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测定了虫酰肼(RH-5992)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杀卵作用测定表明,在200 mg/L浓度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1日龄卵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浸叶法测定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发现1、2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较高,3~5龄幼虫敏感性下降但之间差异不大;拒食活性测定表明虫酰肼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生长,降低其取食量,在10 mg/kg浓度时,表现了较强的拒食活性,96 h后拒食率达到73%以上。研究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其可延缓甜菜夜蛾的生长,使幼虫历期、蛹历期增长,同时降低甜菜夜蛾的生育繁殖能力,使幼虫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正在蜕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2龄幼虫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后,当其发育到3龄与4龄时分别饲以95%致死浓度(LC_(95))或10×LC_(95)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eiNPV),研究表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寄生与饲毒的间隔期以及饲毒量。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3龄(即被寄生后第1天,1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没有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4龄(4 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分别有25.62%与16.31%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甜菜夜蛾是否饲毒对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及羽化率影响显著;饲毒浓度影响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但不影响羽化率。甜菜夜蛾饲毒与否对寄生蜂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饲毒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显著小于未饲毒的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LC50值在8.4718×105~2.6098×10 12PIBs/mL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LT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Gompertz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虫酰肼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不仅可提高杀虫毒力,而且也能提高杀虫速度.作用于3龄和4龄幼虫时,6.67 mg/L虫酰肼对AcNPV的增效比分别是1.31和3.62,使害虫因表现感染病毒症状而死亡的LT50(致死中时)分别缩短10.8%和6.5%,使害虫因病毒和虫酰肼作用而死亡的LT50分别缩短25%和20.4%.虫酰肼和病毒协同作用还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在协同作用1天后,幼虫体重即显著低于单用病毒或对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协同作用组幼虫体重与病毒单剂组及对照组的差异越来越大.但6.67mg/L虫酰肼和2.7×105PIB/mL AcNPV协同作用于幼虫期时,其对存活幼虫发育为成虫后的繁殖力无影响,成虫产卵量、交配率、卵孵化率以及卵孵化幼虫数等均与病毒单剂及虫酰肼单剂无显著差异,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是我国严重为害蔬菜的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粘质沙雷氏菌菌株PS-1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及其试验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用菌株PS-1菌悬液与人工饲料混配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48 h,对其幼虫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蛹和成虫有明显的后致死作用。在2×101~2×108 cfu/g的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甜菜夜蛾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蛹的存活率明显降低,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其试验种群的增长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4.4%~100%。用浓度为1×103、1×105和1×107 cfu/m L的PS-1菌悬液分别配制成10%蜂蜜水饲喂甜菜夜蛾成虫2 d,各浓度处理组成虫的寿命分别比对照缩短了5.70、5.91和7.16 d,产卵量也明显减少。用浓度为1×109 cfu/m L的PS-1菌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到人工饲料中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48 h,幼虫8 d累积死亡率达70.0%,显著高于对照。用组建生命表的方法评价了菌株PS-1对甜菜夜蛾的全面作用,该菌株对甜菜夜蛾试验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其抑制了甜菜夜蛾幼虫和成虫的存活率以及成虫的生殖力。这些结果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和粘质沙雷氏菌PS-1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毒力明显高于毒死蜱,其毒力为毒死蜱的665.61倍(LC50);两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甜菜夜蛾4龄幼虫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逐渐下降,氯虫苯甲酰胺LC10、LC30、LC50剂量处理后甜菜夜蛾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均低于毒死蜱LC10、LC30、LC50处理,其中氯虫苯甲酰胺LC10、LC50剂量处理后蛹重显著低于毒死蜱LC10、LC50处理,氯虫苯甲酰胺LC50处理羽化率显著低于毒死蜱LC50处理;两药剂处理后,甜菜夜蛾单雌产卵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除LC50处理氯虫苯甲酰胺单雌产卵量较毒死蜱高外,其余均低于毒死蜱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幼虫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89.56%~91.62%和69.06%~73.3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用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12代汰选,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了5.47倍的抗性,抗性发展缓慢。该种群对甲氧虫酰肼有一定交互抗性,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杀虫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比值在0.83~1.63倍之间。  相似文献   

