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2017年,利用扫网法系统调查了北疆棉田周边的非作物生境中9科13种常见植物上的食蚜蝇种群发生情况。研究发现,食蚜蝇种群密度在不同植物上有显著差异,种群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各种植物开花期,种群消长还与这些植物上的蚜虫发生有明显跟随关系。5—6月,食蚜蝇在大部分植物上都有发生,但主要集中于新疆大蒜芥和罗布麻等;7—8月,在碱蓬、大麻、顶羽菊等上种群密度高;9月,主要在甘草、顶羽菊、罗布麻等上。本研究为今后充分利用棉田周边非作物生境,提升对食蚜蝇种群保育功能及棉花害虫生态控制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害虫生物防治新技术——载体植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自我维持并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水平的系统是害虫生物防治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载体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又称开放式天敌饲养系统,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集保护利用本地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以及异地引进天敌等传统技术特点为一体的新型生物防治技术。载体植物(banker plants)、替代食物(alternative foods)和有益生物(beneficial)是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对载体植物和载体植物系统概念、特点以及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举例介绍载体植物系统的应用,以推动国内外对载体植物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2010―2016年通过人工栽培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33科152种植物上小花蝽复合种群发生动态。多年调查结果表明:除黄柴胡外,其余151种植物上均有小花蝽发生,但小花蝽的种群密度在不同调查年度的植物种类上差异较大。小花蝽种群发生密度最高的植物是蓝蓟,其次是芥菜、硫华菊、荞麦、紫花苜蓿、红麻、陆地棉等有大量蚜虫及开花周期较长的植物。本研究明确了农田生境中小花蝽发生密度较高的候选功能植物,为下一步利用植物多样性促进农田小花蝽种群的保育及控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5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化学成分可了解植物生物学,生理生化特性,而在相同生境条件下的植物化学成分可了解植物种间的特性和变异,对植物的迁移,繁育提供立地依据。关于我国一些植物种群和优势植物的化学成分,候学煜先生做过系统的研究。对荒漠植物的营养成分也有报导。本文着重荒漠珍稀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种间比较,为今后荒漠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荒漠区域植物生理,生态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资料。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诱集植物在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诱集植物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诱集植物的防治原理,利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产卵特点,诱集植物比主载作物更具吸引力,可将害虫集中引诱在一种植物上,方便集中灭治或减少害虫对主栽作物的为害;简述了诱集植物在防治四种(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植物线虫)有害生物的应用现状,并对诱集植物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9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成虫驱避和种群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些未引入现代储粮技术的国家,每年储粮害虫危害造成粮食损失在10%~40%之间[1].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控制储粮害虫,导致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出现.因此,人们致力于寻找其它可以代替化学农药的新物质控制储粮害虫.植物性杀虫物质具有取材广泛、对环境友好及对人畜安全等特点.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对害虫具有熏杀、触杀、胃毒、拒食、生长发育抑制、驱避及引诱作用等.作者测定了9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实验种群的驱避和种群抑制活性,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布局合适的蜜源植物,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害虫防控服务,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生境管理技术。然而,如何筛选理想的蜜源植物是保护生物防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构建蜜源植物对寄生蜂寄生能力影响的数据库,分析了不同蜜源植物的效应值与寄生蜂和蜜源植物关键生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序类型是筛选蜜源植物的最重要特征,其中复伞形花序植物的花对寄生蜂寄生能力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而花单生、头状花序和穗状花序植物的对寄生蜂寄生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赤眼蜂等微小型寄生蜂的生殖潜力的高低对其取食蜜源植物后的寄生能力影响不显著。寄生蜂的寄主类型、种群类型等不会影响蜜源植物对赤眼蜂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遭受植食性昆虫取食时, 植物会释放复杂和多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虫害诱导的挥发物在调控植物与不同营养层昆虫群落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邻近植物也能感知这种虫害诱导挥发物, 对可能即将到来的虫害威胁做出防御准备。获得防御准备的植物在受到虫害损伤时, 会立即启动相应的防御反应。为了应对植物的这种害虫防御策略, 某些昆虫可通过调控植物挥发物信号来传递“假信息”, 从而抑制相邻植物的防御反应。这种信息交流既可发生在同种植物之间, 也可发生在不同科属的植物之间。近年, 植物间的信息交流现象已得到广泛研究, 但相关的生化和分子机制及生态学意义尚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了虫害诱导信息化合物介导的植物间交流类型、机制和生态学意义, 以及影响植物间交流的生物或非生物因子, 分析了利用植物间信息交流开展害虫绿色防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化学激发子防控作物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诱导防御反应是植物抵御害虫为害的一种重要机制。在这一防御机制中,各种化学激发子,包括植食性昆虫相关分子模式、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植物激发子多肽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化学激发子,可望帮助植物建立一种天然的防御体系,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减轻害虫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文将主要对诱导植物抗虫性的化学激发子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展示利用化学激发子防控田间作物害虫的最新研究案例,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促进化学激发子在作物害虫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 faba作为载体植物及南方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茶叶害虫。为探究该载体系统是否可有效控制茶叶害虫,本研究事先在室内比较了该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Toxoptera aurnantii的防治效果;之后在田间调查中发现茶树上主要有茶蚜、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及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共3种害虫混合发生,且它们均可被南方小花蝽捕食,因此在田间试验中本研究同时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及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这3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相比,在前3次调查中茶蚜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且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其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的控制效果最高可达92.16%,而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的防治效果仅为72.25%,表明该载体植物系统有应用于田间防治茶叶害虫的潜力。在田间试验中,载体植物的布局(条状、块状及点状)对载体植物系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影响;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最高防效均在90%左右,但对茶蚜及茶棍蓟马则无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可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但在应用时需考虑到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