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陕西省陇县土地利用数据和1∶5万地形图的基础上,利用ArcGIS 9.3软件和Spss17.0软件探讨不同海拔、坡度与坡向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林地、草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小于1300m、坡度小于15°的区域中;耕地在平地占优势地位,其他坡向级别中林地占最大比例,其次是耕地和草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少。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与海拔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除水利设施用地外其余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均显著相关;除耕地、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向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对地形与土壤因子的响应,本研究选取了拜城山前荒漠草地典型区域进行调查,采用优势度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法,研究山地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地形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调查样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东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大于草本,西坡和北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大于灌木;(2)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坡向(SA)>坡度(SG)>坡位(SP),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为: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2)>土壤总孔隙度(STP)>0~3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1)。地形和土壤因子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和坡向是影响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是沙地植被格局和过程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最大的限制因子。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高寒半干旱沙地青海湖东沙地为研究区,以栽植人工固沙植物(小叶杨、樟子松、沙棘和乌柳)的沙丘和自然固定沙丘(沙蒿为优势种)作为研究样地,探讨不同固沙植物影响下的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受降水、植被蒸腾作用和地表蒸发的共同影响,不同物种的分布模式具有差异性,但都表现为7月的土壤含水量最高。(2)同一植物在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具有差异性,小叶杨在迎风坡最高,樟子松、沙棘和乌柳在背风坡最高,而沙蒿在丘顶最高,但只有乌柳的土壤含水量在沙丘地貌部位间的差异明显(P<0.05)。不同植物在同一地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也具有差异性,迎风坡樟子松的土壤含水量最小,只有1.81%,而沙蒿的土壤含水量能达到3.48%。丘顶处乌柳的土壤含水量仅为1.82%,而沙蒿可达3.58%。背风坡处的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乌柳最大为3.41%。(3)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模式不同,土壤含水量整体表现为10~20 cm处最高。不同植物的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具有差异性,小叶杨和樟子松下方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沙棘和沙蒿表现为120 cm土层深度内无明显变化,而乌柳下方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在各地貌部位不同,具体表现为迎风坡无明显变化、丘顶降低和背风坡增加的趋势。土壤水分在高寒半干旱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分布除受到降水、土壤分布、物种类型、植物根系分布的影响之外,还与沙丘微地貌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依据遥感影像和DEM数据,通过引入地形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进行Kendall双参数相关性分析,研究张地沟小流域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以揭示流域内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张地沟小流域土地利用基本符合自然规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缓地和斜坡地,坡向多为阴坡和半阳坡;高程、坡度和坡向对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农地和果园的分布受地形因子影响不显著。针对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丹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建议为:虽然地形较平坦,但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的山顶区应退耕还林或还草以减少水土流失;整治坡耕地,护沟保地;依据坡向光照条件,调整作物布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陇中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的定期观测,用烘干法测定了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分析了土壤水分在植被生长季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大小顺序为:荒草地>沙棘林地>农地>草地>油松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剖面水分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呈增大趋势,土壤剖面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小趋势,并且其含水量变化存在季节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消耗量及补充量均有差异;土壤剖面储水量的盈亏状况为:农地没有亏缺,荒草地的亏缺量最小,油松林地在40cm以下土层均亏缺。因此,在该区的生态植被恢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草本和灌木植物,以利于土壤水环境及其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黄土高原南部地区TM和ETM+遥感影像,在获取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区域内农业用地的动态演化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ArcGIS软件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用地变化模拟与输出。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南部地区耕地的分布主要受距县城中心的距离、高程、坡度、坡向、人口密度、地均GDP的影响,其中受坡度影响最大,发生比expβ是0.83130204,高于其他因子;其次是高程和人口密度,发生比expβ分别为0.99932988和1.00011472。2)林地的分布主要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坡度影响最大,坡向次之,发生比expβ分别为1.09136459和0.99209087。3)草地的分布受坡度和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大,发生比expβ分别为1.02784089和0.99843133。影响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坡地形度和人口密度,这说明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的人为干扰较强烈,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农业土地资源和土地生态系统变化速率不断加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在ArcGIS9.3软件的支持下,分别从高程、坡度、坡向三个方面对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处理,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密切,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增加,草地的分布比例增大,林地的分布比例先增大后减小,耕地、园地、水域和工矿用地均呈减少趋势;平坦地区是耕地、园地、水域和工矿用地的优势分布区,大坡度区域是林地和草地的优势分布区;坡向由阴坡转向阳坡的过程中,林地的分布比例减小,耕地、园地、草地和工矿用地的分布比例增加,水域基本不受坡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三维景观图,再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该研究有助于实现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优化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8.
