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分解袋法,对典型沉水植物菹草进行了连续100天的室外腐烂分解试验,分析了菹草干物质的损失及营养元素释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天的分解实验中,菹草干物质量急剧减少,且表现为前期损失快,后期损失减缓的趋势,第100天时,菹草干物质质量损失了92.51%,残留率为7.49%。采用Olson指数模型菹草枯落物干物质的动态变化,计算其分解速率常数(k)为0.028g/d,分解50%干物质所需时间为24.47天,分解95%干物质量所需时间为105.57d,年残留率为0,表明菹草枯落物在一年内能彻底分解。植物枯落物中氮磷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波动变动,但氮磷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的损失速率并不同步。分解初期氮含量上升,随后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试验结束后,氮、磷元素分别释放了9.14%、32.02%。此外,菹草枯落物氮、磷元素积累指数(NAI)平均值分别为46.10和32.23,表明菹草在腐烂分解过程中,氮磷元素均以净释放为主。  相似文献   

2.
乌梁素海水体营养盐削减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梁素海作为过水性湖泊,每年承接河套地区大量的农田退水。在降低营养盐浓度的同时,富营养化程度也大大提升。为揭示乌梁素海水体营养盐削减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采集20个监测点的100份水体样本,分析了2011年8月乌梁素海水体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以及COD的空间浓度分布,构建并计算了个监测点的削减效率指数。结果显示:在水体由湖区北部向南部的流动过程中,乌梁素海对营养盐的削减效率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变化。营养盐削减效率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在距离入湖口3km和出湖口3.5km附近。湖区西部对部分营养盐的削减效率较低,可能与该区域的回水地形有关,各监测点的削减效率受区域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的影响而呈现复杂性。该研究的开展可为揭示乌梁素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典型荒漠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解网袋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和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3种荒漠植物叶、茎和根的分解、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根系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经过364 d的分解,粗柄独尾草叶、粗柄独尾草根、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尖喙牻牛儿苗根、沙漠绢蒿茎、沙漠绢蒿根的失重率分别为41.96%、81.94%、42.18%、29.32%、47.02%、20.66%和20.71%;3种植物根、茎、叶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分解速率依次为:粗柄独尾草根>叶;尖喙牻牛儿苗根>叶>茎;沙漠绢蒿根>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N和P含量总的趋势表现为释放,叶、根凋落物质量损失与初始N、P含量显著负相关,非生物因素对其分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乌梁素海生态恢复机理与工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干旱区典型草型湖泊—乌梁素海设立试验基地 ,进行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乌梁素海受富营养化影响 ,正在向芦苇沼泽—碱蓬盐化草甸—白刺荒漠方向演化。生态恢复机理是 :( 1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有机氮、磷向底质的沉降 ,削弱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与储备 ;( 2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死亡后矿化成氨态氮 ;( 3)控制底质中有机氮向水体释放生成氨态氮。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大型水生植物转移营养盐 ,抑制生物促淤效应以及对芦苇区进行园田化生态管理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也是乌梁素海环境与资源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模拟氮沉降对天山云杉凋落叶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模拟试验,通过设计4种氮处理〔CK(对照,不施氮)、LN(低氮,5 kg·hm~(-2)·a~(-1))、MN(中氮,10kg·hm~(-2)·a~(-1))、HN(高氮,15 kg·hm~(-2)·a~(-1))〕,研究了氮沉降对天山云杉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解24个月后CK凋落叶干重残留率分别是LN、MN和HN的1.04倍、1.16倍和1.23倍,且4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CK条件下凋落叶分解50%为4.58 a,分别比LN、MN和HN多0.46 a、0.75 a和1.35 a;相应地分解95%需要的时间分别多2.01 a、3.24 a和5.87 a,说明施氮对天山云杉凋落叶的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加大。2从凋落叶月分解速率看,表现为HNMNLNCK,且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4种处理间的差异逐渐缩小。3氮沉降促进了天山云杉凋落叶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分解,同时促进了C元素的释放,增加了N元素的累积,降低了C/N值。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与其他肥料混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条件,促进植物生长。通过将聚丙烯酸钾盐型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混合对油松、紫花苜蓿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低、中、高(油松:10、20、30 g·株^-1;紫花苜蓿:20、30、40 g·m^-2)保水剂和低、中、高(油松:5、10、20 g·株^-1;紫花苜蓿:15、30、45 g·m^-2)微生物菌剂混施,分析土壤水分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高浓度保水剂和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一年生油松土壤速效氮促进最显著,低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促进最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35%和36%;紫花苜蓿高浓度保水剂和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促进最显著,低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钾促进最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5%、27%和40%。中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菌剂混施处理下土壤保水效果最优,而对油松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达到最佳的分别为低浓度保水剂与低浓度菌剂混施和低浓度保水剂与中浓度菌剂混施。  相似文献   

7.