8.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 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 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的1/6和1/2.5。随虫龄的增加,甜菜夜蛾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3龄、4龄幼虫的敏感性仅为2龄幼虫的1/9和1/16,且增效剂氧化胡椒基丁醚(PBO)与磷酸三苯酯(TPP)表皮点滴处理不表现增效作用。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蛹重以及蛹的羽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亚致死剂量处理3龄幼虫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主要保护酶系的活性在处理后0~24 h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保护酶系与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六类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个采自武汉地区的甜菜夜蛾田间种群(N)和一个相对敏感种群(CK),比较了甜菜夜蛾的表皮酚氧化酶(PPO)、乙酰胆碱酯酶(TC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差异。用含有0.14mg/kg(致死中量)虫酰肼的带毒饲料处理CK种群的甜菜夜蛾,处理后24、48h和72h测定酶活力,结果与CK种群相比,PPO酶活力分别降低79.12%、10.54%和56.23%;SOD酶活力分别上升71.59%、63.16%和79.55%;GST酶活力在处理后24h酶活力上升41.43%。N种群与CK种群比,PPO酶活力降低38.47%;GST酶活力升高34.20%。采用PAGE凝胶电泳方法比较了CK、N和用虫酰肼分别汰选CK种群4代和6代的甜菜夜蛾种群酯酶同工酶谱差异。结果表明,CK共有15条酯酶同工酶带,N和汰选种群均只有10条带。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药性可能与PPO、GST、SOD、EI酶活力变化有关,与CAT关系不大,与TCE无关。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药剂短期处理和连续处理,测定了低剂量LC_(10)和LC_(30)甲氧虫酰肼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后,对其各项发育指标、营养指标及各发育阶段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和LC_(30)剂量甲氧虫酰肼能显著降低舞毒蛾幼虫成活率、化蛹率、6龄虫重及雌蛹重,与对照组相比,LC_(30)剂量处理24 h后,舞毒蛾5龄和6龄幼虫成活率、化蛹率、6龄虫重及雌蛹重明显降低,依次为48.89%、72.62%、62.22%、0.21 g和0.75 g,且LC_(30)剂量对幼虫和蛹的致死性较LC_(10)剂量明显,连续处理较短期处理明显,差异均显著(P<0.05).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对幼虫营养指标也存在明显影响,LC_(10)剂量能抑制幼虫相对取食量(RCR),LC_(30)剂量能抑制食物利用率(ECI),且两者均能显著抑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P<0.05).同时低剂量甲氧虫酰肼能导致舞毒蛾幼虫畸形,畸形率为62.53%.说明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可取代高毒农药,用于防治森林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11.
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 Liao是寄生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蛹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派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蜂主要以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雌、雄成蜂的平均性比为1.89:1。在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其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幼虫期15.00 d,蛹期12.33 d,成虫寿命6.36 d,完成一个世代需32.36 d。在15℃以15%蜂蜜水喂养的条件下,雌、雄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3.45和39.95 d;在35℃,无喂食条件下,雌、雄蜂寿命最短,分别为3.06和1.84 d。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低温和补充营养均能不同程度的延长雌、雄蜂寿命且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寿命。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对微红梢斑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指导,也为研发云南派姬小蜂的室内繁殖和保护利用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产量,开展了低温保存对花绒寄甲卵活力的影响、替代寄主选择、成虫人工饲料配方、室内生活史等研究,并在后期初步开展了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的野外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保存0~60 d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经低温处理的卵孵化率最高,可达70.87%,低温保存60 d后,孵化率降为65.81%;大麦虫可作为花绒寄甲幼虫的替代寄主,最佳接虫比为1:5,此时化蛹率达70.40%,羽化率达94.03%;黄粉虫蛹、大蜡螟幼虫无法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黄粉虫幼虫干粉、大麦虫幼虫干粉、无菌水、脯氨酸、羟氨酸、丝氨酸、胱氨酸、葡萄糖、亚油酸混合配制的饲料使花绒寄甲成虫存活率达96.70%,单雌产卵量达161.10粒,产卵期持续43 d,是成虫的最佳人工饲料;经室内繁育的花绒寄甲一年发生2代,成虫寿命2~3年,卵期平均8.64 d、幼虫期平均6.63 d、蛹期平均36.88 d。花绒寄甲可用于防治桃红颈天牛,野外最佳释放比为8:1~ 10:1(天敌:天牛),虫口减退率达72.70%。  相似文献   

13.
湘黄卷蛾Archips strojny Razowski是2015年杭州茶园发现的一种茶树新害虫。为了准确识别该虫,明确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对湘黄卷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湘黄卷蛾卵粒覆瓦状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幼虫共有5龄,1~5龄的平均头宽0.25~1.61mm;成虫停息时呈钟形,雌雄蛾的前翅斑纹有明显差别。在4-6月自然温度条件下,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7.7、29.6、8.8d,成虫产卵前期平均为4.3d,产卵可持续2.6d,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8.5d和9.1d;成虫羽化高峰为10:00-13:00,每雌产卵量平均353粒。  相似文献   

