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明江  冯胜 《植物医生》2011,24(2):37-39
宁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67hm2,水稻稻曲病常年发病面积2000hm2,病穗率1%~25%,病粒率达1%~8%,最高达35%,每年因稻曲病损失水稻达100万kg,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稻曲病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影响稻米的食口性和商品性。宁南县过去大面积推广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害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2004年中、晚稻稻曲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湖南省2004年在14个市(州)71个县(市、区),按照统一方案在大面积对110个水稻种植品种(组合)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中稻稻曲病严重流行。全省33.3万hm2中稻,平均减产312kg/hm2。其中病穗率达40% ̄90%的6.67万hm2,平均减产750kg/hm2。促使中稻稻曲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当年8月中、下旬连续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与大部分中稻的破口、抽穗期相吻合;在调查的110个品种中,大多数品种比较感病。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又叫青粉病,是由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随着红莲优6号、粤优938等高感稻曲病品种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大冶市中、晚稻主要病害,严重田块病穗率可达30%以上。2005~2006年我们分别在陈贵镇堰畈村乔良六家中稻田和殷祖镇巴庄村周平安家中稻田进行了防治稻曲病药剂筛选试验,2006年在刘仁八镇刘仁八村刘克俭家中稻田进行不同品种对稻曲病抗性测定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是近年来上升的一种重要病害,过去仅在山区一季中、晚稻上偶有零星发生。近年来,特别是桂朝二号等感病品种的引进和扩大种植,发病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81年赣南全区据18个县(市)统计,二季晚稻发病面积达94万多亩,1982年仅16个县(市)发病面积扩展到126万多亩,占二季晚面积的45.7%。病穗率一般4—5%,高的达15%,严重田块达78%。每个病穗有病粒3—4粒,多的达48粒,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5.
1999年常州市水稻稻曲病偏重流行 ,全市调查1 3 2块未防治稻田 ,平均病穗率 2 4 .2 7%,病粒率0 .64 %。为了明确稻曲病曲果的发生规律 ,我们从水稻破口抽穗期至成熟期进行定点系统观察。水稻品种为 95~ 1 6(未审定 ) ,每隔 2d观察 1次 ,定 3 0 0穗 ,当出现病穗时 ,挂牌跟踪观察稻曲病曲果的形成过程。现介绍如下 :在 8月 2 3日前后 ,被观察水稻品种开始抽穗 ,8月2 7日左右齐穗 ,此间未见病穗初期症状。当齐穗时已有少数穗扬花 ,扬花结束后 1~ 2d ,就可见稻曲病曲果的初期症状 ,病粒颖壳接缝处出现条状乳白色黏稠物 ,宽度约 0 .2mm ,长…  相似文献   

6.
沈云树 《植物医生》2001,14(4):17-18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俗名“丰收果” ,是水稻上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 ,栽培制度的变革 ,水稻稻曲病在城口县逐年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已严重影响着城口县水稻的产理和质量。据1995至2000年调查 ,田间病穗率一般达0%~47% ,平均达25.8% ,单穗病粒率达0%~68% ,平均4.1% ,最高单穗病粒数达68粒 ,产量损失严重。为了掌握稻曲病在城口县的发生危害情况 ,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提高水稻品质 ,减少产量损失。受县政府委托于1995年开始对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及防…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是由病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原来该病只是零星发生,属水稻的次要病害,但近年来随着杂交稻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两系杂交稻的试种推广,该病日趋蔓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据笔者调查,一般发病田块病穗率为3%~10%,重病田块可高达30%~50%,病德上一般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除了病粒直接造成损失外,更主要的是秕谷率的增加,千粒重下降及枯死穗比例的增加。而且病粒混人稻谷内,加工造成精米、米糠的污染,从而…  相似文献   

8.
崇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影响崇阳县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许多因素中,赤霉病对小麦的生长影响最大。重发年份,小麦病穗率可达50%左右,高的病穗率达80%以上,对小麦造成严重减产。1发病特点1)小麦赤霉病在崇阳县发生流行特点是暴发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化大,大约每2年就要重度或中度发生一次,2012年、2014年崇阳县小麦赤霉病为重发生年。2)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病穗率70%~80%,严重田块病穗率达100%;中感品种(约占小麦种植面  相似文献   