沙湖水体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沙湖水体营养盐来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水、农田退水的补给是沙湖营养盐的主要来源;②2004年由黄河水补给入湖的总氮、总磷量分别为20.00t和3.04t,占全年入湖总氮、总磷量的50.4%和57.7%;③2004年由农田退水补给入湖的总氮、总磷量分别为15.00t和2.00t,占全年入湖总氮、总磷量的37.8%和37.9%;④2004年由芦苇收割和渔业捕捞出湖的总氮、总磷量分别为11.99t和1.93t,占全年入湖总氮、总磷量的30.2%和36.6%;在调查沙湖营养来源的基础上,建立沙湖水质经验模型并分别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ECD模型能较好预测沙湖水体总磷、总氮浓度。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所提出的沙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确定合适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农场大田设施磷与不施磷两处理,分析研究春小麦不同生育期体内的氮、磷、钾含量、吸收量,干物质积累量和生物产量。结果表明,乳熟一蜡熟阶段是春小麦养分吸收和生物产量积累的最快时期,磷可提高植株体内氮、磷养分浓度,对其他养分浓度影响不是很明显。磷素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可以增加春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中氮、磷含量,但对钾素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制定施肥方案时,应重视氮、磷、钾的合理配合,以满足春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9.
荒漠草原棕钙土地带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分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5—1987年作者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对两种主要植物短花针茅和蓖齿蒿的凋落物进行了分解速率与分解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1.这两种植物材料的分解,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1)快速失重阶段;一般一年左右时间,约有40%凋落物被分解;2)缓慢失重阶段:一般2—4年左右时间,约有40—80%凋落物被分解;3)极缓慢失重阶段:一般4→10年时间,约有80%凋落物被分解。2.在分解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第一阶段,脂肪分解最快,从原来的100%很快被分解,只剩下20%,其次是灰分、蛋白质可分解50%,而无氮浸出物可保留初始状态的70%左右,纤维素分解甚慢,仅分解掉20%左右。总之,在第一阶段分解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表现出脂肪>灰分、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纤维素。3.荒漠草原区凋落物的分解较温带森林区要低。在温带森林95%的凋落物被分解约需4年,而在荒漠草原。约需8—16年。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水剂与其他肥料混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条件,促进植物生长。通过将聚丙烯酸钾盐型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混合对油松、紫花苜蓿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低、中、高(油松:10、20、30 g·株~(-1);紫花苜蓿:20、30、40 g·m~(-2))保水剂和低、中、高(油松:5、10、20 g·株~(-1);紫花苜蓿:15、30、45 g·m~(-2))微生物菌剂混施,分析土壤水分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高浓度保水剂和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一年生油松土壤速效氮促进最显著,低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促进最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35%和36%;紫花苜蓿高浓度保水剂和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促进最显著,低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钾促进最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5%、27%和40%。中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菌剂混施处理下土壤保水效果最优,而对油松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达到最佳的分别为低浓度保水剂与低浓度菌剂混施和低浓度保水剂与中浓度菌剂混施。  相似文献   

11.
限量灌溉和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磷组合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磷均可提高冬小麦的株高、生物量、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不同水分条件对穗长、穗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在不同施磷处理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分蘖数、穗数、千粒重、产量及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显著增加,但施磷对株高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120 kg/hm2时,株高、干物质及其产量达到最大,当施磷量超过120 kg/hm2时,相关物质生产指标呈下降的趋势;灌水量为180 mm与施磷肥量为120 kg/hm2是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根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根对玉米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使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量比对照显著下降,植株的形态发育受到抑制;接种VA菌根菌的植株体内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利用率。接种菌根减轻了水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提高了植株叶片光合强度,增加了干物质积累。试验结果表明,菌根可以改善植株的水分状况,使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复水试验表明菌根植物比非菌根植林从干旱逆境中恢复水分的速度要快得多,同时也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绿肥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L.)在青海高原地区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以及为农作物提供养分情况,在田间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毛叶苕子腐解特性和氮磷钾等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绿肥毛叶苕子在翻压后50 d内腐解速度较快,腐解率达38%,后期腐解速度缓慢,在取样结束后,累积腐解率为86.39%;整个腐解过程中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氮>钾>磷,氮和钾的养分释放趋势存在一致性,在52 d内快速释放,养分释放率分别为56.54%、74.27%,后期释放速率缓慢,在腐解结束时,其养分累积腐解率达91.31%、99.04%;磷的释放速率缓慢,且波动性较大,在腐解周期内磷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取样结束后,累积腐解率为75.71%。绿肥毛叶苕子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养分累积释放率与腐解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线性函数和对数函数拟合。预测本试验处理可为后茬作物地块提供氮素172.80 kg·hm-2、磷素10.93 kg·hm-2、钾素139.63 kg·hm-2。  相似文献   

14.
