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施钾对旱地冬小麦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对豫褐土区旱地冬小麦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影响小麦各生育期的养分含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氮、磷含量略有下降,钾含量略有升高,在氮、磷、钾元素中磷含量较为稳定;施用钾肥在0-93kg/hm^2范围内,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养分吸收量及小麦产量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滴灌春小麦高效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干旱区灰漠土中等肥力条件下,分析了滴施不同肥料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行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①小麦滴灌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34kg/hm2,磷肥108kg/hm2,钾肥61.7 k岁hMh2;最佳施肥方式为,氮肥以75%滴施25%基施,磷肥75%基施25%滴施,钾肥50%基施配合50%滴施.②滴灌小麦全肥区增产效应为26.5%~41.5%,其中,氮肥35.9%,磷肥13.8%,钾肥平均增产效应8.1%0③小麦植株体内各部位氮、磷、钾的含量均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有增高趋势,氮、磷、钾肥用量每增加1kg/hm2,小麦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分别提高9.95%,3.09%和11.26%.④壤质土壤滴施的氮肥可以随水移动,被分配到耕层湿润峰的各个部位,磷肥主要集中在0~10cm表层,钾肥移动性好于磷肥,但弱于氮肥.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滑县试验点,比较几种钾肥品种和罗布泊K2SO4不同用量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小麦氮素吸收、提高小麦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在同等用量条件下,罗布泊K2SO4的施用效果好于或接近于其他钾肥.当施钾量为135 kg/hm2时,其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生产利润最高,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回归方程计算表明,钾肥的最佳用量为121.4 kg/hm2,产值为10 227.4元/hm2,最大利润为8 392.0元/hm2.  相似文献   

4.
以中筋品种‘蜀麦482’、‘蜀麦969’,弱筋品种‘川农16’、‘绵麦51’为材料,在总施氮量(纯氮)为150 kg·hm-2和基追比为6∶4的条件下,设置底肥一次施用、追施拔节肥、追施孕穗肥3个施氮时期,开展两年两点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后移处理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分别显著下降0.20~1.75个百分点、0.10~1.85个百分点及4.88%~10.42%,可分别解释23.92%~39.00%、37.65%~45.08%、24.29%~29.04%的变异,支链淀粉含量基本无变化。(2)施氮时期可解释糊化特性0.01%~13.5%的变异。氮肥后移后4个品种的糊化指标基本均有所提升,其中,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的变化达显著水平。(3)氮肥后移后籽粒中AGPase、SSS以及GBSS活性均有所增加,尤其是灌浆中后期20~35 d与底肥一次性施用处理差异多达显著水平,并且差异随灌浆的推移而增大,中筋品种表现尤为显著。(4)AGP-L、Sbe1D、Wx-DI基因表达量在灌浆中后期20~35 d显著降低。因此,弱筋品种追肥需提前,适宜...  相似文献   

5.
