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杨洪 《广西植保》1992,(2):38-38
稻瘿蚊是我县晚稻最主要的害虫。为了经济、安全、高效地应用3%甲基异柳磷防治稻瘿蚊,本试验比较了该药分别在水稻秧田期、本田期一次性用药及在秧田期、本田期均用药一次防治稻瘿蚊的防效及增产效果。试验分别在秧田期、本田期进行。秧田期是选历年稻瘿蚊发生比较严重的田垌播种(品种为博优3550),秧田面积0.1亩,分  相似文献   

2.
茶麸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寿螺在东兰县部分稻田已上升为一大害螺.螺口密度高达1.2~7.2万个/亩.它们咬断稻株、禾叶,造成缺苗,为害重的田块缺苗率达40~50%,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为此,我们于1991年3~4月利用本地产的茶麸分别在秧田、本田进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1 试验示范方法1.1 秧苗期(二叶期)试验试验示范于3月12日在武苫镇纳俄屯秧田进行,品种为汕优63和汕优桂99,福寿螺为越冬代成螺.试验示范田面积共10亩,起畦.小区试验设亩用茶麸7.5、10公斤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每处理0.2亩,处理间筑小埂隔开;示范区亩用茶麸10公斤.防治方法:先灌满田水,3天后慢慢排水至畦而无水,使福寿螺随水降集于沟中,  相似文献   

3.
1987年我站在标葱较严重的开山乡墙围村作秧田、大田根区施用呋喃丹防治稻瘿蚊示范试验,秧田8亩,大田50亩。 一、试验材料 1.农药:3%呋喃丹颗粒剂,25%杀虫双水剂。2.水稻品种:汕优63、64,威优64。 二、示范试验设计 1.,秧田根区亩施呋喃丹纯药100克(3%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5%丁草胺颗粒剂在稻田中的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指导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在早稻本田及晚稻秧田进行有关试验,并在全县当年晚稻本田推广5万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供试药剂①5%丁草胺颗粒剂(昆山陆扬精细化工厂产);②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③5O%杀草丹乳油(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产)。 (一)秧田除草试验: 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6号,分3个时期用药,即播种塌谷后(6月27)、秧苗1叶1心期(7月1日)和2叶1心期(7月4日)。在各期均设亩用5%丁草胺颗粒剂0.5公斤、0.75公斤、1.0公斤、2.0公斤及不用药(对照)。1叶1心期增加50%杀草丹乳油每亩100毫升,2叶1心  相似文献   

5.
试验目的:为了模索恶草灵在水稻秧田的除草效果,找出安全、经济、有效的用量,以便为大面积秧田除草提供依据。 试验药剂和方法:共八个处理: (1)12%恶草灵液剂 80毫升/亩(法国产品) (2)12%恶草灵液剂 100毫升/亩(法国产品) (3)12%恶草灵液剂 120毫升/亩(法国产品) (4)12%恶革灵液剂 133毫升/亩(法国产品) (5)25%恶草灵乳油 60毫升/亩(法国产品) (6)60%去草胺乳油 110毫升/亩(美国产品) (7)50%杀草丹乳油 0.85斤/亩(日本产品) (8)对照 不施药 品种:越富。播期:1982年4月27日。追肥三次:第一次5月14日。每亩施硫铵15斤;第二次5月20日。每亩施硫铵30斤;第3次5月26日。每亩施硫铵50斤。  相似文献   

6.
药害发生在1990年浙江省余杭县南湖农场的单季稻田,水稻品种为BG910(籼稻)。 (一)秧田及稻本田的主要栽培措施秧田面积2亩,播种量为50千克/亩,5月11日用402浸种。5月15日播种,底肥施尿素5千克/亩。播前用3%呋喃丹颗粒剂1.75千克/亩拌种。5月29日(水稻3叶1心期)施尿素7.5千克,并施50%杀草丹乳油250毫升/亩。6月5日喷25%杀虫双水剂50毫升/亩,6月11日施尿素7.5千克/亩,6月12日喷杀虫双75毫升/亩。6月14~15日插秧。6月17日下午每亩用5.3%丁西颗粒剂310克拌500克尿素撒施于田中。施药时田水3厘米左右,有一部分泥露出水面。施药后第二天因架高压线断水,5天以后才复水。施药后2~3天全田稻株黄化,出现不规则枯死,凡是泥露出水面的枯死厉害。药害重的7亩田产量仅80~90千克/亩。  相似文献   

