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开启型自流水盆地。白垩系是其中含水最丰富的岩体,约有7.57亿m^3/a天然水资源。这些资源以白垩系下部的宜君洛河含水岩组为主要载体,供水条件也最优越。大气降水是白垩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以盆地内部四条分水岭为高势能区,以五个河系为主要排水通道,向四周排泄。白垩系地下水主要蕴藏在盆地北部,并以淡水占优势;南部则以微咸--半咸水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陇东盆地气候干旱、降雨稀少,盆地内分布着复杂的地下水含水层,如何有效的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怎样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为例,在研究区沿泾河和马莲河共采集水化学样25组,同位素样30组,通过对比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化学样和同位素样的测试结果,来探讨陇东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的控制因素和运移规律。陇东盆地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表明:地下水源于大气降水,向斜两翼为现代降水,向斜核部多为古地质历史时期大气降水;地下水从东西两翼顺层汇集到天环向斜核部,在盆地中部地区河流下游地段排泄于河流或流出盆地;盆地西翼地下水径流交替较东翼快。受陇东盆地地层结构的影响,白垩系地下水向斜核部运移缓慢。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长武-彬县地区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主要研究目的。在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形、地势、地貌、新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岩性构造和其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热力学原理、质量作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水文地球综合分析方法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对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进行了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应用Phreeqc软件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地下水的演化过程、形成机理,总结了矿物或次生矿物的溶解沉淀规律以及水溶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主要结论为:1)在水流模拟路径上主要发生了方解石与伊利石的沉淀和白云石、石膏、岩盐、斜长石、钾长石和钾云母的溶解,以及Ca-Na2间的阳离子交换作用;2)在水D20点南附近可能是洛河含水岩组地下水的排泄基点。结果表明水-岩作用模拟结果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环境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地下水深埋等原因,使这一带11个县区65.56×104人口长期饮用“苦咸水”,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陇东红色革命老区缺水问题刻不容缓。文中根据已有勘查研究成果,深入总结分析了分布于黄土高原下部白垩系碎屑岩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划分为泾川-罗汉洞组、环河组和宜君-洛河组3大含水岩组;不同地带各含水岩组埋藏深度、富水性、水化学特征在垂向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下部宜君-洛河含水岩组分布广泛,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较好,是未来解决缺水区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水资源特征及其循环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71.29×108 m3,总体而言,近50 a出山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走廊平原主要由8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盆地组成,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42.42×108 m3.近50 a来,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17.19×108 m3,由此引起泉水资源23 a来衰减了24.6%.受构造地貌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地表水-南盆地地下水-地表水(泉水)-北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环河组地下水水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主要研究目的。在了解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应用Phreeqc软件对其进行了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地下水的演化过程、形成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南区环河组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得出结论为:在水流模拟路径上主要发生了石膏、岩盐、斜长石、钾云母或钾长石的溶解反应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地下水的TDS不断增大;其间,受总排泄带位置及东西两侧径流的影响,使水化学演化方向、径流方向产生朝向总排泄带的"向心"偏转,因此,环河组大体上以马莲河入泾河汇入口附近为中心,形成半个向心椭圆状的地下水流动系统。该结论对盆地南区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划分、边界界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淡水资源。为了能够探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资源量的构成,通过数据收集、现场调查和水文地质实验获得了一系列的参数,利用GMS软件建立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的非稳定流模型;并且基于现状开采条件下对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做了20 a预测。模拟结果显示: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4.42×10~8m~3·a~(-1),现状开采条件下到2031年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高为13 m。由于吐鲁番盆地开采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故吐鲁番盆地的绿洲面积不会减少,但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应该调节该地区的供水结构,加大农业用水节水设备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民勤盆地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民勤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分带特征 ,沿水流方向 ,自西南的SO42 --Na -Mg2 型逐渐过渡为Cl--SO42 --Na 型 ,湖区浅层水则完全为Cl--Na 型水。垂直向上表现为上咸下淡的趋势。随着进入盆地地表水量的减少与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 ,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 ,咸水入侵深度达 6 0m ,TDS普遍增高。特别是湖区局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 ,由 2 0世纪 70年代的 3g/L发展到现在的 16g/L。据此 ,增加淡水资源和减少地下水的超采量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保护该盆地地下水环境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陕西关中盆地是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从影响地下水形成的诸因素出发,对关中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解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减少了5.39×108 m3/a和4.53×108 m3/a.