2003~2004年在大田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157.5 kg/hm2、226.5 kg/hm2、295.5kg /hm2)下氮肥一次性底施与分次施用(底肥 拔节期追肥)对两个小麦品种(强筋麦济南17与中筋麦石家庄8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及等量氮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两小麦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过量施用氮肥产量反而有所下降;施氮越多,氮肥生产力越低;不同处理对两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的影响也同样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条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抗条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河南省南部条锈病流行区连续两年大田调查及对调查资料的聚类分析,对目前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麦9023、豫麦34、小偃54等品种抗条锈病,豫麦47、豫麦70、高优503等品种也较抗病,豫麦18、豫麦69、豫麦54、豫麦62等品种感条锈病,豫麦49、豫麦58等品种高感条锈病。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增施肥钾后,使单株次生根和叶面积增加,增强了植株抗旱能力;增施钾肥能缩短籽粒灌浆渐增期的时间,提高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使粒重明显增加;旱地小麦钾肥的适宜用量以150kg/hm^2 ̄225kg/hm^2为宜,若施钾过量则增产效益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控氮增钾控制小麦病害发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城市和枣阳市开展控氮增钾控制小麦病害发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施氮肥和增施钾肥,可控制小麦病害的发生,收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田间所施氮肥量与病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当所施纯氮在0~20kg/667m2之间时,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病害发生和为害呈上升加重趋势。根据收益分析,在小麦生长的全生育期内,田间每667m2施纯氮10~12.5kg较适宜。增施钾肥不仅能延迟小麦条锈病的始见期,还能明显降低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的发生程度,减轻其为害。同时,适量增施钾肥还能增加小麦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在每667m2施10kg纯氮和5kg纯磷的情况下,以施纯钾肥11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豫西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及其与氮肥配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豫植孟津县旱农褐土丘陵区,进行了小麦施用钾肥及其与氮肥配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明显的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但不同年份,不同肥力的土壤,其效果不一,干旱年份优于正常年份;中高肥力地优于低肥地。钾肥与氮肥配合利用,可获得更高的产量,二者适宜的配合比例,中高肥力地应为(K:N)0.86:1,低肥地为0.62:1。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河西绿洲富钾的灌漠土壤施用钾肥对小麦/玉米带田是否有增产效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K处理,施K2O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结果表明,钾肥能提高小麦/玉米带田栽培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和不施钾肥相比,小麦带增产5.1%~8.9%,玉米带增产2.8%~8.1%,小麦/玉米带田总产提高3.3%~7.8%;当施钾量为75 kg/hm2,小麦/玉米带田总产量为最高,达12 994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总产量增加936 kg/hm2,增产7.8%。钾肥能提高小麦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与不施钾肥相比,小麦秸秆含钾量提高4.31%~7.84%,吸钾量提高6.2%~9.6%;但玉米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有所降低,与不施钾肥相比,玉米秸秆含钾量减少20%~24.86%,吸钾量减少25.7%~28.7%。这是否是小麦和玉米在带田种植条件下存在着对钾素吸收的竞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郑麦9023和豫麦66分别与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杂交和回交,经过7代筛选、鉴定,获得了20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高代系。在陕西杨凌设置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病圃,在甘肃天水设置自然发病圃对筛选的小麦高代系进行异地抗病性鉴定,同时对其进行分小种CYR32、CYR33、CYR31和CH42苗期鉴定;分别选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7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对高代系进行萌发干旱胁迫试验,从而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其农艺性状并进行评价。抗病、抗旱和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参试的20个高代系中,符合抗病耐旱且农艺性状较好,可用于作为抗源亲本的高代系有8个分别是郑野-2、郑野-3、郑野-6、豫野-1、豫野-2、豫野-4、豫野-5、豫野-6。研究结果表明,在抗病、耐旱综合性状优良育种目标指导下,将郑麦9023和豫麦66作为基因累加的库容,利用系谱选择法,结合育种分子标记检测辅助选择,可不断对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66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且可依次对其抗病性、抗旱性、成熟期等农艺性状基因及来源不同的优良基因进行累加转育。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价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的抗性,于2006—2010年在河南省西平县病圃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试验和室内间接ELISA检测,并分析了病害严重程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2个品种中,仅有新麦208表现为免疫;豫麦70-36、泛麦5号、阜麦936、山东95519、豫麦70、高优503、豫麦9676、郑麦366和陕麦229等9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占供试品种的14.5%;濮优938、兰考矮早8、新原958、花培2号、温优1号、豫麦18、郑麦9023、豫麦47、豫农201、偃展4110、豫麦36、百农878和豫麦49-198等1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的21.0%;另外3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62.9%。对48个品种进行了产量与病害严重度分析,发现随着病害的严重度增加,小麦的穗数、千粒重以及产量都有明显下降,严重度为1级时,平均减产9.6%;严重度达到2级和3级时,平均减产分别为30.3%和33.5%。  相似文献   

