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70年代末调查,榆树县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6.82%(吉单102),到80年代初上升到13.2%。萎锈灵、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对苗期侵染时期较长的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偏低,我们在1981—1983年改用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在该县双井乡小区试验3年,平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及防治伍佐君(四川省岳池县植保站638350)玉米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我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并有逐年加重危害的趋势。据调查,受害植株一般臧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无收。玉米在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但以抽雄期发生最为迅...  相似文献   

3.
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药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德乾 《植物医生》1998,11(3):28-29
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药剂试验初报薛德乾(福建省上杭县临城农技站,364200)保苗率(%)=×100对照死苗率-处理死苗率对照死苗率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有蟋蟀、蝼蛄、蛴螬,危害严重,常导致缺苗。为确保玉米全苗增产,特筛选防治玉米苗期害虫有效药剂,于1997...  相似文献   

4.
玉米蚜 (Rhopalosiphummaidis (Fitch)食性较杂 ,主要危害玉米、高粱、麦类、旱稻等作物 ,但未见报道其危害水稻。2 0 0 0年 5月上中旬 ,作者在南郑县喜神坝乡东兴村发现玉米蚜严重危害水稻秧苗。全村受玉米蚜危害的水稻秧苗 2 5 6hm2 ,占该村水稻播  相似文献   

5.
朴永范 《植物保护》1987,13(2):52-52
玉米是辽宁、吉林2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和57%以上。由于玉米螟的危害每年减产10%—15%。1981年吉林省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7亿公斤。多年来此2省植保站把防治玉米螟列为植保工作的重点,成绩显著。为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县稻象甲(小灰黑象鼻虫)在水稻、棉花苗期均有发生。1987年百穴虫量为150—760头,受害株率为5—40%,发生量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记载,黑麦秆蝇[Oscinelafrit(L.)]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主要危害小麦等麦类作物,也寄生多种禾本科杂草,偶害玉米。近年来,我们发现黑麦秆蝇在山西一些玉米种植区已成为玉米苗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害虫。危害玉米幼苗生长点形成枯心;枯心株...  相似文献   

8.
赤斑黑沫蝉 Callitteix Versicolor Fabricius是我国一种为害玉米、水稻、甘蔗等多种农作物和杂草的害虫,以为害玉米、水稻为主,在我区普遍发生,尤以河池、百色两地区为害最重。目前国内对该虫的报道很少。区内亦未见有研究报道。1981年我们接受河池地区科委下达“赤斑黑沫蝉  相似文献   

9.
金惠生 《植物保护》1982,8(3):10-10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区春玉米的主要病害。1978年起,我们组织力量,协作攻关,积极开展了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81年全区综合防治面积达46万亩,发病株率全区平均1.27%,四年累计共保产玉米2431万多斤,价值218万多元。基本上控制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主要体会如下: 一、建立组织,协作攻关,掌握规律,办好样板。1978年初,成立了地区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的细胞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原产于那些具有季风性气候的地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传染性病害,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据英联邦真菌学协会(CMI,1981)记载,世界上85个国家都有此病的危害[1]。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水稻苗期或成株期彻底毁坏。在成株期,穗颈瘟可以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早在1637年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首次记录和描述了水稻苗瘟。他最早把该病叫"水稻发烧病",后在中国和日本的文献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湖南省大面积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2008-2009年湖南省道县、汉寿县两地区的田间发病率、传毒介体的种群消长动态、药剂防治情况调查,结合2009年两地区稻飞虱带毒率测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苗期至分蘖期传毒介体量大、品种感病是2009年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的部分原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防范该病害在来年扩展危害。  相似文献   

12.
绿翅蔗蝗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翅蔗蝗在浙江省苍南县1a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末至6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期,刚孵化的蝗蝻群集危害,3龄后则分散危害。主要危害毛竹、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7~8月是危害高峰,成、若虫均取食叶片,轻者叶片残缺不全,重者叶片仅留中脉。利用冬季开荒造地,消灭草荒,破坏其产卵场所;于蝗蝻1、2龄期,采用50%倍硫磷、20%三唑磷等农药喷杀,将蝗蝻消灭在扩散之前,能有效控制蝗害  相似文献   

13.
乐至县水稻三化螟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发生且为害较重.随着70年代末期一季杂交中稻的普遍推广.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发生非常轻。从2007年开始.三化螟在局部区域少量发生.2009年高寺镇简乐村3.3hm2稻田连片发生.有2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在大佛镇圣寿寺村6.7hm2连片发生.其中5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一般严重田块减产10%~30%。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乐至县大佛、宝林、盛池等地大量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逐步加重,已成为影响乐至县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绿翅蔗蝗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翅蔗蝗在浙江省苍南县1a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末至6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期,刚孵化的蝗蝻群集危害,3龄后则分散危害。主要危害毛竹、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7~8月是危害高峰,成、若虫均取食叶片,轻者叶片残缺不全,重者叶片仅留中脉。利用冬季开荒造地,消灭草荒,破坏其产卵场所;于蝗蝻1、2龄期,采用50%倍硫磷、20%三唑磷等农药喷杀,将蝗蝻消灭在扩散之前,能有效控制蝗害  相似文献   

15.
有几种盲蝽危害棉花比较严重,1980—1981年调查.其中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atualis Jak只占20%左右,1982至1985年依次上升为33.33%、63.63%、95.04%、97.86%。为正确指导防治,对其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17.
《植物医生》2008,21(2):54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易造成瘦苗、弱苗,减产达30%左右,必须进行化学除草。目前推广的“一杀一封”除草技术,可有效控制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的杂草危害。因其省工、省时、效果好、增产增收,已得到农民朋友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8.
玉米象以在仓库中为害水稻、玉米及小麦等贮粮为主,偶而也到田间繁殖,但发生数量极小。然而,现在却有向田间大量扩散的势头。据我站1990年7月在玉米收获期对5个乡1.2万亩玉米进行抽样调查12块玉米地,每块均有此虫:查312果穗,带虫108苞(占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120多万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生境的改变,玉米苗期地下害虫与病害逐年加重,每年受害近40万亩,被害株率一般为5%-10%,严重达40%-50%,死苗率一般5%,高的达40%以上,甚至绝产。种衣剂是一种新型拌种药剂,可一药兼治多种苗期病虫害。为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市植保站从1990年起在薛城、台儿庄、峄城等区进行了玉米种衣剂的防病治虫增产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寄主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有明显加重趋势,在苏南、上海、北京市郊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尤为严重,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解其病毒的侵染循环和流行因素,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对本病的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