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文中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模型.通过对辽宁省14市12年20项指标3360个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对省内各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做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14市12年间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逐年...  相似文献   

2.
文中的目的是深化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研究样本,在构建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阿勒泰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在假定未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态势不变的前提下,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未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得到了较为符合现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城镇区域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文中以北疆14个主要城镇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建立了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引用协调度发展模型以及经济生态效益划分标准,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城镇区域14个主要城镇的经济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不高,平均协调发展度仅为0.46。2)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总体水平都较低,平均经济效益为0.21,平均生态效益为0.30。3)各城镇中属于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两个,经济主导环境滞后类型两个,其余均为经济滞后环境主导型。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环境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方面,确定包头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对2001年-2005年以来包头市的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乌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2014年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004-2014年间,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从失调衰退型过渡到勉强协调型再到优质协调型;在此期间,经济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存在偏差,但此差值在不断下降。因此,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发展步调趋于协调方向。  相似文献   

6.
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模型,对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天山北坡城市群12个城市中综合协调发展较好的前四个城市依次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和奎屯市;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趋势在2008-2010年处于增长状态,目前处于平稳状态。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竞争呈现出的不均衡态势,是各城市及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程度均较高,但其协调程度较低,全省无...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经济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中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发展度模型、剪刀差法和协调发展耦合度模型,分别研究了石家庄2002-2010年经济系统与人居环境系统的发展状况、耦合协调状态、发展速度差异和耦合状态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石家庄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定上升,人居环境系统呈先慢后快的上升趋势,后者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前者;经济系统与人居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在研究期内不断提高,说明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持续改善;经济系统与人居环境系统的剪刀差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浪形,即二者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经济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度分布于0°<β<90°范围内,二者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度β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虽然"十一五"期间石家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经济系统最终走向协调,但仍需继续加大其提升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实现两者的相互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量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功能。人居环境与城市经济系统存在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文中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安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针对西安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加权TOPSIS对各省三大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排序予以评价;其次,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省际差异;最后,引入空间自相关法对各子系统排序值及耦合协调度在我国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旅游两大系统发展排序值的省际分布具有相似性,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呈沿海地区>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经济、旅游系统与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属显著集聚分布,而生态环境与经济、旅游系统间不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发展冲突。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土地利用分区对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是实行有差别的政策和管制措施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新疆各土地利用分区的人口-经济-资源相对承载力和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结合各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分区指导、体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遥感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在对石羊河流域城乡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生态学、物理学、数理统计学、城市规划学、区域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构建城乡规模评价指标反映城乡规模及辐射范围,结合流域内部相互辐射、引力及场强模型建立遥感与GIS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城乡间联系的疏密程度和城镇在流域体系中的集聚能力,利用场强模型分析城镇间的辐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内陆河流域区域分析研究,能充分利用到遥感和GIS技术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表达,以此建立研究区城镇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相互作用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进行直观可视化表达,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完善。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关于石羊河流域城乡体系协调发展的整合模式,从而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建立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总体结构和设计原则,认为研究应以区域作为地域单元,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分为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三个子系统.接着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能力建设、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以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心的榆林市为例,构建出了区域环境可持续度的评价指标,并从水平度、潜力度、协调发展度三个方面定量计算了榆林环境可持续发展度.从计算结果和动态演变来看,到目前为止榆林社会经济是非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循环经济理念和环保意识的贯彻,预计2005年以后将有所改善,预测到2010年,榆林社会经济可实现初步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关系和谐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合理、准确的耦合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探讨其内部运行规律将有利于人类加深认识变化中的旅游活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文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旅游活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框架,探讨受外界及自身干扰下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动态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作为西部地区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链式反应。当前西部地区业已显现"城镇化推动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区域协调为城镇化优化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态势。文中从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切入,探讨促进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的空间策略,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在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罗列大量数据,指出了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绿洲水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问题,并结合塔里木盆地区域特点和资源环境优势,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强调深度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人口素质,增加科技投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之一。文中运用钱纳里发展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指数,论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合城镇人口与农业劳动力人口指标,分析了新疆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并对省域层面工业化和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新疆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发展存在显著不协调状况,总体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工业化发展态势明显;在省域85个县市中,协调发展区域尚处于低度协调水平,为提升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必须打破当前发展模式,实现由"协调发展-交互发展-更高层次协调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