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a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a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生物改良盐碱地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优的改良盐碱地模式。在以硫酸盐为主的干旱区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结合正常灌溉改良盐碱地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新疆盐碱地种植耐盐小麦土壤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干旱区有大量盐碱地 ,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碱的利用改良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研究 ,面临巨大的挑战。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小麦既有生产效益 ,又有改良土壤盐渍化作用。在传统灌溉管理下 ,当土壤原始盐分 2 .0 %时 ,在壤质土壤上种植耐盐小麦 1— 2年 0— 4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8%。在粘壤土、壤土土质的土壤中 ,种植耐盐小麦 5年时 ,0— 1 0 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5 % ;种植 7年后 ,0— 1 0 0cm土层盐分降到 0 .2 %左右 ,且在以后种植条件下 ,土壤盐分趋于平衡状态 ,变化很小。种植耐盐小麦引起的盐分变化 ,灌溉水为主要作用 ,以至经多年种植 ,土壤表现为脱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艾比湖湿地盐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艾比湖湿地盐生植物区系和常见群落的土壤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湿地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31科73属144种,分别占新疆盐生植物39科128属358种的79.5%、57.0%和40.2%,占中国盐生植物73科239属566种的42.5%、30.5%和25.4%;艾比湖湿地盐生植物地理成分在科的分布有4个类型4个变型;属的分布有9个类型7个变型,其中古地中海成分明显,没有区系特有成分。常见盐生植物群落冠下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能有效改良盐碱地。  相似文献   

4.
新疆耐盐冬小麦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新疆耐盐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在 2 0 0 0——2 0 0 2年布置了耐盐小麦的区域品比试验。参试材料 :新冬 1 7、1 0 1、78、加 1 63、872 4 ,土壤含盐0 .8— 1 .2 5 %。通过发芽试验、盆栽试验、小区试验进行小麦耐盐比较 ;利用盐碱地和非盐碱地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1 0 1在 Na CL盐水中发芽的盐分浓度的临界值大于 1 .5 % ,盐敏感性小麦的盐分浓度的临界值小于 1 .0 % ;盐土盆栽中 ,常规品种适应的土壤盐分浓度的临界值在 0 .9— 1 .1 %之间 ,耐盐品系 1 0 1、78的临界值在 1 .3— 1 .5之间 ;在盐碱地上的区域试验中 ,土壤当盐分在 0 .8—— 1 .2 5 %之间时 ,耐盐小麦 1 0 1产量达 45 0 0 kg/ha,比对照增产 41 % ;在非盐碱地上 ,1 0 1产量达 60 0 0 kg/ha,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上耐盐小麦复播玉米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盐渍化地上直接种植耐盐小麦后复播玉米,既是作为快速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之一,又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分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北疆条件下,本研究的结果为:土壤盐分(0-50cm)含量为1.07%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冬小麦并复播玉米,比一般的种植方式增产67%-152%,土壤当年的脱盐率达84%以上,光热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较高。这种种植方式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增加了农田的载畜量。同时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6.
引流式双扣漏斗加速排盐并抑制返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盐碱地植物根系因返盐受到胁迫以及重度退化盐碱地修复难题,利用盐碱土地"盐随水动"典型特点,从淋盐和抑盐角度开展盐碱化土壤的微域改良研究,设计了可快速淋盐的引流式双扣漏斗型防盐害保水的植物栽培系统。对不同处理措施(单形漏斗试验、双扣漏斗试验、引流式双扣漏斗试验、引流式双扣漏斗加壤内隔层试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引流式双扣漏斗加壤内隔层(处理4)降盐效果最为显著。0~20 cm土层处理4较对照组土壤含盐量自3.64%下降至0.66%,降低达5.53倍。(2)采用处理4,棉花发芽、成苗率显著提升,发芽率由对照组40.0%提升至86.0%;成苗率较对照组0%提升至82.0%。(3)不同处理措施下土壤含盐量及棉花种子发芽、成苗率对比发现,采用引流式双扣漏斗加壤内隔层可快速降低引流式双扣漏斗境内土壤盐分,显著提高棉花成苗率。研究表明,该系统可高效淋洗引流式双扣漏斗区土壤盐分,降低区内水分蒸发,阻隔区外水盐上行,防止区内土壤盐化,创造出保护根系、适宜植物生长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可耕地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及依赖灌溉的种植区,土壤盐碱化更为严重,世界灌溉地受盐碱化影响的面积达1/3左右(Pitman和Lauchli 2002)~([1])。这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的主要原因,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利用耐盐植物新品种的生物措施是改良盐碱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2-4])。栽培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棉田生物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膜下滴灌棉田间作苜蓿(Ⅰ)、孜然(Ⅱ)和碱蓬(Ⅲ),并以未间作的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效果。结果表明:间作盐生植物的棉田在生育期内可以达到保水和抑制盐分累积的效果,土壤含水量峰值基本保持在40 cm深度,其中以间作苜蓿(Ⅰ)和孜然(Ⅱ)的保水效果较好,在0~40 c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了29.80%和14.49%;间作苜蓿(Ⅰ)和孜然(Ⅱ)的处理抑制盐分累积的效果也较好,在0~40 cm深度范围抑盐率分别为125%和70.38%。同时,通过在膜间种植盐生植物,棉花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籽棉产量也有相应的提升,其中以间作孜然和苜蓿的处理提升较多,分别比对照组提升10.45%和7.74%。由此可见,膜下滴灌棉田间作盐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措施,而盐生植物的选择对改良的效果影响较大,综合试验结果对比,间作孜然和间作苜蓿的生物改良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甘肃白银盐碱地区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筛选适宜盐碱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耐盐3号、8号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宁春18号和764为对照,在甘肃白银引黄灌区不同程度盐碱地上进行了耐盐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耐盐3号、8号小麦在土壤全盐含量为0.299%~0.786%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性强,比对照小麦增产明显。当土壤全盐含量0.299%时,小麦的农艺性状受到轻度影响,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略有增产;当土壤全盐含量在0.299%~0.786%时,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随着盐分浓度的上升,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增产幅度提高,优势明显;当土壤全盐含量在0.786%~0.828%时,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随着盐分浓度的继续上升,小麦产量急剧下降,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有优势,但产量太低,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新疆第二师三十一团灌区为例,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全盐及盐基离子的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春季土壤总体呈碱性,各土层阴离子均以SO■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灌区内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Ca~(2+)、Cl~-的半方差函数模型符合高斯模型,Mg~(2+)、K~++Na~+符合球状模型,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HCO~-_3、SO■符合指数模型,各变量空间自相关范围差异较大。盐分分布特征受人类活动和地势、水源的影响较大,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升高的趋势,变化范围在2.28~3.27 g·kg~(-1)之间,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变化范围在2.31~4.63 g·kg~(-1)之间。HCO~-_3在整体上与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含量分布特征相同,其它各离子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灌区内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的总趋势大致相同,根域层(0~60 cm)土壤含盐量与深层(60~100 cm)土壤含盐量差异不大,变化范围在2.28~4.63 g·kg~(-1)之间。  相似文献   

12.