13.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呈蔓延加重趋势。为了给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级评价方法对黄淮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两年鉴定结果表明,在14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濮优938’、‘新麦208’、‘豫麦416’、‘新原958’、‘豫麦70-36’、‘泛麦5号’等70个品种表现为免疫,占总数的48.28%;‘豫麦47’和‘邯6172’表现为抗病,占总数的1.38%;‘洪育2号’、‘花培2号’、‘偃展4110’、‘豫麦41’、‘郑麦9023’等4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占总数的33.10%;‘兰天06129’、‘兰天0591’、‘徐麦9158’、‘徐麦0054’、‘徐麦1108’等2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总数的17.24%。研究结果为指导小麦黄花叶病区合理选择小麦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氮磷营养对覆膜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品种玉米在春覆膜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条件下产量和籽粒主要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主要因素;在覆膜和露地栽培方式下,增施氮肥,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分别含量增加0.63%~0.87%、0.71%~0.75%,淀粉含量分别减少0.78%~1.74%、0.54%~1.02%;覆膜可增大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容重5.8~24.5g/L,增加籽粒淀粉含量0.32%~2.69%,降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0.29%~1.63%;施肥和覆膜对玉米籽粒脂肪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小。增施氮磷肥,能够明显提高玉米单产;春季覆膜栽培提高玉米单产777.00~2851.50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预测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鄂西北地区的变异动态,本研究采用抗性组分法测定了CYR32、CYR33对当地主栽品种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决定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组分依次为条锈菌的侵染能力、扩展能力和产孢能力;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属性3个主成份的数学模型;从总体结果看CYR32、CYR33均表现较高相对寄生适合度,且CYR32略高于CYR33,但相比感病对照品种和外来品种,供试小种对当地主栽品种鄂麦352和襄麦55表现出较低的寄生适合度。  相似文献   

16.
以18个具有不同HMW-GS组成类型的春小麦为材料,在同一氮素水平条件下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干面筋与湿面筋含量和SDS沉降值4项品质指标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各项品质指标适宜的氮肥形态具有一定差异.氮肥形态和HMW-GS组成类型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干面筋与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对SDS沉降值影响较为明显,但更主要受品种(品系)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三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21 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 kg·hm~(-2)(N2)相比,300 kg·hm~(-2)(N3)处理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分别降低了13.5%,9.0%,8.2%及20.9%;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25 k Pa)相比较,水分胁迫(-60 k Pa)处理后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有所增加,N3处理尤为明显。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 kg·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与产量呈显著及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及N2条件下根系生理活性较强,更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的荒漠化草原为研究对象,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态系统控制性增温与施肥实验,以研究温度和氮素的增加对荒漠化草原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实验期间内增温处理样地0cm,7.5cm,15cm,30cm和50cm土壤平均温度与对照样地相比,平均增加了1.32℃,0.92℃,0.88℃,0.80℃,0.74℃,土壤温度呈现出上层变异性大于下层的规律,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显著增加(P<0.05)说明模拟气候变暖实验的有效性。虽然增温和对照样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无论是季节还是日变化上,近两年的增温作用没有增加土壤的呼吸速率,施氮作用也没有使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9.
氮素水平和形态对小麦幼苗叶最小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最小导度反映了叶片气孔关闭后残余蒸腾的大小,因而是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低氮:2 mmol/L;高氮:15 mmol/L)和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和硝酸铵)对小麦叶最小导度的影响,试图揭示氮素营养影响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高氮的叶最小导度低于低氮,但硝酸铵处理两个氮水平下的叶最小导度无差异;氮素形态对叶最小导度无显著影响。氮浓度对与叶最小导度有关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无影响,氮素形态对比叶片重、绒毛密度、蜡质含量和蜡质晶体形态结构和气孔特性亦无显著影响,对叶含水量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叶含水量低于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叶最小导度与比叶片重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说明比叶片重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处理最小导度不同的重要原因,氮素形态并未通过影响叶最小导度而对植物的抗旱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