。越冬卵孢子萌发后可侵害棉苗。认为棉铃疫病菌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安全越冬作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4.
赵敬钊 《昆虫天敌》1989,11(4):174-181
温度对八斑鞘蛛C.octomaculatum产卵前期、产卵袋数、卵袋内含卵粒数、卵袋形成时间、产卵量、孵化率和成蛛寿命均有较大的影响。最适宜温度范围是在20℃—30℃之间,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一般产卵前期为6天左右,平均可产4个卵袋,每个卵袋内平均有卵25—30粒左右,单雌平均产卵量在100粒左右,孵化率在90%以上,成蛛平均寿命为60天左右。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2℃,产卵量和孵化率就显著下降。在15℃恒温条件下,有40%的个体不能产卵;在35℃恒温条件下,有66%的个体不产卵。八斑鞘蛛有较强护卵习性。待雌蛛产卵后,人工摘去卵袋不让雌蛛护卵,可使产卵量提高48%。  相似文献   

15.
 会理县位于安宁河及金沙江之間,地形与云南省交錯,为四川稻瘟病分布的主要区域,地势受印度洋气候的影响,常年温和,四季温差不大,据1953年至1955年当地气象資料,三年来月平均温度最低为6.5℃最高为22.4℃,冬春气候干燥少雨,海拔在1,920米左右,該地稻瘟病發生以頸稻瘟病及节稻瘟病影响产量严重,甚至有的造成顆粒無收。  相似文献   

16.
陇东紫花苜蓿生物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年生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规律、地上生长量、地下生长量及气象要素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陇东地区种植气候适应性较好,鲜干比高,适宜青饲。由于初秋热量条件限制,陇东塬区2年生陇东紫花苜蓿第三茬分枝后便停止生长,每茬全生育期需要≥0℃积温约1 100℃~1 150℃;其中萌芽~分枝期春季约280℃,夏季约330℃;分枝~现蕾期460℃左右;现蕾~开花期360℃左右,从第一茬到第三茬,产草量和植株高度依次降低,但分枝数依次增多,显蕾期前后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棉铃疫菌的越冬存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MTT活体染色法,对棉铃疫苗(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的存活越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囊和卵孢子均可在棉田土中的病残体(烂钤壳,棉籽)上存活。其中孢子囊可存活3~4个月,且其存活率可高达58.0%,认为孢子囊在棉铃疫病的再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孢子囊在1月份温度达零度时就全部死亡,不能越冬。而卵孢子在历经1990年至1991年冬季零度以下76天(其中最低温度达-2.8℃)后仍可以存活,在存活300天以后其存活率达48.8%,证明卵孢子是毫无疑问的越冬菌态。生物测定,越冬后卵孢子形态观察,卵孢子萌动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表明,越冬存活的卵孢子可以成为棉铃疫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楂锈病菌的形态特征及致病性,初步鉴定为梨胶锈山楂专化型(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 f.sp.crataegicola)。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后1小时萌发产生担孢子,24小时达到最高萌发率。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5℃,适宜温度10℃~35℃;担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5℃,适宜温度15℃~25℃。两种孢子在有水膜的情况下才能萌发,不需要补充营养。冬孢子角在室温下能存活60天左右,5℃冰箱中可存活4个月左右。单个的冬孢子及担孢子不耐干燥,1~2天便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9.
人为打破滞育对东亚小花蝽越冬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小花蝽是多种农作物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实验表明,在27℃、RH70%、24h的光照条件下,可在3~4d内终止其越冬成虫的滞育,所需时间极短,并对其生殖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蛹的低温生存能力和越冬能力。小菜蛾的过冷却现象比较明显,蛹期过冷却点最低(-20.12℃),成虫次之(-16.56℃),幼虫期高(平均为-13.72℃),其中4龄幼虫过冷却点最高(-8.5℃)。表明在不同虫态中,蛹的抗低温能力最强。在-10、-5、0℃和5℃条件下,小菜蛾蛹的LT50、LT90、LT99.9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缩短;蛹死亡99.9%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29、21.68、27.77、41.39d,表明在冬季温度连续低于0℃时间超过28d的地区,小菜蛾不能越冬。连续两年冬天的埋蛹试验结果,蛹在北京4个地点的越冬死亡率均为100%。结合我国的气候区划分析,初步确定小菜蛾在北京地区野外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