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1949-1990年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自然灾害以洪灾、暴雨灾害、风灾及雹灾发生较为频繁。在年际分布上,各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较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并且灾次的频发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在年内分布上,灾害频发期多出现在春、夏季节。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灾害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空间上主要呈条带状或块状的分布格局。从行政区划上看,塔里木盆地有2个自然灾害频发区,分别是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总的分布特点是:山区多,山区与盆地交界地带多,盆地内部较少;灾害发生频次以盆地北部最为集中,表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书讯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流 ,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 ,流域面积 51 .75平方公里 ,涵盖了我国最大盆地—塔里盆地绝大部分 ,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然生态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中国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一书 ,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清华大学资源系及自治区水利厅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塔里木河流域整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课题组共同编撰。全书主要针对 ( 1 )塔里木河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规律 ;(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 ;( 3)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北缘植被生活型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晓玲   《干旱区研究》1989,6(4):28-33
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共记录野生植物123种,在其生活型组成中,地面芽植物居首位,达35.6%,次为一年生植物占22.7%,表现本区植被具有温带荒漠的特殊属性。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干旱的内陆盆地。这一区域的环境及生物群的特点曾引起有关学者的广泛兴趣。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普热瓦尔斯基、别夫佐夫、罗布拉夫斯基等曾先后在新疆进行考察,斯文赫定和斯坦因曾对胡杨作过描述,谢彬曾论及胡杨的分布。1957至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考队对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和植被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此后  相似文献   

4.
且末绿洲生态安全及其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作了充分剖析,探讨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塔里木盆地32个气象站点1964—2022年观测数据,采用Sen+M-K趋势分析、重心移动模型、标准化回归系数和空间聚类方法,从空间特征角度着重分析塔里木盆地不同类型沙尘年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盆地以浮尘为主,其次是扬沙、沙尘暴,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具有显著下降趋势。(2)盆地不同类型沙尘日数的重心呈向东南部移动的趋势,其中沙尘暴重心移动幅度最大。(3)气温升高、风速降低和大风日数减少是塔里木盆地沙尘日数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影响最小。(4)降水量对沙尘变化的贡献率高值聚集在盆地西部,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盆地南部和西部,而大风日数和平均风速分别在盆地西北部和东南部。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有针对性的制定区域适用性防风固沙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珍稀植物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潜在适宜分布的影响,选用过去气候(1961—1990年)、2050年气候、2070年气候3种情景,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沙生柽柳潜在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的适宜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西北部,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及盆地东部的库木塔格沙漠地区;(2)与过去潜在分布范围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气候背景下,沙生柽柳的最适宜潜在分布范围均有萎缩趋势;(3)影响沙生柽柳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暖季降水量。  相似文献   

7.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对该地区绿洲规模动态变化进行了剖析。根据适宜的生态需水研究方法计算出且末生态需水量为3.014×108m3。因为生态需水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即表明没有多余的水资源可用来进行绿洲扩建。所以必须规范且末绿洲的用水,集约利用水资源,尽量恢复未完全破坏的生态环境。这对且末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维持绿洲生态稳定性,进而协调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促进且末生态性节水性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和南部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沙尘暴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气象灾害 ,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区 ,新疆又以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频次最多 ,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3 -6月 ,西缘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4-6月 ,多年发生频次一般为每年1 0 -3 0次 ,多则达到每年 3 5次。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 ,主要该地区有沙尘暴形成的气象条件 ,下垫面条件和环流条件。在新疆沙尘暴的危害是巨大的 ,如何减少其危害 ,改善塔里木盆地地区的生存环境 ,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水量平衡法、市场价值法等方法,对保护区内胡杨林的有机质生产、气候调节、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水分调节(涵养水源)、对环境污染的净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以及娱乐文化价值7大类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和木材产品、工业原料等两类直接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结果,以其为减缓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塔里木盆地内,面积为39.54×104hm2的天然胡杨林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为56.07×108元/年;2)研究区内胡杨林的间接服务价值为46.63×108元/年,直接服务价值为9.44×108元/年,直接服务价值约为间接服务价值的1/5;3)各项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顺序为:生产有机质>木材价值>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维持>调节气候>土壤形成与保护>娱乐文化价值>水分调节>工业原料价值.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生态服务价值巨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塔里木河流域乃至整个盆地的综合治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季风边缘带自然灾害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季风边缘带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该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活动频繁,对工农业生产经常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在16种以上,它包括大气圈灾害,岩石圈灾害和生物圈灾害。文中还从大气环流特征、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自然灾害形成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剖析。最后探讨了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的时空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49-2007年棉花发展统计数据,应用发展度与适宜度评价方法,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的发展历程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1949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历经缓慢发展、快速发展、控制发展3个阶段;②主产棉区呈现西退、东扩、北进的趋势,植棉县市的植棉业发展趋势分为优势持续、优势后发、优势衰退、优势微弱、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荒漠河岸生态系统退化与物种多样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因子的调查,采用聚类分析与多样性指数,分析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时空维上物种的恢复速率差异。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可以归为3类,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种退化类型的地下水埋深依次增大,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盖度依次减小,沙漠化指数也依次增强。物种多样性差异与环境水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地下水埋深小于5 m时,物种恢复速率的发生率达100%,而在地下水埋深大于5 m时,多样性恢复速率达46%。根据退化程度的不同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差异,提出该区域的生态恢复应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气候变化趋势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利用塔里木盆地南、北缘17个典型绿洲气象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近50年潜在蒸散量,定义了地表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潜在蒸散量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南缘递减速度比北缘快;干燥度指数也均在波动中呈缓慢减小趋势,其中南缘干燥度指数递减速度比北缘快;总之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有缓慢向暖湿转化的迹象,这对气候极端干燥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喀喇昆仑山盖孜河水文水资源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喀喇昆仑山河流自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 ,近 10年洪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以往 ,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程度也大幅度增加。在分析了盖孜河流域的径流及气候多年变化过程后 ,认为洪灾频发的原因是近年来流域内降水及气温呈上升趋势 ,导致高山冰川退缩 ,河流径流增加 ,洪灾增大、频率增高 ;小区域多年气候变化过程从侧面印证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使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则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为基础 ,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 ,其输出作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 ,分析其响应 ,即生态环境的变化 ,对水资源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水资源系统的滞后与延迟效应、地表植被的习性及水因子的涨落特点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7,自引:8,他引:77  
脆弱生态环境单元的两个特征是:环境敏感性和退化趋势。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相当重要的实践价值。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两麓向西南延伸,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陕北、鄂尔多斯高原、该地带的地质地貌、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人文要素,尤其是土地利用方面,都表现出过渡性和波动性特点。这种过渡性和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活动方式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经常受到冲击和破坏,而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因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脆弱特征。本文在综合分析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概括出导致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四大因素:一、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和土体构型;二、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多暴雨,利用率不高,且为害严重;三、干旱多风,侵蚀强烈,恶化了生态条件;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十分宝贵的资源。胡杨对干旱,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因此,它作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持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干旱区特殊的环境、地形地貌条件以及人类对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最终引起了胡杨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分析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