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46个乳油类农药以342ppm标准硬水稀释不同倍数、不同静置时间测定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若以硬水稀释20倍静置半小时分离出的乳膏不大于2毫升、静置2小时不大于4毫升为合格的条件,或以硬水稀释200倍静置1小时乳液无浮油、沉油或沉淀析出为合格的条件,则两个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相同。因此建议测定乳液稳定性在国内统一稀释200倍,在国际上也可用硬水稀释200倍的测定方法代替稀释20倍的测定方法。因前者方法简便、节省时间、易于观测。还表明用硬水稀释1000倍的测定方法,分离物不易观测,容易误检,是不适用的。还测定了乳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甘蓝、棉花叶片的润湿百分率。可以看出对水溶性较大的及施用时稀释倍数大的乳油类农药,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在标准中除规定乳液稳定性外,还应增加润湿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毒死蜱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察各因素对毒死蜱微乳液形成规律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碳链长度、毒死蜱溶液(油相)含量、油相中毒死蜱的含量、温度及水质对表面活性剂/直链醇/毒死蜱溶液/水体系拟三元相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可单独使用以形成微乳液或液晶,无需直链醇的作用;TX-10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复配使用可提高乳化效果,两者最佳配比为1∶ 1(质量比);油相含量增加,微乳液区面积明显减小,乳状液区面积明显增大;油相中毒死蜱含量增加,微乳液区面积略有减小,液晶区面积明显增大;实验温度升高,水硬度增加,微乳液和液晶区面积都略有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农药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乳剂乳液稳定性是微乳剂制剂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之一。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等方面研究了对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用光散射法测定了微乳剂分散相流体力学半径及分布,从微观水平探讨微乳剂的乳液稳定性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微乳剂乳液不稳定的有效成分,采用混合溶剂是达到乳液稳定的有效途径;在微乳液粒径范围内,乳液稳定性与流体力学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为了达到乳液稳定,必须调节表面活性剂系统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使其达到平衡;限定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也有助于乳液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药剂量、稀释倍数、施药次数、剂型、施药时期对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的影响,并通过套袋处理探讨了穗期施药对糙米中三唑磷最终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磷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稀释倍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883 1+0.352 7x( r=0.982 2)和y=110.21-0.200 5x(r=0.986 2),施药次数与三唑磷残留量呈正相关;于穗期施药后,未套袋处理糙米中三唑磷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套袋处理。明确了田间施药过程中影响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子为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稀释倍数,探明了套袋处理能有效降低糙米和谷壳中三唑磷的残留量,可为科学合理施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了以烷基糖苷(APG)为乳化剂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并从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分散稳定性、冻融稳定性、液滴粒径、Zeta电位及黏度等方面,研究了胆固醇接枝改性海藻酸钠衍生物(CSAD)对水乳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烷基糖苷的乳液相比,加入0.2~1.0 g/L的CSAD可使水乳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其离心稳定性参数最优可达85.19%,Zeta电位值最高为-41.9 m V;但随着两亲性聚合物CSAD浓度的增大,乳液稳定性逐渐降低,体系下层很快析出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定结果显示,加入CSAD后显著提高了水乳剂的冻融稳定性,其乳液结晶温度从-13.25℃下降至-18.06℃。由此推断,适量的CSAD可通过疏水作用与APG形成混合胶束,从而通过改变体系的空间效应而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农药生产企业在开发产品时 ,应充分考虑产品的特点 ,确定最佳含量。农药产品使用时稀释倍数最好控制在500~4000倍 ,否则 ,将造成使用不便。在办理农药登记过程中 ,发现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出于市场竞争、降低单位包装产品的成本等目的 ,不断地降低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这一方面扰乱了农药市场 ,引起农药市场的无序竞争 ;另一方面因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而污染环境 ;第三 ,也误导农民、增加了农民的使用成本 ,损害了农民利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 ,规范农药市场 ,给生产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 ,鼓励生产高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淮安市农民安全使用农药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以江苏省淮安市农民为研究对象,在农药安全使用相关理论和法规的指导下,调查淮安市农民使用农药的行为现状,研究影响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民使用农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显示,淮安市农民具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农药意识,农民施药时间合理,对农药知识有一定了解,在配药和施药时都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业完毕后能够注意个人清洁,但在农药稀释、器械清洗后废水处理、农药包装物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通过分析,笔者提出一些如定期举办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培训,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等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增加农民收入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添加植物油助剂Aero-mate 320对植保无人机施药体系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航空喷雾助剂的可行性,通过在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药液中添加0.3%、0.6%和1.0%的Aero-mate 320,测定并评估其对药液体系理化性质、抗蒸发性以及雾滴在水稻田沉积分布和沉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Aero-mate 320的适量添加可以改善药液的理化性质,提高喷雾的均匀性,减少蒸发,增加雾滴在水稻冠层的覆盖及沉积,并能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其中,添加0.6% Aero-mate 320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及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显著减小,分别降低13.3%和30.3%,黏附张力由-9.7 mN/m增加至9.1 mN/m,黏附功增加51.3%,药液更易润湿叶片;雾滴粒径显著增大,雾滴谱相对跨度显著变窄,雾滴分布更加均匀,小雾滴数量显著降低,减少了雾滴的飘移;对喷雾雾滴蒸发的抑制率为25.0%;同时药液在水稻冠层中的沉积密度和覆盖率增大,沉积量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增至66.8%。  相似文献   

9.
