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温度对异色瓢虫影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6年—1987年在武昌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异色瓢虫的发育速率、用最小二乘法公式推导出了全世代及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观察了温度对异色瓢虫成活率及生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8.21℃,有效积温为353.46日度。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1/Y=0.5291/1 e~(9.67-0.4235x);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型关系,1/Y=-0.00047X~2 0.02917X-0.3323,1/Y=-0.00105X~2 0.0672X-0.8187。对各虫期存活最有利的温度为21℃,对生殖最有利的温度为29℃。  相似文献   

2.
变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变温条件下不同平均温度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率、羽化率、雌性百分率、发育历期、每寄主育出蜂数和r_m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30℃下该蜂已不能完成世代,在平均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该蜂的寄生,但平均温度28℃时的羽化率最低。温度对每寄主育出蜂数和雌蜂百分率影响不显著。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8℃下发育历期最长,28℃下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37.5天和18.3天;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3℃和350.33日度。用r_m值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在18~28℃温度范围内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r_m值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不同品系丽蚜小蜂发育、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比较了两个品系 (分别来自北京和美国 )丽蚜小蜂在不同温度下寄生番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 ,取食不同食物的寿命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在 1 8~ 3 3℃ ,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两品系在 1 8℃下发育历期最长 ,美国品系为 3 4.7d ,北京品系为 3 6.1d ;在 3 3℃下发育历期最短 ,分别为 7.8和 8.4d ;且在 1 8和 2 3℃下 ,美国品系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北京品系。与饥饿处理相比 ,喂食 1 0 %蜜水和 /或 3~ 4龄粉虱若虫 ,可延长成虫寿命 ;且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差异显著 ,两品系均表现出 1 8℃下寿命最长 ,3 3℃时寿命最短。丽蚜小蜂由产卵至成虫羽化、成虫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美国品系分别为 1 3 .1、1 2 .3、1 2 .8℃和 1 77.2 3、1 79 1 1、3 53 .53日度 ;北京品系分别为 1 3 .2、1 1 .4、1 2 .4℃和 1 88.2 5、1 68.58、3 58.2 8日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的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相关性明显,其卵、幼虫、蛹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0℃、10.80℃、6.43℃、8.40℃,有效积温分别为68.4日度、66.7日度、161.3日度、315.0日度。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和寄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室内监测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内不同发育时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在经历高温40℃处理1 h或35℃处理6 h后其当代和子代蜂的世代历期、羽化率、寄生率和雌蜂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40℃处理1 h有利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于幼虫期处理后其当代蜂世代历期明显缩短,于胚胎期和蛹期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羽化率显著提高;然而,高温35℃处理6 h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各发育时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当代成蜂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幼虫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的雌蜂率、寄生率和子代成蜂的羽化率均显著降低。表明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繁育时适当优化温度可以提高扩繁效率,但运输和释放时应避免高温暴晒以降低防控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红铃虫甲腹茧蜂Chelonu spectinophorae Cushman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红铃虫甲腹茧蜂从卵至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8℃,有效积温为276.1日·度;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8℃,有效积温为119.9日·度。在20~36℃范围内,红铃虫甲腹茧蜂卵-幼虫历期、蛹重、化蛹率、羽化率等各生命参数均是随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其在28℃时的历期最短、蛹重最重,化蛹率、羽化率及繁殖力等最高,由此可以推断出其最适温度为28℃。本文为红铃虫甲腹茧蜂的大规模工厂化繁育和田间生物防治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相似文献   

8.
双七瓢虫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22、25、28、31℃恒温条件下,对双七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Linnaeus)]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31℃温度范围内,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速率加快、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在19、22、25、28、31℃温度条件下,卵-蛹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2.13、21.59、17.81、13.16 d和11.18 d.试验测得其卵,1~4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47、12.15、12.74、15.02、12.96℃和13.09℃,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9.16、34.06、22.89、21.36、39.93℃和42.41℃.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了回归方程和历期预测式.  相似文献   

9.
为预测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发生期并为其田间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测定27、29、31、33、35℃五个温度下大蜡螟幼虫龄期、各虫态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27~35℃范围内,大蜡螟能正常发育,但低温会使幼虫龄期减少,29~35℃下大蜡螟有7~10龄幼虫,而27℃下,大蜡螟仅有6~8龄幼虫。温度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低龄尤其1龄幼虫受温度的影响较大,27~33℃下其存活率低于26.06%,当温度为35℃时其存活率高达87.27%。世代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负相关,卵期、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发育历期均在35℃降至最小值,分别为5.00、25.90、7.05和37.95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二次回归模型。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大蜡螟卵、幼虫、蛹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1、13.69、19.83和13.19℃,有效积温依次为100.32、514.09、95.13和789.87日·度。雌雄成虫的寿命和雌成虫产卵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  相似文献   

10.
以苜蓿蚜为繁殖寄主,在12、16、20、24、28、32℃6个恒定温度下,对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2~28℃温度范围内,茶足柄瘤蚜茧蜂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当温度上升到32℃时,僵蚜至羽化阶段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其发育历期比28℃时延长了0.45 d,卵至僵蚜、卵至羽化阶段仍符合随温度升高趋于缩短的趋势。在12、16、.20、24、28、32℃温度条件下,卵至羽化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8.50、21.25、14.11、12.17、10.28 d和9.01 d。茶足柄瘤蚜茧蜂卵至僵蚜、僵蚜至羽化及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5、6.25、5.36℃,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8、75.74、227.23日度。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了历期预测式和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