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因茎全寄生的特点全属均被列为检疫植物;探究菟丝子属植物在中国潜在空间分布特点对其防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杯花菟丝子(C. cupulata)、原野菟丝子(C. campestris)、单柱菟丝子(C. monogyna)3种菟丝子属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已有地理分布记录932条、野外考察记录144条和20个环境变量;应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预测其在当前和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SSP2-4.5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并将当前气候情景下菟丝子属3种植物的适生区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均大于0.9;预测精度较高。(2) 影响菟丝子属3种植物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存在差异;但均是气候因子占主导;地形因子的贡献率相对较小。(3) 当前气候情景下杯花菟丝子与单柱菟丝子适生区多分布于我国北方;而原野菟丝子适生区除了在北方有分布外亦在东南沿海有大面积覆盖;并且未来3种菟丝子属植物均表现出向我国北部扩张的趋势。(4) 当前时期菟丝子属3种植物的适生区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4种不同地理种群的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5个引物扩增出11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5个(80.5%),各引物的Nei's指数和Shannon's 多样性指数差别较大,利用UPGMA方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白刺属植物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因种而异,除球果白刺以外,其余3种白刺的种群间有很大的基因流,其遗传一致度在0.8561~0.9694之间,而种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故4种白刺有着相近的祖先,这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分析方法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白刺属植物的系统学分类提供更为有利和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蒺藜草属杂草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农业、畜牧业、林业以及生态环境。近年来,蒺藜草属杂草曾多次在口岸货检中尤其是进口粮食中被截获,因此预防这些有害杂草进入我国定植极其重要。结合温度、降水、土壤等全球环境条件变量,利用MaxEnt软件分析口岸截获的4种蒺藜草属杂草在全球和我国的适生性,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证明它们在全球还有很大的适生空间。刺苞草、美洲蒺藜草、鼠尾蒺藜草在我国的适生范围集中在南方,且高度适生区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和云贵地区;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地区包括南方和北方,且高度适生区主要在东北、内蒙古、北京以及长江三角洲。该结果可为相关部门的外来入侵生物预警以及后续监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麦瘟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过去仅在南美洲流行?2016年该病害在亚洲的孟加拉国首次出现, 给世界尤其我国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潜在威胁?本研究基于麦瘟病当前在全球(包括孟加拉国)的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 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 预测了当前气候条件下麦瘟病在全球特别是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 以及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s?2050s和2070s麦瘟病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 进而以刀切法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 并采用RO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在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 麦瘟病在中国的中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将呈增加趋势, 未来情景下与当前气候情景下相比, 中风险和高风险区的面积比例增加范围为0.08%~1.63%, 其中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麦瘟病的潜在分布区影响最大?此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麦瘟病的检疫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胸窗萤Pyrocoelia pectoralis在北京市的潜在适生分布情况,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5个与胸窗萤生存相关性强的环境因子对其潜在适生区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胸窗萤的高适生区面积(适生值>0.5)为2 444.42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4.90%。高适生区主要在昌平区的北部和西部,海淀区的西南部,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的东部和南部,房山区的西南部以及平谷区的中部。测试集AUC值为0.977,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刀切法分析结果显示最湿季度降雨量、最热季度均温和最湿季度均温对胸窗萤的分布状况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为29.21%、25.54%和13.56%;夜间灯光和植被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9.00%和8.16%,累计贡献率为85.45%,通过核密度分析可识别出胸窗萤保护的热点区和空缺区。  相似文献   

6.
顶羽菊Rhaponticum repens (L.) Hidalgo又称匍匐矢车菊, 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是一种繁殖力、抗逆性强且难以防除的杂草, 可对农作物及牧草等造成危害。本研究基于顶羽菊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 以及当前条件下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顶羽菊在我国农田和草地区域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影响顶羽菊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干月份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热月最高温度以及最干季度降水量。预测结果表明,顶羽菊在我国36°N-48°N, 75°E-108°E范围高度适生, 包括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及周边地区;新疆东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内蒙古中部、陕西和山西大部分地区、云南、西藏、四川、辽宁、黑龙江少许地区为中适生区。此外,顶羽菊对我国农田潜在危害面积达4.536万km2, 占我国农田总面积的25.34%, 对我国草地潜在危害面积达8.875万km2, 占我国草地总面积的29.05%。综上所述, 建议将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列为顶羽菊高风险重点监测区, 尽早采取防控措施, 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裂尾剑线虫是一种具有高度杂食性和传毒性的农林有害生物,可危害多种果蔬和农作物,能传播南芥菜花叶病毒和草莓潜隐环斑病毒等多种植物病毒.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裂尾剑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域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对影响裂尾剑线虫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裂尾剑线虫在我国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31.8%;其中高...  相似文献   

8.
