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大豆锈病发生情况及发病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0年6月——1992年6月对广西春、夏、秋大豆锈病进行广泛调查、并设立病圃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在广西各主产大豆县市中,几乎都有锈病发生,有时也相当严重。除已知7个县市外,本次新发现了32个县市亦有此病分布,并在观察圃冬大豆上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原菌所产生的冬孢子堆。结果还表明:在25个品种或育种材料中,桂豆2号、油84——87和全州小黄豆等较抗病。在广西,山区终年均可发生,平原则以秋冬豆较常见。但不论山区或平原,雨多比干旱重,近水源比远离水源重,间套种比纯种重。  相似文献   

2.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是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病害,遍及东半球,我国南方秋大豆是重灾区。据报导发病始期各地不一:广东高州县(北纬22度)在3月下旬;湖北孝感县(北纬31度)在9月中、下旬。先南后北,与纬度相关。大约北纬每升高一度,  相似文献   

3.
<正>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1],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 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 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2]。由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3]。2017 —2018年,对黑龙江省富裕县、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克东县、拜泉县、海伦市、望奎县、林口、牡丹江、尚志、  相似文献   

4.
淮北蛴螬的优势种是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和华北大黑金龟子的幼虫。花生果荚受害最重,大豆、玉米、小麦和甘薯也遭其害。花生田每平方米有虫5—40头,个别田块高达80多头。一般减产1—3成,严重田块减产8成以上,甚至无收。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gatsuji(Kato)〕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及山东、河北等省,以黑龙江省、吉林省发生较重,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受害后一般幼苗不能正常生长,重者造成缺苗,甚至毁种。严重被害地块大豆被害株率可达60—80%,一般减产20—40%,高的减产达60—80%。由于此虫发现较晚,7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该虫测报方法尚属  相似文献   

6.
美国发现大豆锈病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这对我国大豆市场有无影响?笔者分析了世界大豆生产形势和大豆锈病发生为害情况,综述了我国及国际上对大豆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之后,认为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对大豆贸易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大大豆生产和科研力度,立项研究大豆锈病持续控制技术,发展大豆生产,逐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2009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6个土壤水分水平控制的大豆盆栽试验,土壤水分分别是:15%、18%、24%、30%、40%、48%.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有很好的二次曲线关系,决定系数R<'2>达到0.97,大豆产量在田间持水量条件下达到峰值,低干、高于田间持水量时,大豆均减产,田间持水量80%~133%减产幅度...  相似文献   

8.
大豆锈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锈病近年在东南亚、南美洲发展迅速,对大豆生产威胁越来越大,尤其2004年11月登陆美国大陆,更引起大豆研究者、大豆生产国和进口国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大豆锈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锈病的发现、地理分布、病原、症状、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理分化和防治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为常用中药材,分布于东北三省。吉林省的通化、吉林、延边地区大面积栽培平贝母。 近年来,贝母锈病逐年加重,地上茎早期枯萎,造成减产。损失愈来愈大。受省农牧厅的委托,我们1982—1984年连续三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平贝母锈病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大豆锈病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锈病(Phakpsora pachyrhiziSydow)属世界性、气传、专性寄生病害,是中国南方大豆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902年日本人Nakanishiki首次在大豆上报道其病原,从而拉开了对大豆锈病研究的序幕.在大豆锈病病原、分布、寄主、流行、抗病机理、抗性遗传与鉴定,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人们对喜爱食用的大豆提出了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因此,作者通过对大豆锈病危害症状和发病规律的研究,提出合理化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分布遍及全国,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害虫的为害,其中天蛾对大豆的为害相当严重,特别是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省的大豆产区。据记载山东省的大豆产区豆天蛾为害大豆,平均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达60%,1954年郓城县约有五万亩大豆受害,平均减产50%,  相似文献   