渭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形成中,降水补给和灌溉补给占主导地位,二者占83.9%;渭河以南地区,降水补给和河水渗漏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主要因素,二者占9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哈密盆地是我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对地下水的大幅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了研究哈密盆地绿洲带的地下水资源情况,构建了区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哈密盆地绿洲带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5.51亿m~3/a,排泄量为6.58亿m~3/a,均衡差为1.03亿m~3/a。其中补给主要来源为暴雨洪流、山前侧向径流,河水入渗,井灌回归等,占总补给量的81.95%,排泄则以人工开采为主,占总排泄量的79.72%。在区域模型现状开采条件下,模拟了20年后地下水位的降深情况,并尝试通过优化开采布局的方法减缓绿洲带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结果表明优化开采布局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它是地表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流域及其管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决策者的极大关注(K.W.Easter et al,1986)。本世纪,世界各地进行了许多流域开发工作,田纳西流域开发便是流域开发成功的典范。我国广泛开展了大小流域的整治,但对于大河流的综合开发,虽有一些学者作过理论研究(张思平等,1989;张文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十多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所获得的效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特别强调了必须继续大办水利;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以及通过合理用水,有利于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水利建设要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并指出了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如河套平原、西辽河流域、嫩江右岸地区等。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资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林草生态体系是构成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特征因素。本文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这三要素的变化,论述了流域综合环境效应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锡林河流域土壤持水特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干旱区的8个典型的土壤类型研究了土壤技术水性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对锡林河流域主要土壤类型的持水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水分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重要推动力。气候条件,尤其是降水及其分配情况,基本上决定了某一区域的水文特征。而地形对水分进行了重新再分配,形成了局部范围内的差异。土壤的水分状况正是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也是评价土壤水分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中枢。其自身的理化性状对水分进行了调整,可以增强或减弱水分的效益,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水分的各种土壤性状中土壤持水特性占有重要位置。土壤持水力是各种基质作用于水分的结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大多为非淋溶型,或季节淋溶型。土壤水分运动主要为基质吸力所控制,因此讨论土壤持水性质尤为重要。几年来我国土壤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目前的研究多是测定土壤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制成水分特征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数学处理,进而揭示各种内在关系。我们选择了锡林河流域内几种土类壤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吸力段所释放出的水分数量,是土壤水分有效性不同的重要原因,也对了解植物生态型的形成,群落结构与分布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干旱荒漠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造成绿洲沙漠化。在甘肃、新疆内陆诸河的下游,缺水呼声日渐高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民勤绿洲尤以为甚。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大数量地牵制上游的河、泉水,就等于毁灭下游的绿洲和生态环境”的结论,提出按“流域生态经济区划”优化调度水资源等论点,作为挽救绿洲生态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河流域是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包括上游水利工程的实施、地表水利用率的提高,改变了乌河的来水过程,并使下游地表水明显减少,河流的断流导致土地沙化,水库的修筑造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地下水利用的急剧增长使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井灌井排改良了盐碱化土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之一 ,近几年来 ,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日益退化。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是整个流域经济的主体 ,也是流域内用水量最大的地区。本文分析了张掖市产业结构现状与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提出了应优化调整大耗水产业 ,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考察,应用无定河流域典型淤地坝土壤水分的实测记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淤地坝的水资源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总体上淤地坝的土壤含水率韭园沟高于裴家峁沟高于辛店沟,支沟坝低于主沟坝,在一定的深度基本上会存在较明显的湿土层或干土层,土壤含水率在坝地中部变化比较平缓,在6m以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上呈现增长趋势,在坝地中尾部某一深度会达到稳定状态。淤地坝蓄水减水效益非常明显,辛店沟、韭园沟和裴家峁流域坝系土体的总贮水量分别为5.14×104m3、63.67×104m3和15.21×104m3,蓄水效益分别为39.39%、20.94%和8.85%,减水效益分别为48.27%、44.06%和38.16%。辛店沟流域淤地坝约减少地表水资源9.87×104m3。三个流域所有淤地坝至少可以减少地表水资源88.75×104m3,对无定河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0.093%。淤地坝的这种土壤水分效应和蓄水减水效应是人为因素对水资源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盆地水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最低的山间盆地.也是新疆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是关系到该区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开发模式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有效利用水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动态规划模型。并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分析预测了不同水利建设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及其最大有效利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