植保无人飞机是现代植保施药机械,具有作业效率高、精准、节水省药、灵活机动和对施药人员安全等特点,然而,与传统施药方式不同,其用水量少,喷施农药浓度高,喷雾易飘移,存在潜在的应用风险。目前关于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雾滴沉积分布、飘移影响因素和防治效果评价等领域,有关其在膳食风险、环境风险和职业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研究较少,且药剂登记和管理标准法规等相对滞后。为全面了解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应用以及管理现状,本文综述了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应用、风险研究及国际航空植保农药登记管理情况,总结了我国在该领域发展潜力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安全施用农药和登记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有机膨润土对农药水乳剂稳定性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螺环菌胺水乳剂为例,在水乳体系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有机膨润土,从水乳剂微观形态、药液表面张力、流变学特性及有机膨润土对螺环菌胺的吸附作用几方面,初步探讨了有机膨润土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的加入降低了水乳剂粒子的粒径,同时使粒径分布变窄,在微观上改善了水乳剂的稳定性;降低了药液的表面张力,起到了固体乳化剂的作用;在增大体系黏度的同时使其变成了可剪切变稀流体,增强了水乳剂体系的流变学特性,使其具有触变性;有机膨润土对螺环菌胺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有机膨润土对农药水乳剂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状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妆品和农用化学品等领域,稳定性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快速、准确地表征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农药水乳剂是以乳状液为基础的农药剂型之一,具有高效、低毒和环保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了乳状液在食品和石油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液滴粒径及其分布测定、电导率测定、微观结构研究、拟三元相图研究和液滴表面电动性能研究等表征乳状液制备与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的主要手段,并总结了这些表征手段在农药水乳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缩短水乳剂配方研制周期和提高其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配制了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测定、对比了同一配方用不同加工设备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滴粒径分布以及同一种农药用不同乳化剂组合加工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液稳定性和界面张力等数据。结果表明: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尤其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嵌段聚醚型结构的非离子型乳化剂和磷酸酯类的阴离子型乳化剂配制,同时用提供机械能较高的高剪切乳化机加工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据此得出结论:在水乳剂的配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减小界面张力,同时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来增加乳液体系的机械能则能快速筛选出优良的水乳剂配方。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减少飘移、保护环境及助剂开发都有重要意义。选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乳油,采用Euler-Lagrange离散相模型对雾滴空间运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轨迹。结果表明: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滴空间运行规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喷头出口处的雾化过程,雾化过程的结果决定了后续雾滴空间运行的轨迹和飘移率。药液黏度和表面张力越大,出口处大粒径雾滴所占的比例越高,雾滴的平均粒径和空间运行速率相应增大,在空间运行过程中停留时间缩短,飘移率降低。确定了标准条件下黏度和表面张力调控的适宜范围:黏度在0.001~0.01 Pa·s之间,飘移率为18.77%~12.67%;表面张力在0.042~0.060 N/m之间,飘移率为38.93%~24.40%。针对实际场景,提出了调控药液物理性质的具体方案:通过将2%甲维盐乳油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分别增大至0.01 Pa·s和0.060 N/m,可以分别将4 m/s和5 m/s风速条件下的飘移率降低18%和43%,从而有效降低了农药雾滴的飘移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林业科学院枣树示范基地进行了原状土的树下单点源滴灌试验,研究砂壤土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滴头流量分别为8、12、16 L·h~(-1))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停止灌溉时湿润锋呈平卧半椭球体分布,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湿润锋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停止灌溉后12 h内各滴头流量下土壤中的水分运移均存在再分布过程,水分再分布后湿润锋呈直立半椭球体分布,湿润体的形状大小受到滴头流量及灌溉总量的影响,湿润锋水平、垂直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2滴灌初期湿润锋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运移速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灌水历时的延长逐渐降低,滴头流量越大入渗距离比也就越大,并且随着灌溉时间的推移入渗距离比值逐渐减小,三种滴头流量下入渗距离比由最初的2~2.27逐渐减小到0.8~0.97;3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湿润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湿润体含水量也随之增大,距离滴头越近含水量等值线越密,外围含水量等值线较稀疏,滴头正下方约40 cm处土壤含水量增加值达到最大,再分布后含水量等值线变为稀疏,水平扩散半径增加值较小,垂直方向再分布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15.