12.
氟乐灵对作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作者于1978~1983年在黑龙江垦区大面积大豆田里应用氟乐灵灭草,并观察对大豆和后茬作物影响所进行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用药量和土壤不同含水量对大豆生育、产量、根瘤生长、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和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的毒害。每公顷施用1.0~2.5公斤有效量氟乐灵大豆出苗,出苗后的生育和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大豆减产1.7~9.4%。田间施药后,虽然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十几个月时间,较高用药量对后茬作物小麦、玉米等仍有残留毒害作用,致使这些作物的生育受抑制,产量下降。最后对当前推广应用的氟乐灵剂量进行了商榷,对下茬作物安排及如何解决药剂对根瘤影响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冬小麦播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近20年冬小麦大田播期试验数据相关文献,按照晚播天数、品性、区域、年代进行分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播期变化对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冬小麦的播期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出延迟的趋势,约5.5 d·10a-1,苏北和苏南地区冬小麦均在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苏中地区冬小麦在晚播23~27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整体上江苏省晚播13~17 d左右的冬小麦有显著增产效应,增产达3.1%(95%置信区间0.4%~5.8%),晚播18~22 d及以上时,冬小麦产量开始呈现减产趋势。随着年代不断向后推移,晚播的减产效应出现的越来越早。2000—2010年,晚播23~27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2011—2017年,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弱)春性冬小麦从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效应,(半)冬性冬小麦从晚播8~1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冬小麦的选择偏于春性化。Meta分析的数据中,冬小麦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更大(P<0.05,R2=0.3166)。适当晚播是江苏省稳定冬小麦产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晚播小麦穗数进而影响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大豆食心虫是我区大豆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豆粒,而减产降质,严重的失去种用和食用价值。据试验,被害后百粒重下降4.9~7.1克,损失产量10~20%,高的达40~50%,虫食率一般19.2~37.5%,严重的达70~80%,降低1—2个等级。为此,1986年以来我们组织大豆主产县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1 发生及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结土茧在地下越冬,来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上升到表土陆续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15.
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东北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总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加重。特别是细菌性叶斑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时常发生,并已经成为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2004年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大面积爆发.造成大豆大幅度减产.仅牡丹江市受害面积就达10多万hm^2.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7%.其中减产3成以上的成灾面积7.27万hm^2.绝产面积达到0.7万hm^2,大豆平均减产2~3成,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左右。2005年虽然未构成威胁,但局部地块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李凤春 《植物保护》1982,8(3):12-13
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尚未见因叶锈新小种的产生与发展,使小麦主要生产品种大面积叶锈病流行,严重影响产量的事例。 泰山一号,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良种。据1979年统计,华北地区及安徽、江苏等地种植面积达5千多万亩,但1979年以来,“泰山一号”叶锈病发生日趋严重。一些地区减产2—3成,1980年胶东半岛因叶锈流行,一般减产1—2成,重者3—4成。1981年春,山东省遇到了特大旱灾,东  相似文献   

17.
谢明全 《植物保护》1989,15(5):59-59
大豆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主要大豆产区都有发生。1985—1986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盟、兴安盟发病率达30%左右,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基本绝产。1987年我所大豆普遍发病,病株率达22.3%;与向日葵毗邻田的发病率达75.4%,减产55%左右。  相似文献   

18.
葱类锈病简介广西种植的葱主要包括分葱、大葱和细香葱三种,近年不少地方开始种植大洋葱。上述葱类均普遍发生锈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小。葱锈病主要发生在葱叶上,极少在叶鞘上发生。初病时,叶片上出现零星白色突起的小泡点,后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斑。单个...  相似文献   

19.
大豆锈病是由Phakopsora pachyrhizi引起的具有极大破坏性的病害。本研究证实了大豆锈菌孢子洲际间传播长期预测是可行的。用于该预测的气候—传播综合模型系统是由粒子传播模式(HYSPLIT-4)和区域气候预测模式(MM5)综合而成。应用结果表明,在有具体的菌源分布的情况下,综合模型系统可以作为大豆锈菌,甚至其他气传病害远程传播预测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不同积温带的3个大豆主栽品种‘东农52’、‘合丰55’、‘黑河48’为材料,运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大豆播后苗前施用不同剂量的2,4-滴丁酯进行土壤处理,探讨了2,4-滴丁酯对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4-滴丁酯对供试3个大豆品种的百粒重均无影响;2,4-滴丁酯造成大豆减产的处理,大豆单株粒数必然减少,而单株荚数、有效荚数不一定减少,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单株粒数减少。可见,施用2,4-滴丁酯是否造成大豆减产可通过调查大豆单株粒数进行评判;供试3个大豆品种对2,4-滴丁酯的敏感性不同,2,4-滴丁酯施药量达1 080 g/hm2时引起‘黑河48’减产,达1 620 g/hm2时引起‘东农52’减产,达2 160 g/hm2时才引起‘合丰55’减产。供试大豆品种对2,4-滴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黑河48’>‘东农52’>‘合丰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