水肥耦合对糜子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 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 389.36 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 -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5.
氮磷对海水处理下菊芋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对不同浓度海水浇灌处理菊芋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同一N、P素水平下,10%海水处理菊芋幼苗地上部和根部鲜重较对照没有差异,甚至高于对照,但在25%及50%海水处理下菊芋幼苗地上部和根鲜重均降低。在同一浓度海水处理下,随着N素及P素含量的增加,菊芋幼苗地上部和根鲜重较对照均增加。各处理菊芋幼苗地上部和根干重变化与鲜重情况类似。②在N1(7.5 mm o l/L)及P1(1 mm o l/L)水平下,10%海水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差异,但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均降低。在同一海水浓度水平下,随着N、P素含量的增加,各处理菊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均增加(而且海水浓度越大,其效应越明显),对照和10%海水处理的菊芋幼苗水分利用效率随之降低,25%和50%海水处理下的菊芋幼苗水分利用效率随之增加。③在N1(7.5 mm o l/L)及P1(1 mm o l/L)水平下,10%海水处理幼苗细胞间隙CO2浓度与对照差异不大,但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显著增加,在同一海水水平下,随着N、P素的增加,各处理菊芋幼苗的细胞间隙CO2浓度均降低,表明施用N、P能显著缓解海水对菊芋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a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of four nutrients –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calcium – in fertilizer solutions on the severity of anthracnose on strawberry cv. Nyoho cultivated under a noncirculation hydroponics system were determined after inoculation with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Crop growth and tissue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calcium contents of the entire above-ground parts of the plan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Elevated nitrogen an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fertilizer solution increased disease severity in contrast to phosphorus and calcium. Treatment with either NH4 or NO3 nitroge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dry weight of the strawberry pla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 R 2 = 0·9078) and phosphorus ( R 2 = 0·8842), but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elevated amounts of potassium ( R 2 = 0·8587) and calcium ( R 2 = 0·6526)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7.
氮磷水平与比例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施肥试验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氮磷水平与比例对春麦千粒重、容重及各项出粉率等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间容重、心粉出粉率和总出粉率差异显著。氮磷水平与比例的提高,对各基因型千粒重的影响很小,却使容重显著降低,总出粉率普遍显著增加。各基因型心粉出粉率随氮肥增施显著降低,而随磷肥增施显著增加;皮粉出粉率随氮磷肥增施不同基因型呈现不同变化。千粒重、容重与各项出粉率受氮磷肥影响程度各基因型间呈现一定差异。强筋品种千粒重、容重更易受氮水平影响,而中筋与弱筋品种则更易受磷水平影响。在受氮磷肥增施影响程度方面,总出粉率和心粉出粉率均为强筋大于中筋品种;皮粉出粉率则是弱筋品种受影响较大。适当增施氮磷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磨粉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设165 kg·hm-2(N1),225 kg·hm-2(N2)两个氮素(纯氮)水平和105 kg·hm-2(P1)、165 kg·hm-2(P2)两个磷素(P2O5)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了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N2P2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 644.73、7 686.25 kg·hm-2,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较高,分别为11.67、11.49 kg·hm-2·mm-1;千粒重和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磷对籽粒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显著;氮、氮和磷互作对籽粒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Vs)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籽粒重量的主要因素是Vmax;氮、磷及氮和磷互作对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影响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种间相互作用对柱花草/黑籽雀稗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试验设计三个处理,分别是单作柱花草、单作黑籽雀稗、柱花草/黑籽雀稗间作,观测了三个不同种植模式作物整个生育的物候期、整个植株生长量、生物量、生物量的当量比及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差异。结果表明:1种植牧草270天后,间作体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当量比分别是3.05和3.52,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柱花草/黑籽雀稗间种具有间作优势。2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黑籽雀稗物候期推迟5天;其生长量、生物量均高于单作,株高、根长、干草产量和根系产量分别高于单作9.67 cm、7.33 cm、345.50 g·株~(-1)、131.67 g·株~(-1)。与柱花草单作对比,间作的分枝期、现蕾期、花期比单作分别推迟5天、15天、5~15天;其生长量和生物量低于单作,柱花草株高、根系深、根冠比、根瘤量、干草产量和根系产量分别低于单作10.64 cm、0.54 cm、0.08、0.84粒·株~(-1)、14.29 g·株~(-1)和1.48 g·株~(-1);3间作体系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比种植前增加的量分别为0.039%、0.003%、0.001%。单作柱花草样地有机质、全氮比种植前增加的量分别为0.063%、0.006%,磷比种植前减少0.001%;单作黑籽雀稗样地有机质、全氮比种植前减少0.017%、0.002%。表明,柱花草的间作提高了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柱花草在生物固氮过程中,以磷固氮,消耗磷素致使单作柱花草样地全磷量减少,全氮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