黄土区冻融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冻融期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变化及其关系,通过监测野外不同土地利用径流小区土壤水分与温度数据,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阐明了研究区土壤水分与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冻融期,坡耕地20 cm土层含水率变幅最大,草地和林地均为40 cm土层含水率变幅最大;坡耕地20 cm土层含水率变异程度最大,而草地和林地的最强活跃层分别为:30 cm和10 cm;草地最先进入冻结期和融解期,且冻结和融解时间逐层滞后; 3种地类(坡耕地、林地、草地)土壤含水率与温度均呈二次函数关系。林地土壤水分与温度的相关性最强,更有利于黄土区土壤水-热保持,该结果可为黄土区土壤水分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以及环境建设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及主控因子,运用SPSS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云南省元谋县老城乡水土保持示范区银合欢林地、扭黄茅草地,坡耕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各影响因子和土壤水分表现出较明显的表聚现象,并且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水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叶面积指数通过自身强烈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其他理化因子的间接作用影响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是林地土壤水分主控因子;生物量通过自身强烈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其他理化因子的间接作用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草地土壤水分,是草地土壤水分主控因子;坡耕地土壤水分主要受容重影响,因此容重是坡耕地土壤水分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0.
在ARCGIS 8.3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实现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分级及其空间分析。首先,采用美国通用土壤侵蚀模型估算土壤侵蚀量,再用土壤年均侵蚀量、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得到土壤抗蚀年限图,按水利部标准将长春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五级,并提出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的概念。借助GIS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地貌类型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等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情况,探讨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按孙云沛法测定了氯嘧磺隆与咪唑乙烟酸混配的联合毒力作用,盆栽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筛选了两者混用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氯嘧磺隆与咪唑乙烟酸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1〖DK1〗∶5和1〖DK1〗∶7的配比具有增效作用;对阔叶杂草龙葵1〖DK1〗∶7配比的增效作用最大,1〖DK1〗∶10和1〖DK1〗∶17的配比也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两者混用没有拮抗作用。并通过筛选得到了两者混用防除稗草和反枝苋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Teleutospores ofPuccinia horiana P. Henn. germinate soon after their formation. Promycelia germinating on microscope slides have a tendency to grow in length and become narrow in outline; when germinating in situ, developing promycelia are short and stout, and show a lobed apical cell. The promycelium is usually three-celled, but at times it is one- or two-celled.Two basidiospores are usually produced by each promycelium (observed range one to three). Basidiospores are uni- or binucleate at first, but later become multinucleate. They germinate rapidly on microscope slides and on host leaves, when sufficiently wet. Three different patterns of basidiospore germination were observed.Samenvatting Teleutosporen vanPuccinia horiana P. Henn. kiemen spoedig na hun vorming. Promycelia gekiemd op objectglaasjes zijn langer en smaller dan promycelia gekiemd in situ. Het promycelium is meestal driecellig, soms ook een- of tweecellig. Een promycelium produceert één tot drie, meestal twee basidiosporen. Deze zijn aanvankelijk een- of tweekernig, later meerkernig. Basidiosporen kiemen snel op natte objectglaasjes en bladeren. De basidiosporenkieming kan op drie onderling iets verschillende wijzen verlopen.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4.