西天山伊犁河灌区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9年伊犁河灌区土壤临测和取样分析资料,运用半方差函数与克里格插值法,对伊犁河灌区灌溉期与非灌溉期土壤盐分含量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53.68%样地呈非盐渍化土壤,18.38%为轻度盐渍化,13.97%为中度盐渍化,8.82%为重度盐渍化,5.15%为盐士.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渍土为...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沿黄灌区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次生盐渍化防治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甘肃沿黄灌区耕地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与分布、土壤pH及地下水矿化度等特征,及盐碱地形成的气候、地形、土壤母质、人为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条改良措施与建议:① 实行盐碱地分区治理;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 强化盐碱地生物治理;④ 建全节水农业体系;⑤ 加强水盐运移动态监测,建立预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棉花耐盐预警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次生盐渍化膜下滴灌棉田为对象,研究次生盐渍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状态预警问题.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土壤盐度与株高、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低土壤盐度对棉花生物量和产量不会产生影响,说明棉花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籽棉产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土壤盐度的升高使棉花单株结铃数明显减少造成的.不同生育期棉花耐盐程度不同,各棉田的警度随着生育期的进行有逐渐减轻的趋势;0.6 dS/m以下的土壤盐度在各生育期都不会对棉花生长造成较大危害,2.8 dS/m以上的土壤盐度在前期更易对棉花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到吐絮期2.8 dS/m左右的盐度已不能对棉田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培育的耐盐小麦“石冬 5号”除了高度“耐盐”外 ,还具有丰产、抗旱、抗寒等特点。在“硫酸盐”或“氯化物——硫酸盐”类型土壤的盐分含量 1 5g/l时种植“石冬 5号”,生长接近正常 ,保苗面积可以达到 85% ,产量可以达到 30 0 0—— 3750 kg/ha;在含盐量小于 1 0 g/l的盐渍化的上种植 ,产量可以达到 450 0—— 60 0 0 kg/ha。“石冬 5号”新疆南北农区盐渍化地种植 ,发展速度很快 ,到 1 999年为止 ,种植面积超过 1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合理改良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地,能够有效促进灌区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紧邻排干沟土壤盐碱化与肥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于重度氯化物型盐化土;Mg^2+为土壤盐化程度高的关键阳离子,Mg^2+含量过高减缓了Na+的吸收速度,加剧了土壤碱化进程。(2)0~40 cm土层土壤碱化度在13.0%~28.6%之间,土壤碱化度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CaCO3不能阻止土壤吸附Na+,另一方面是因为土壤中Mg2+不能促进Na+吸附;土壤pH与碱化度、总碱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将土壤含盐量、Cl^-、Ca^2+、Mg^2+、pH、总碱度和碱化度作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4)研究区土壤钾素含量偏高,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偏低。紧邻排干沟的土壤属于氯化物盐化土与碱化土复合型盐碱地,导致土壤具有土粒分散、湿时泥泞、不透气、不透水、干时硬结、耕性极差的特点;同时土壤养分偏低,应大量补充除钾素以外的其他土壤营养元素。该研究对于分析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土、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土壤盐分反演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分的准确监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气候变化、不合理灌溉等因素使土壤盐渍化问题逐渐显现。文中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采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盐分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对土壤盐渍化影响较大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构建反演模型,探讨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土壤盐分相关性最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是NDWI、NDVI和DVI,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787、-0.76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均可以用于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最优光谱参数与土壤盐分构建的模型建模精度均在80%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研究区内盐渍化状况。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土壤盐渍化以中度、重度盐渍化为主,其中石河子灌区盐渍化程度最为严重,莫索湾灌区盐渍化程度较轻,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基于多光谱影像提取的土壤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作为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的基础,可以获得较好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壤盐碱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新疆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盆地,气候干燥炎热,平原地区普遍分布着盐碱土。其中耕地土壤盐碱化的危害,是造成新疆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发挥新疆资源优势条件出发,根据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掌握灌区水盐运动规律,因地制宜地运用农、水、林、牧等综合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20.
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