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39 000~63 000株/hm~2对春玉米和夏玉米田间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玉米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田总杂草的数量,春玉米田和夏玉米田总杂草的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春玉米的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夏玉米的株高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产量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种植密度较低时,春玉米的产量增幅明显。因此,在四川省适当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既可以降低田间杂草发生量,又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但春玉米种植密度不宜高于57 000株/hm~2,夏玉米最高可达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基于垄沟集雨覆膜栽培的冬油菜-夏玉米和冬小麦-夏玉米2种轮作模式下夏玉米的最适播种密度,于2019年设置5月28日(B1,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夏玉米播期)和6月15日(B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夏玉米播期)2个播期,每个播期均设置平作不覆盖5万株·hm~(-2)(CK)、垄沟覆膜5万株·hm~(-2)(M1)、垄沟覆膜7.5万株·hm~(-2)(M2)和垄沟覆膜10万株·hm~(-2)(M_3)4个处理,分析比较了种植方式和密度对2种轮作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储水量、土壤温度、灌浆期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全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和0~200 cm土层水分利用效率50.2%~82.0%,提高生育前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1.6~3.6℃,但对生育中后期(拔节后)的土壤温度影响不显著。同时,覆膜夏玉米具有更大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更加发达的根系。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B1和B2夏玉米茎粗、单株叶面积下降,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上升,其中密度每增加2.5万株·hm~(-2),单株叶面积平均下降6.7%~14.3%,群体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20.4%~33.7%。成熟期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密度每增加2.5万株·hm~(-2),百粒重平均下降4.5%~19.6%。B1夏玉米生育期内有效积温比B2高153.2℃,生育期延长8 d;同一密度水平下,B1覆膜处理夏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状况优于B2,其中产量较B2平均提高3.7%~21.3%。B1和B2夏玉米分别在垄沟覆膜10万株·hm~(-2)和垄沟覆膜7.5万株·hm~(-2)时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12 522.5 kg·hm~(-2)和11 492 kg·hm~(-2),表明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模式下,覆膜夏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均优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其适宜种植密度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3.
1993年阳谷县玉米蚜大发生于之庆(山东阳谷县植保站,252300)我县种植玉米53万余亩,其中夏玉米52万亩。1993年夏玉米上的玉米蚜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5万亩。据调查,蚜株率达100%,“黑穗”率高达95%~98%,一般单株蚜量2750~352...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田阿特拉津茎叶处理除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许多春玉米逐步被夏玉米所取代。然而夏玉米产量却往往低于春玉米,原因很多,其中草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据滨淮农场调查,夏玉米田稗草每平方米每增加10株,玉米每亩则要减产3.06千克。稻茬玉米田稗草密度常超过1000株,由此可见稗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之大。由于麦收后抢播夏玉米,整地质量往往赶不上春玉米,播后苗前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防除常因垡块较大而影响防效。此外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短,容易错过用药适期。所以对夏玉米田必须掌握茎叶处理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地、稳妥地解决夏玉米田的草害问题。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是徐州地区的主要夏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0余万亩,是畜禽饲料的主要原料。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夏玉米田杂草发生重,生长迅速,易形成草荒。一般造成玉米减产1~3成。农民为除草技人了大量劳动力。为把农民从繁重的锄草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1994年立题研究。经数年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及消长规律,筛选出适宜推广的乙草坡等除草剂品种和配方。并与农业推广部门密切配合,大面积推广乙草胶等除草剂及相关配套化除技术,基本控制了草害,挽回玉米损失约15…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缝沟灌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以及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后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0 ~40 cm土壤含水率覆膜平均高于露地5.5%,40~80 cm覆膜平均高于露地2.9%,80~120 cm 覆膜平均高于露地1.3%;覆膜后在耕作层内土壤温度高于露地,且8∶00、14∶00、20∶00三个时刻,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13℃、0.57℃和0.34℃,均低于露地对应的2.06℃、1.38℃和1.01℃;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夏玉米株高高于露地49 cm,干物质最大相差126 g/株. 研究表明覆膜后有利于夏玉米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硝磺草酮·莠去津550克/升悬浮剂在夏玉米苗2、4、6叶期对田间杂草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夏玉米田间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夏玉米生长安全。在60~120mL/667m。剂量下,药后30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76.1%~100.0%,95.5%~100.0%,鲜重防效为82.6%~100.0%,且2、4叶期施药,对夏玉米产量增产8.4%~27.5%。  相似文献   

