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9个菌株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5个菌株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稻粒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狗尾草腥黑粉菌、苏玛特腥黑粉菌、狐尾草腥黑粉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共9种22个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设计了检测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优化了反应条件,筛选出特异性探针,分别建立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实时荧光单重PCR和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其中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同一PCR管中仅用5μL的反应体系,进行1次PCR反应就能特异性检测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或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检测速度快、成本明显降低,在文际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湿热灭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试验对来源于墨西哥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M)的菌瘿和冬孢子粉分别进行了湿热处理。其中,冬孢子粉的处理组合66种,菌瘿的处理组合10种。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70℃,相对湿度为70%(90-180min)、75%(30-90min)、80%(20-50min),85%(8-26min)、90%(5-14min),及温度为75℃,相对湿度为65%(20-110min)、70%(15-45min)、75%(10-25min)、80%(3-12min)、85%(2-8min),和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55%(20-80min)、65%)5-20min)、70%(3-12min)、75%(1-7min),80%(1-4min)时,均不能杀灭TIM冬孢子粉。当处理温度为85℃,相对湿度为80%时,杀灭TIM冬孢子粉的时间小于或等于3min;在该温湿度条件下,杀灭TIM菌瘿的时间小于或等于3min;在该温湿度条件下,杀灭TIM菌瘿的时间则需大于或等于5min。因为认为,8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处理5-6min能比较可靠地杀死疫麦麦麸中的TIM病菌。 相似文献
9.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 foetida)的rDNA-ITS进行了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登录的这3个种的其他菌株及腥黑粉属其他6个近缘种41条ITS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可以被划分为3个分支:第1个分支为印度腥黑穗病菌(T. indica)与其近似种T. walkeri;第2个分支主要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似种T. caires和T. foetida及寄生在杂草上的一些腥黑粉菌(T.bromi 和T.fusca);第3个分支主要是寄生在杂草和水稻上的腥黑粉菌(T. barclayana和T. horrida)。第1分支与第2分支之间 ITS差异较大,同一分支内不同种之间ITS差异很小。rDNA-ITS序列只能用于腥黑粉菌属中部分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定印度腥黑穗病菌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用一对专化于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引物T117M1(5'-TCCCCTTG-GATCAGAACGTA-3')和T117M2(5'-AGAAGTCTAACTCCCCCCTCT-3')可特异地扩增印度腥黑穗病菌产生一段825bp的产物,而稻粒黑粉病菌则不能被扩增。实验还表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个未萌发的冬孢子,这为进口粮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检疫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从进境美国小麦洗涤液中发现一种类似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大小为25.0~33.8(29.5±2.3)μm,球形至近球形,淡黄褐色至暗红褐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外胞壁具深褐色疣状突起,突起表面观为锥形至平截状,有时呈不完全脑纹状,外被淡色透明胶质鞘。冬孢子处理后经通用引物Til1/Til4和U2/U10扩增,其扩增产物用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illetiawalkeri的特异性引物W1/W4再次扩增可以得到760bp的产物,产物测序得到的序列和GenBank中黑麦草腥黑穗病菌菌株YRG-001(AF218063)的序列相似性为99%(717/719),和GenBank中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菌株Bpop(AF218060)的序列相似性为96%(694/719)。实时荧光检测的结果表明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探针TWAL能得到阳性扩增曲线。根据冬孢子形态特征、PCR分析、实时荧光检测和序列分析的结果,将这种腥黑穗病菌冬孢子鉴定为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 相似文献
13.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和细弱翦股颖(A. tenuis)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寄生于翦股颖上的腥黑粉菌共有3种,即小麦网腥黑穗菌(Tilletia caries,TCT)、翦股颖腥黑穗菌(T. sphaerococca)和苍白腥黑粉菌(T. pallida)。在形态、自发荧光和萌发生理3方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2种腥黑粉菌TCT和T. sphaerococca为研究对象,依据序列特点设计4套引物,成功建立了TCT和T. sphaerococca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双重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特异套式双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串行通讯数据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海口岸进境的澳大利亚小麦中发现一种类似小麦印度腥黑粉病菌的腥黑粉菌冬孢子,对该菌冬孢子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和PCR检测,根据结果,将这种冬孢子鉴定为沙地牧草腥黑粉菌Tilletia ehghartaTle;本研究设计了T.ehrhartaea的特异引物Eh2/Eh4,结合引物Till/Til4建立了T.ehdmrtae的套式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P. N. Camargo 《国际虫害防治杂志》2013,59(3):323-325
Abstract A survey of pesticide usage in India was conducted. Frequently poor or neg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pesticide application as a result of improper use. A number of situations are discussed. Toxicity hazards to the crops and operator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