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特征及公路工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田河中下游具典型的人陆沙漠性气候特征。近40a来.该地区年降水量虽略有增长.年均沙尘暴和浮尘天数微弱下降,但河水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和田河携带的人量泥沙成为绿色走廊的沙源。该区十壤质地粗、肥力低、盐碱化强;植被组成简单、结构单一,从河床向两侧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在风蚀、水蚀及流沙人侵较强烈的地段,植被多出现败相。所以,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是一种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为减少其对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一些针对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沙尘物质的来源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沙尘暴形成的自然过程和危害特征,并探讨了内蒙古沙源区土壤颗粒物质的含量,指出沙尘暴的沙尘来源主要是退化草原、活化的沙地和裸露坡耕地等。同时根据风沙流运移规律及其和土壤颗粒的关系,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关键技术原理,并探讨了有效控制沙尘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地区,节水与防止水资源污染同等重要,我们于2001年6月~2003年12月对孔雀河水质进行监测,每月15日取样观测一次。经过分析数据得出:河水符合生活用水标准和农田灌溉水标准占52.8%。通过对河水水质的年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引起孔雀河水盐分含量增高的主要因素为上游的排水、排盐,其次为河水源头“博斯腾湖”水盐分含量比较高。与其它内陆干旱河流相比,排水、排盐是引起河水盐分增加的共同点,而河水浓缩致使盐分含量增加在孔雀河中游表现不明显,河水源头盐分含量比较高为其特征,望在塔里木河治理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西段土壤和土地适宜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应用遥感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 ,将研究区的土壤母质划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红土、冰渍、湖积 7类 ;该区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经向分布规律 ,土壤类型从祁连山区到酒泉盆地形成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亚高山草原土、风沙土、棕漠土、潮土、灌漠土、盐土、沼泽土等 13个土类和 32个亚土类 ,并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基本特征 ;结合该区土地利用的现状 ,提出了该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将该区土地适宜性划分为宜农、宜林和宜牧 3种类型 ;对不同适宜性土地的等级及分布等特征进行了评价 ,并对该区土地资源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survey of termite damage to groundnuts and an estimation of loss in yield was made between 1977 and 1979 in northern Nigeria. The foliage was attacked by Odontotermes. Damage was restricted to the Sudan savanna and loss in yield was less than 5%. Much more important was the damage caused by Microtermes lepidus Sjöstedt which attacked the pods, the tap root and the haulms.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stands with the tap root invaded by Microtermes and the loss in yield. Damage varied from year to year, but the higher yield losses (up to 40%) were consistently recorded in the Sudan savann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Microtermes damage and rainfall, the latter having a marked influence on foraging behaviour and the level of foraging activity.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termites is economically viable on mechanised farms in the Sudan savanna, but cannot be justified on peasant farms, where yields are too low.  相似文献   

19.
Permethrin was metabolised by attack at the ester bond, in vivo by adult cockroaches, Periplaneta americana and in vitro by esterase preparations. Metabolites retaining the ester linkage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all cases, the (1RS)-trans-isomer (transpermethrin) was more labile than the (1RS)-cis-isomer. Cypermethrin was metabolised at one-fifth the rate for permethrin. In-vitro and in-vivo studies with synergists indicated that cleavage of the ester bond in permethrin can be both oxidative for the (1RS)-cis-isomer and hydrolytic for the (1RS)-trans-isomer. The penetration of permethrin through the cuticle of the cockroach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cypermethrin. The penetration and metabolism of permethrin and cypermethrin in sixth-instar larvae of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trains of the Egyptian cotton-leafworm, Spodoptera littoralis, were studied as possible factors in resistanc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jor resistance factor to permethrin in S. littoralis is probably non-metabolic.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制约因素之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具有战略意义。乌兰察布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严重紧缺,水源问题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本文对全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在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搞好水利规划, 优先发展水利产业; 合理布局水利工程,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综合效益为中心的水利经营管理机制, 推广节水技术, 合理利用水资源,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