苯嗪草酮属选择性芽前三嗪酮类,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除草剂品种。药剂通过植物根部吸收,逐渐输送到叶子内,通过光合作用抑制而起到杀草作用。随着农药剂型向环保式发展的趋势,高含量、环境友好型制剂的开发应用,成为当今农药制剂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5]。趋于该药剂在土壤上的使用要求,及药效的作用原理,加工和施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故对该除草剂品种的剂型进行了选择,以达到高环保低残留农药制剂。笔者根据苯嗪草酮的理化性质,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对多种高性能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以及水等助剂的筛选,优化了助剂组合,获得了性能稳定、药效好、质量可靠的高含量高悬浮率的水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表征新型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主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几类国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该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时间等性能,初步判断其适合作润湿剂还是分散剂;运用流点法确定了各助剂在多菌灵悬浮剂中的用量及配比;利用不同助剂类型及不同用量加工了多种50%多菌灵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将润湿剂和分散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通过测定其流点来确定悬浮剂中助剂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从对各制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用流点用量还是5倍流点用量,所选助剂多数可成功加工出合格试样。将性能较好的制剂按照农药登记推荐使用浓度稀释1 000倍后,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和持液量,推断其田间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药液因表面张力过大未能润湿小麦叶片,国产助剂与国外助剂差别不显著,甚至部分国产助剂的性能还优于国外助剂的;制备悬浮剂时将磺酸盐类与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农药雾滴在剂量传递中的作用方式,本文就雾滴的农药剂量和分布形式在保护作物和杀死害虫过程中的作用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剂量损失进行了论述。农药剂量确定后,雾滴作为农药剂量的载体降落在水稻表面形成沉积点,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后死亡。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连续的均匀分布时,害虫极易接触到药剂。如果害虫在第一时间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死亡,其他剂量被浪费;如果第一时间未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将继续为害,直至获得致死剂量,导致叶片受损。当雾滴累积的药液量超出叶片的流失点时,药液沉积量将减少约50%,药剂随药液流失,药液用量越多,药剂流失越多,与未流失者相比,需要2倍以上的农药剂量才能确保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不连续的点状分布时:①若沉积点大小合适并含有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死亡,但若沉积点数量太少,则害虫在接触沉积点前会对水稻叶片造成伤害;②若沉积点太小并不足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仍继续为害叶片直至获得致死剂量;③若沉积点太大,虽含有致死剂量,但害虫只能接触该沉积点的小部分,不能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可能在沉积点的范围内继续为害,也可能在几个沉积点的缝隙间为害直至获得致死剂量;④当沉积点的剂量超出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死亡,超出致死剂量的那部分农药被浪费。总之杀死害虫和保护作物需要有足够多的农药沉积点,而单位面积上沉积点的数量、大小和剂量即可组成农药的沉积结构,不同的沉积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杀虫效果,最终影响农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农药对健康及环境影响药迹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评估农药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可方便获取的农药有效成分特性数据资源,在综合考虑健康及环境影响评估的定量化、参数的代表性、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现有可获取数据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以及评估核算过程的便利性等要求基础上,构建了药迹模型及其指标体系。采用所建立的药迹模型可计算得到表征各种农药对健康和环境影响力的药迹指数,再结合农药用量数据,即可对不同时空尺度下农药使用产生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化的核算和比较。通过该模型对70种代表性农药进行核算,结果表明,药迹指数为0.002~111.348 PTU/kg,单次用量药迹为0.001~41.412 PTU/hm2,不同农药品种间差距很大。该药迹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药迹指数可用于农药危害性分类,药迹核算可用于农药减施成效评估,药迹限量可用于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制定等。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以酚醛环氧树脂-二元胺聚合物为壁材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CS)的可行性,明确了酚醛环氧树脂用量及乳化剪切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基础物化特性以及药剂释放性能和应用效果的影响。利用油溶性单体酚醛环氧树脂与水溶性单体丙二胺,在油-水界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聚合物,制备得到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囊壁结构;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性能;经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最后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该载药微囊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所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为规则的球形,囊壁表面光滑无孔洞且伴有少量褶皱。随酚醛环氧树脂用量增加,微囊平均粒径增大,载药量下降,释放速率降低,而包封率变化不大。随乳化剪切转速增加,平均粒径下降,释放速率加快。采用优化条件制备所得微囊的平均粒径为21.33 μm,包封率为91.04%,载药量为43.97%。其释放动力学表现为:0~15 min内为快速释放阶段,累计释放量达到78.01%;15~240 min为缓慢释放阶段,在240 min时累积释放量达97.04%。4种不同粒径(2.78、5.19、11.86和23.15 μm)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和同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微囊粒径的减小,其毒力逐渐增大(LC50值分别为16.44、23.33、29.36和37.57 mg/L),但不同粒径微囊处理组毒力均略低于乳油(LC50值为10.41 mg/L)。研究表明,可采用酚醛环氧树脂-二元胺聚合物为壁材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速效性好且活性易调控,在农药微囊剂制备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