8.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9.
玉米覆膜栽培是一项具有保温、保水、保肥、促高产的栽培技术.但由于使用农膜覆盖后,人工除草难于进行,膜内杂草与玉米争肥、争水,降低了地膜玉米的生产效率.为寻求地膜玉米化学除草技术,1992年我们在宜山县德胜镇榄树村进行地膜玉米除草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1 试验方法1.1 试验药剂及用量 设23.5%果尔乳油20ml/亩、50%乙单胺乳油70ml/亩和72%都尔乳油150ml/亩.1.2 主要杂草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野艾蒿Artemisia Lai-andnlaefolia DC;马唐草Digilaria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 (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下玉米的产量损失,并确定相应防治阈值。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密度为2~12头/株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78%~31.91%、 10.45%~25.14%和15.71%~29.17%,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分别为2龄幼虫55~67头/百株、 97~118头/百株和59~71头/百株;当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害株率为5%~60%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81%~22.43%、 4.83%~17.75%和8.16%~20.43%,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为害株率分别为4.24%~5.22%、 7.61%~9.49%和4.46%~5.55%。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生育期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阈值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资源利用后,获得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了明确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旱地作物上的施用效果,2000~2002年在陕西渭北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改善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结构,提高夏玉米产量874.5~1144.5kg/hm2,冬小麦产量756.0~901.5kg/hm2,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784~3.399kg/(mm·hm2),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311~1.695kg/(mm·hm2)。在旱地可以通过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城口县大面积发生。据当地7月下旬的调查资料,全县平均黑穗株率约为3%。其中,个别乡超过30%。估计全县198年累计发生面积4~6万亩,玉米产量损失150~20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50~200万元。一、造成玉米丝黑穗病19...  相似文献   

13.
结果表明,在夏玉米出苗后3~5叶期、杂草2~5叶期,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用莠·乙·烟47%悬浮剂150~200g/667m2(1057.7~1410g.a.i/hm2),对夏玉米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夏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标 《广西植保》1994,(2):37-38
扶绥县昌平乡玉米青枯病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扶绥县昌平乡是一个生产玉米之乡。1988~1991年年平均种植春玉米19356亩,秋玉米5167亩。但玉米青枯病在春玉米发生年平均为7825亩,在秋玉米发生年平均为2762.5亩。玉米青枯病对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结果表明,在夏玉米出苗后3~5叶期、杂草2~5叶期,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用莠·乙·烟47%悬浮剂150~200g/667m2(1 057.7~1 410g.a.i/hm2),对夏玉米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夏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田极易形成草荒,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为了寻找夏玉米田的优良除草剂,1986~1987年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经田间试验进一步证明西玛津、都尔、丁草胺等除草剂适用于夏玉米田除草。几种除草剂对玉米出苗、植株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和使用剂量 (1)72%都尔乳油,150克/亩(瑞士汽巴—嘉基公司);(2)48%甲草胺乳油,200克/亩(美国孟山都公司);(3)60%丁草胺乳油,150克/亩(广州农药厂);(4)  相似文献   

17.
道真常年种植玉米1万hm2左右,种植模式为99 cm等距单(双)株和198 cm开厢双行单株栽培,每667 m2株数为2 000~2 500株,玉米常发生的病虫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大螟和粘虫等,年产量损失2 110t左右.为了探索旱地玉米宽厢宽带栽培病虫的发生与防治,筛选有针对性的药剂防治玉米病虫害,2003-2004年,县植保站、县农推站在上坝乡民顺村田坝组和旧城镇旧城村石笋坪组实施了玉米宽厢宽带栽培8 hm2,对玉米病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的主要产区。在我市,夏玉米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80万亩,但由于夏玉米一般生长在高温多雨的6~8月,因而杂草生长迅速,加上夏收、夏种...  相似文献   

19.
一种值得注意的玉米病害——弯孢菌叶斑病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44年在北京郊区夏玉米发生一种异于小斑病和园斑病的叶斑病,严重发生的玉米杂交种有京早10号、西玉3号等。顺义县一乡镇种植西玉3号6000余亩,全部发病,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水肥处理下的大田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采集光谱数据,分析光谱数据及地面测量的玉米生长指标,明确不同水肥处理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光谱感知的作物生长指标监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夏玉米株高,光谱计算的株高值与实测值均在P<0.0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2020年拔节期的2个时段和喇叭口期的2个时段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54、0.483、0.672、0.702,2021年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吐丝期R2分别为0.314、0.410、0.426、0.466。多个生育时期数据融合可以大幅提高光谱反演株高的精度,两年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46和0.906。多光谱植被指数与不同水肥处理下的夏玉米生物量相关性较好,利用Cubist算法构建的2020年玉米生物量反演模型表现最优;多个生育时期数据融合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反演精度,3种算法构建的模型(SVR模型,Cubist模型和RF模型)在2021年生育时期融合数据集上均表现较优,其在测试集上的R2分别达到了0.942、0.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