7.
48%乐斯本乳油防治晚稻稻瘿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芳  韦坚 《广西植保》2000,13(2):30-31
稻瘿蚊是为害柳江县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分蘖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寻找防治稻瘿蚊新的药剂,于1999年在本县流山乡流塘屯韦政才的晚稻责任田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防治稻瘿蚊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方法1.1 供试药剂  48%乐斯本乳油(陶氏益农太洋有限公司),10%益舒宝颗粒剂(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提供原药,钟山农药厂加工生产)。1.2 供试品种:水稻汕优桂99。1.3 试验处理与施药方法  试验按666.7m2用药量计,设48%乐斯本乳油250ml、200ml、10%益舒宝颗粒剂1.25kg和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秧田试验与本田试验设置的处理相同。本田各处…  相似文献   

8.
通过接种,小区试验和大田验证,证明凋萎型白叶枯病稻桩上潜在病菌可以存续至第二年5月份后并仍能传病,因之它是稻草、种子以外的又一主要菌源。初步看来稻桩上的病菌主要在秧田期传染,但菌量大时,也可以在本田期侵染,所以在凋萎型白叶枯病严重地区,除狠抓秧田期防治外,还应当注意本田前期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稻象甲Echinocnemus sguameus Billberg,俗称钩鼻子虫,属鞘翅目耳喙象虫科。此虫,近两年来在赣南的为害急剧上升,是值得注意防治的一种水稻害虫。笔者1984—1985年在赣州市沙石乡吉埠村与蟠龙乡长塘和高楼村调查,发现早稻秧田和本田与二晚秧田和本田稻象甲为害很普  相似文献   

10.
川西稻田二化螟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平原为稻麦(油)两熟制的一季中稻区,其中杂交稻面积占70%以上,二化螟是最主要的害虫。 吴成德等(1984)曾提出狠治秧田、压上挖下的防治策略。后经作者多年验证,并对局部三、二化螟混发区的对策作了补充,形成如今的“一代主治秧田和早栽本田,压一控二,挑治二代;三化螟主发区,一代主治二化螟,二代主治三化螟,兼治其它病虫”策略。 本区二化螟仅有两代为害,由于第一代  相似文献   

11.
5%丁草胺颗粒剂在鄞县望春区水稻秧田大面积应用已有多年,作者于1988年早、晚两季秧田试验,并在晚稻秧田上推广。 设5%丁草胺颗粒剂(江苏昆山农药厂)750克/亩,60%丁草胺乳油(江苏南通农药厂)75毫升/亩,50%杀草丹乳油150毫升/亩和对照。小区面积12米~2,重复3次,随机排列。播前2天,做好秧畈,保持薄水层,水混时施药,颗粒剂加湿细泥7.5公斤拌匀  相似文献   

12.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是我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发生严重,均达中等程度以上.为了尽早模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测报及防治服务,笔者在药剂防治试验及秧田期至本田期追踪调查中,发现使用刀片纵剖秧苗生长点调查稻瘿蚊发生情况,确是一个结果更为可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一)调查方法1、先于晚稻秧田期,秧龄15——20天,在21块秧田采用平行跳跃小样方多点取样法取样150苗左右,用刀片纵剖秧苗生长点,再用20倍的手持放大镜检查生长点部位的稿瘿蚊幼虫的侵入情况;即得侵入率.  相似文献   