9.
 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多年自然发病调查发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均感稻曲病;但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人为的分为多病粒高感品种和寡病粒相对抗病的品种。为了探究水稻穗部性状与其病害抗性间的关系,本文对孕穗期不同阶段的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表型为多病粒的高感多病粒品种与表型为寡病粒的相对抗病的品种之间在穗子大小、小花密度、穗鞘闭合程度和密封性、旗叶面积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寡病粒相对抗病的水稻品种穗鞘闭合程度优于高感多病粒品种。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曲病室内人工接种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稻曲病人工接种的发病效果和稳定性,在温棚条件下采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法分别研究了稻曲病菌不同接种体、培养时间、接种浓度和接种时期的接种效果。采用病菌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sucrose broth,PSB)作为接种体,其穗发病率为100%,明显好于病菌米糠培养液(23.33%)。病菌在PSB中培养5~7天接种效果较好,随病菌培养天数的延长,接种效果明显下降。接种的分生孢子浓度越低水稻病穗率和病粒数也越低。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孕穗中后期,采用含分生孢子浓度为4×106个/mL的病菌PSB培养液注射接种,穗发病率达100%,平均病粒数35.1粒,最高达87粒。研究表明,温棚条件下建立的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能获得稳定的发病效果,并可区别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观察对象,研究了稻曲病不同发病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后,水稻千粒重、结实率随每穗病粒数增加而降低,产量损失率随每穗病粒数增加而增加。未发病籽粒所受影响以稻曲病病粒所在一次枝梗受影响最大,其他位置距离病粒越近受影响越大,且病粒下部籽粒所受影响大于病粒上部籽粒;随稻曲病病粒在水稻穗部位置的上升,其对其他未发病籽粒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田间平均每穗病粒数随稻曲病病穗率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江汉平原水稻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中江汉平原地区荆州市中稻为研究对象,2014年选择广两优香66、丰两优香1号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和宁9108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品种,采取传统水育秧人工移栽、机插秧、直播3种栽培方式。每种栽培方式分3期播种。在水稻黄熟期调查总穗数、稻曲病自然发病病穗数和每穗病粒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在稻曲病感病关键生育期孕穗至齐穗期气象要素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分析基础上,从稻曲病发生机理出发,筛选满足稻曲病病菌侵入寄主繁殖流行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曲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28℃,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日降水量≥0.1 mm(或日照时数≤1 h),建立了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曲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早熟组和晚熟组各8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分析生育期与稻曲病严重度的关系,同时采用晚熟组5个品种分析田间厚垣孢子数量、播期与稻曲病发生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田间菌量与稻曲病田间发生的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早熟组各水稻品种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晚熟组各水稻品种,2005年晚熟组和早熟组品种的病穴率、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为76.3%、26.6%、4.6%和5.4%、0.8%、0.02%,2006年分别为75.7%、29.8%、4.7%和16.8%、3.3%、0.08%。此外,在上一年田间遗落菌量多的田块中各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显著高于菌量小的田块。晚熟组水稻品种的发病严重度与播种期无明显的相关性。据此认为,以种植晚熟水稻品种为主的北方稻区,种植早熟品种或进行轮作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如红莲优1号、粤优938、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和太湖糯等品种发病尤其严重.稻曲病由一个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切实解决我市优质稻稻曲病防控工作的技术难题,我站从2005年开始进行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现将2008年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0年我县二晚不少品种特别是杂优稻稻曲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达5-6万亩,给二晚带来一定的损失.此病是我县推广杂优以来,在杂优品种上发病最重的一年.据10月中下旬在五个公社抽样检查,杂优品种南优二号、汕优二号、银优等穗发病率一般1.4-2.3%,严重达4.07%;一病穗最多有稻曲7个,平均每病穗有稻曲1.08个.常规品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分析了13个供试水稻品种每穗稻曲病病粒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根据每个品种线性方程及南方稻区实际情况,得出了田间稻曲病经济允许水平、成灾因子,即平均每穗病粒数分别为0.57、5.44粒。  相似文献   

17.
<正>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23万hm2,早稻种植面积3 333.3 hm2。近年来,新罗区早稻部分田块穗颈瘟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早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2011年全区穗颈瘟发生面积约46.7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1.5%~18.3%,病穗率大于70%即绝收的田块约2.7 hm2;2012年穗颈瘟发生面积40.0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2.2%~20.4%,绝收面积约1.7 hm2;2013年发生面积80.0 hm2,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是湖北省近4年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62.02万hm2,其中叶瘟42.09万hm2,穗颈瘟19.93万hm2。一般发病田块病叶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田块病叶率达80%以上,少数田块"坐蔸";穗颈瘟发生严重田块病穗率达70%,一些田块绝收。我们对部分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县市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日常田间调查情况及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就2014年稻瘟病的局部流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江健  张云萍 《植物医生》2001,14(2):15-15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近年来在湄潭县流行危害越来越重。根据该站及各镇(乡)农技站调查统计 ,全县平均每年流行面积550hm2~600hm2,严重年份达1000hm2,发病田块的病株率15%~30 % ,严重田块达100 % ,造成水稻减产绝收 ,严重影响全县粮食生产。一、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危害。但在湄潭县 ,发病主要在秧田期至抽穗前 ,5~7月为主要发病时间 ,水稻抽穗后很少发病。秧田期发病 ,叶片和叶鞘初期呈现水渍状长条 ,沿中脉上下发展 ,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但在田间只是零星出现病株。大田期发…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和纹枯病均为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后期为害严重,其中稻曲病主要为害稻穗,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一般田块病穗率5%~10%,最高田块病穗率40%以上[1],特别是病菌厚垣孢子污染的谷物可导致人畜中毒[2];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