小蠹类昆虫是重要的林业害虫类群,严重威胁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综合比较中国林业小蠹类昆虫的适生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把握林业小蠹类昆虫物种分布模型的研究动向。该文归纳整理中国林业小蠹类昆虫的适生性分析文献,统计文献所使用的模型、适生性等级划分标准以及文献来源等信息,并对小蠹类昆虫适生性分析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是世界广泛分布的为害小麦、玉米等大宗粮谷的病毒,给粮谷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是我国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该病毒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和国内外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CLIMEX和MaxEnt模型分别预测其在中国潜在适生区.两种预测结果均表明其在我国适生范围非常广泛,高风险区在我国中部地区,根据预测结果,提出...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茶方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分布格局的影响,收集其现有的物种分布点和气候数据,通过整理和筛选获得有效分布点数据和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对MaxEnt模型的特征组合和调控倍频2个参数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和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茶方胸小蠹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其适生区格局变化和质心变化。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111个有效分布点数据和8个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当特征组合为LQHPT,调控倍频为2.0时,MaxEnt模型最优;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为0.94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最冷季平均气温、最湿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等温性、气温年较差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是影响茶方胸小蠹潜在分布的关键生物气候变量,而最冷季平均气温是影响茶方胸小蠹潜在分布的最关键生物气候变量;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茶方胸小蠹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总面积为303.97×104 km2,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1.66%;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茶方胸小蠹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总体呈扩张趋势,其潜在适生区均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张,其适生区质心由贵州省迁往重庆市和四川省。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石羊河流域两个气象站的历史数据,选取7种基于气温的潜在蒸散发量估算方法,以FAO56-PM法计算的ET作为参考值,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再用实测蒸发皿蒸发量对这些方法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站使用7种方法的初始参数时,多数产生较大误差。校正参数后两个站所有方法在估算逐月ET和月平均ET时都得到明显改进。改进的Romanenko法在两个站所有月份以及全年误差都最小,其次是Hargreaves和Linacre法。用实测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进行验证时,改进的Romanenko法与其相关系数最高,为0.97,其次是Linacre和Hargreaves法。就气温法而言,校正参数后的Romanenko,Hargreav-es和Linacre法可在此研究区域用于估算ET,并建议优先选择Romanenko法,与小型蒸发皿的折算系数适宜选取0.60。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白刺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形态与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对蒺藜科 5属 1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白刺属与蒺藜科其他属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可作为分属、分科 ,而且分种的依据。同时结果也支持白刺属提升为白刺科 (Nitrariaceae)。本文依据花粉形态和其他器官特征 ,对本属花粉外壁的演化趋势及属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这对白刺属的系统、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日气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彭曼公式计算出潜在蒸散量,以及生长季内的年平均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二者的差值,利用空间分异分析,气候倾向率检测,以及时间序列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我国干旱半干旱区50年来东、西部的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潜在蒸散量减少,干旱化程度在减轻,且变化十分显著。而东部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减少,潜在蒸散量增加,干旱化严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通过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认为在近50年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上升了1.8℃、降水增多29mm、地表蒸发加大、径流量减少、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农业结构调整,绿洲灌溉区农作物气候产量提高,雨养旱作区农作物产量减少;部分草原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加剧;沙尘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局部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耗减加速,风沙活动加剧;农业、航空、建筑、渔业、交通、工业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是该地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自身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条件,其发展与生态、资源关系的失衡和矛盾日益加深。在对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多维度审视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和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的演化规律对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地下水动力场、水岩作用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PHREEQC软件计算出矿物饱和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随着水流方向,地下水的水质发生明显的改变,并且水化学类型也呈现出了由HCO3型水向Cl型水转化的较强的规律性变化。总体上,水岩作用为石膏、萤石、菱铁矿的溶解以及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际田间取样、土样实验室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玛纳斯河中游耕地不同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主要盐离子含量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漫灌方式下土壤中Cl-/SO42-值在各土层均有上升趋势,而滴灌方式下Cl-/SO42-值在各土层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月有一个高点,但随后下降到与4月相似的水平,表明漫灌方式比滴灌方式更易使得土壤的盐渍化类型向氯离子类型转变.研究结论对减缓土壤盐渍化、指导灌溉施肥管理以及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to climate change is difficult to assess.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conceptual hydrologic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streamflow to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oposed a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regions. We applied this framework to a case study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flow in Shiyang River Basin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trends of change from 1956 to 2010.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0.37°C per decade. 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 10%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a 1°C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ltered mean annual streamflow by averages of 14.6% and –0.5%, respectively, from 1988 to 2005. In the 2000s, the calculated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was more than 0.95, indicating severe vulnerability.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saving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if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by 10% per decade and the use of irrigation water decreases by 15% in the 2030s, the evaluated value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will be reduced to 0.79. However, the region remains highly vulnerable. The proposed framework fo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can be applied to the arid region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results of our efforts can identify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such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积雪含水率是干旱区季节性积雪出流的重要条件。描述了融雪期干旱区季节性积雪含水率的变化,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统计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融雪期干旱区季节性积雪含水率变化范围在0-8%之间。积雪含水率融雪前期变化较小,在0-1%之间,融雪后期变化幅度增加,在1-8%之间;2)融雪前期、后期积雪含水率大致从下层至上层依次减少,中期反之;3)气温是积雪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麻黄属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麻黄属植物进行了分类整理,计有2组15种2变种1变型。其中增补了国内原有12种4变种的记载,同时对易于混淆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