13.
稻潜叶蝇是冀东滨海盐碱地稻区的主要害虫,为控制其危害,我们进行了发生规律特性的研究,并摸索出了防治措施,现简介如下:一、发生特点1.在秧田、本田均可成害:本稻区采用常规薄膜育秧及单一的一季稻栽培体制.播种、插秧早而集中,秧田4月下旬揭膜时,正值越冬代潜叶蝇成虫活动产卵盛期,5月中旬即可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水稻田中使用化学药剂除稗,达到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江西省农牧渔业厅植保站、宜春地区农业局植保科,抚州地区农科所、泰和县农业局植保站主持,于1983年在万载县康乐镇联星大队,泰和县植保站,抚州地区农科所等三个稗草较多的水稻区,分别在早、晚稻的秧田和大田进行“禾大壮”除稗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总共92.9亩,其中秧田试验示范面积22.6亩,本田试验示范面积70.4亩。现将各点的试验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稻蓟马在我省普遍发生,在许多地区猖獗为害,使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我们以花县新华公社新街大队为基点,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示范,主要目的是通过早稻秧田防治,消灭秧苗带虫,以防止本田大发生为害。 试验方法 在秧田期每处理三畦以上。通过初步试验,选择部分较好的药剂进行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本田期每处理一丘以上。施药方式,用塑料唧筒喷施的,每亩兑水150斤;用背负喷雾器喷施的,每亩兑水100斤;用手持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施的,兑水2—4  相似文献   

16.
殷俊 《杂草科学》1992,(3):34-35
我县由于长期单一使用除草醚进行秧田化除,致使杂草产生了抗性,防效逐年下降,稗草等杂草发生严重。为解决秧田草害,1991年选择了一些新型、高效、广谱的除草剂进行化除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田面积2.8亩,品种为8169-22,不浸种催芽,5月15日播种,秧板为通气式,平整,每亩播种35千克,均匀一致。土壤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肥力  相似文献   

17.
高传民 《植物保护》1992,18(5):48-48
水稻是我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在1万亩以上。由于杂草危害,常导致严重减产。 1989年前,我场先后引进杀草丹、禾大壮、二甲四氯、苯达松、百草敌、丁草胺等多种稻田除草剂。采取系统防治的方法,即苗期施用杀草丹或禾大壮防除秧田稗草,移栽后返青前施用丁草胺防除本田稗草和部分阔叶草,水稻分蘖后施用苯达松或百草敌加二甲四氯防除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这种防治方法,施药次数多(一般施药2-3次),防治适期不易掌握,容易错过最佳施药时间,而且  相似文献   

18.
秧田治螟,效果体现在对当时蚁螟的杀伤上,此类报导甚多。而秧田治螟对本田枯心及终结产量的关系如何?作者从1979—1984年用田间正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上观察验证的方法,对秧田治螟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求,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秧田治螟与本田枯心无关 1979年秧田枯鞘苗很多,将枯鞘率为45%、35%、25%、15%、5%、0%和混合苗的七类秧苗,每区栽200丛,得到对应的枯心率分别为0.43%、1.31%、3.64%、3.05%、7.12%、1.00%。秧田枯鞘率与本田  相似文献   

19.
旱育小苗秧,是杂交稻生产中的一项省成本、抢季节、促高产的栽培技术,1991年我地区首次推广12万多亩.但由于括小苗秧的本田,前期杂草易生长,草害急需解决.为寻求化学除草新技术,我们选用果尔、艾割、丁草胺、二甲四氯等对小苗秧移栽后稻田杂草的防除效应和秧苗的安全性作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剂及用量:1、24%果尔乳油(罗门哈斯公司产品)8毫升/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摸清丁草胺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稻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6~1987年在江浦县进行了两年的小区试验。并经1988~1989年两年全县5万亩大面积应用证实,丁草胺对水稻生育安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60%丁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产品);25%除草醚(江苏江都农药厂产品)。 (二)处理:1.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亩;2.60%丁草胺乳油125毫升/亩;3.60%丁草胺乳油150毫升/亩;4.25%除草醚500克/亩;5.CK(不用药)。以上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