14.
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拒食、致死作用及田间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虫酰肼 (RH- 5992 )对水稻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 ,2mg/L以上可使 4龄二化螟在 2d内停止取食 ,而 0.2mg/L即可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 ,导致幼虫最终不能化蛹。虫酰肼对不同日龄二化螟均具有较高活性 ,对初孵蚁螟 ,40mg/L的杀虫效果高达 97.8% ,对于 1~ 7日龄幼虫 ,120mg/L的防治效果均在 90 %以上。虫酰肼对二化螟的致死历程较长 ,致死时间因浓度和二化螟龄期不同而变化 ,浓度增加对 l~ 4龄各龄期致死时间影响较小,而 6龄时 ,随浓度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缩短 ;在同一低浓度下 ,随着虫龄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延长 ,高浓度下 ,致死时间与龄期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虫酰肼无杀卵活性 ,对卵寄生蜂安全。田间试验表明 ,20%虫酰肼 (F) 1.5L/hm2 对二化螟、大螟 Sesamiainferens、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枯心和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在云南省德宏州玉米田的发生情况,采用五点取样法在连片种植的夏玉米田块对一点缀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用随机抽样法研究其在玉米田秸秆和当年仓储的玉米果穗中越冬情况,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一点缀螟在德宏州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和果穗中越冬,其中主要以第2代幼虫进行为害,玉米果穗平均被害率达24.3%。一点缀螟雌蛾体长及翅展分别为18.7 mm和30.2 mm,雄蛾分别为13.6 mm和28.2 mm;雌、雄蛾前翅外缘末端均有6个小黑点,雌蛾前翅中央有1个黑斑,雄蛾有2个黑斑;卵为散产,椭圆形,长、宽分别为0.6、0.4 mm;幼虫初为乳白色,大龄渐变为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25.9 mm。在室内条件下,一点缀螟的发育历期为52.5 d,其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分别为7.5、26.4、10.0、8.6 d。  相似文献   

16.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豆小卷叶蛾是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卷食芽、叶、花簇,并蛙食莢、粒、嫩茎等部。一般大豆受害,株高減低14—48%,結莢数減少11—27%左右。成虫体色暗褐,翅展16—20毫米。下唇須伸向前方,側視呈三角形。前翅中室外側有一黑斑。M脉在翅基的一段消失,Cu_1自中室下角伸出弯向前方。雌蛾翅韁3条,交配囊体具交配囊片2枚。雄蛾翅韁1条,第八腹节具侧味刷。卵扁薄呈椭圓形,长径0.56—0.75毫米,初产黄白色,在发育阶段卵面依次出現紅色小点。幼虫共5龄,老熟时体长11—14毫米。体青微褐,头部褐色,两侧有黑色楔形纹。腹足趾鈞双序全环,臀櫛5—8齿。蛹褐色,体长7—9毫米,雌蛹生殖孔生于第八和第九腹节,雄者位于第九腹节。此虫在武功地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发生于4、5月,第一代多为害草木樨等。第二代发生于6、7月,主要为害春播豆类。第三代发生于8月,主要为害夏播豆类。第四代发生于9、10月,发生較早的为害夏播豆类,迟的为害草木樨和野生豆类等。成虫夜出,飞行力強,对强的灯光和黑光灯有趋性。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密切关系。卵散产于豆株下部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須爬至上部幼嫩芽叶始能取食生活。已发現寄圭11种,有些生物学特性在防治上可利用。  相似文献   

18.
福寿螺的生长速度和繁殖力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承龄 《植物保护》1995,21(4):12-14
福寿螺在广州地区1年可发生3代,螺龄为20~80日,每只螺每10天平均增重:一代0.90g,(20.2~27.6℃);二代2.38g,(26.4~30.6℃);三代0.18g,(17.4~25.7℃)。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1只,孵化率为70.08%,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为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产卵选择性及其是否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麦作为测试寄主,比较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对两种作物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并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取食小麦、玉米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其在玉米、小麦叶片、玉米和小麦茎秆上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df=102,F=15.593,P<0.05),以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数量(7.11±1.55)块/笼最高;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低于取食玉米。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为(16.31±0.15)d,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14.66±0.12)d,蛹期、蛹重、产卵前期、成虫寿命和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取食小麦羽化出的雌虫寿命、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分别为(16.39±0.40)d、(976.31±57.21)粒和(14.64±0.32)d、(831.57±30.55)粒。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玉米的净增殖率为363.14,显著高于小麦的258.63,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