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蚜虫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鄂西北地区1年发生9~13代,严重危害寄主植物,造成叶片卷缩变形,生长停滞,分泌的蜜露诱发多种真菌病害感染,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致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植株不能正常抽苔、开花、结实。同时它还是病毒病的传媒介体,常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发生为害,其为害损失远远大于蚜虫本身的危害,应运用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姚朝富 《植物医生》2003,16(1):37-38
无公害茶叶就是指茶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 (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生物等 )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发展无公害茶叶 ,是适应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也是适应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茶叶结构优化、保障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扩大茶叶出口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无公害化防治茶园病虫害 ,保障无公害茶叶丰产、优质、卫生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具体措施如下 :1 品种和种植不同品种由于形态结构、生化成份 ,以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各种病害、虫害的抗性程度不一样 ,特别是优…  相似文献   

3.
苹果绵蚜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生活史复杂,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其种群增长能力可由内禀增长率表示,种群动态季节间变化较大,影响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寄生蜂的寄生作用、有翅成蚜的发生以及捕食性天敌的捕食作用等。田间自然天敌对苹果绵蚜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控制其猖獗为害,必须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应用各种耕作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提高蔬菜植株的抗逆能力,控制、减轻病虫为害,以取得经济、社会、环境3大效益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花生蚜虫俗称蜜虫、腻虫 ,寄主植物200余种 ,是花生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花生从播种出苗到收获期 ,均可受到蚜虫危害。在花生“顶盖”尚未出土时 ,蚜虫就能钻入土内在幼茎嫩芽上危害 ,花生出土后 ,多在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 ,开花后就聚集于花萼管及果针上危害。受害严重的花生 ,植株矮小 ,叶片卷缩 ,影响开花下针。猖獗发生时 ,蚜虫排出大量“蜜露” ,引起霉菌发生 ,使花生茎叶发黑 ,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 %~30%,严重者减产50%~60 %。一、发生规律花生蚜虫在山东1年发生2…  相似文献   

6.
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20年来,保护地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保护地的发展和作物的连年栽培,导致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发生越来越重,连续栽培3~5年后,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重要作物如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的土传病害种类,以及高附加值作物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瓜类等作物的土传病害种类和20年来的变化。介绍了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农业防治包括轮作、抗性品种、嫁接、有机质补充、生物熏蒸、厌氧消毒;物理防治技术如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热水消毒、火焰消毒;化学防治技术如氯化苦、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异硫氰酸烯丙酯、硫酰氟;生物防治技术如木霉、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植物促生菌,以及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种子、种苗消毒技术在本文中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三化螟在大冶市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针对其发生为害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宝 《广西植保》2004,17(1):20-22
黄瓜灰霉病是流行性强,再侵染频繁的病害,历年发生为害严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是15~25℃,相对湿度95%以上,特别叶片表面有自由水时容易发病。露地黄瓜、由于春季干旱而没有足够的湿度条件而发病轻,如果是多雨的年份容易流行。保护地环境湿度大,当温度低  相似文献   

9.
蚜虫是危害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它不仅吮吸植物汁液降低作物产量,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给植物造成更大危害。利用蚜虫自己的“语言”来控制蚜虫,这是最近较为引人瞩目的研究。英国洛桑实验站的科学家已鉴定出了蚜虫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它能对其它的蚜虫起警戒作用,这种物质叫报警激素,是一种对环境安全面对蚜虫有专效的物质。当取食的蚜虫察觉到这种物质时,便迅速收回正在取食的口器而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美洲斑潜蝇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美洲斑潜蝇食性杂、寄主范围广 ,而且在一年中发生代数多 ,世代重叠 ,幼虫为害又具有隐藏性 ,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 ,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有效、经济地控制其为害。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因时因地制宜 ,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 ,把美洲斑潜蝇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保护环境不被污染及人畜健康 ,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1 农业防治首先作物品种要合理布局 ,在播种期上适当提前或延后 ,错过美洲斑潜蝇的发生高峰 ;…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辣椒上桃蚜的防治条件及综合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异色瓢虫不同释放密度和释放次数对桃蚜及烟粉虱种群动态、辣椒生长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高密度(0.31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桃蚜种群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低密度(0.25卡/m~2)释放3次和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效果次之,而低密度(0.25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差;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而瓢虫高密度释放(处理Ⅱ)和低密度释放3次(处理Ⅲ)仍维持较高的防效,分别为90.04%和85.29%,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组;释放瓢虫的3个处理组的烟粉虱种群密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显著低于药剂处理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和药剂处理组的植株生长势较好,叶片数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辣椒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椒上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棉蚜寄主间转移是常见的现象,在寄主转移过程中的寄主适应能力转变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解棉蚜取食西葫芦不同世代后,对其他寄主适应能力的转变,探究取食经历对棉蚜寄主适应性变化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寄主转接试验,将采自棉花上的Hap4型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分别测定取食西葫芦不同世代后,对棉花、黄瓜和西葫芦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取食西葫芦代数的增加,Hap4型棉蚜对原寄主棉花的适应性逐渐降低。Hap4型棉蚜取食西葫芦一代后就对黄瓜有良好的寄主适应性,并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Hap4型棉蚜对西葫芦的寄主适应性随着在西葫芦上取食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强于在原寄主上的寄主适应性。除此之外,本试验也发现取食西葫芦后的Hap4型棉蚜的寄主适应性表现为黄瓜>西葫芦>棉花。植食性昆虫的取食经历影响其寄主适应能力,Hap4型是棉蚜主要的生物型之一,其取食经历直接影响其寄主适应性,研究结果为生产中作物布局及棉蚜的生态调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青枯病的化学与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思  韦爱梅  伍慧雄  王军 《江西植保》2004,27(4):157-162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在植物细菌性青枯病化学和生物防治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首先介绍了普通化学药剂和抗生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防治青枯病的新近应用,作用效果和防治特点;然后回顾了应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拮抗细菌,菌根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情况;最后对化学和生物防治的有关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蚜虫报警信息素 [(E)-β-farnesene,简称EBF] 是蚜虫腹管分泌的一种物质,它能对同种其他个体产生报警反应,使其迅速逃离危险现场。作为天然蚜虫信息素,EBF通过蚜虫嗅觉系统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和嗅觉受体ORs发挥作用,具有驱避、杀蚜、增效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蚜虫的行为调控,但由于其结构中存在的共轭双键而导致其稳定性差,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简介蚜虫报警信息素EBF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EBF的结构修饰和改造进展,并对EBF及其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EBF及其类似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友好型蚜虫控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天牛危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天牛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其周期性暴发往往造成林业、果树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从天敌、纤维素酶抑制剂,植物引诱和性信息素、寄主抗虫性等四个方面对天牛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 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岫岩县是辽宁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害虫的生物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表明,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田提供了丰富的天敌资源,对一些主要害虫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补充释放天敌昆虫,对主要害虫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起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入侵害虫,目前已经扩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严重威胁全球番茄产业。该虫于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伊犁,之后在南方多个省份相继被发现,且呈现扩散趋势,危害范围加大。本文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总结番茄潜叶蛾原发地和入侵国的防治进展及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为国内番茄潜叶蛾的有效治理和抑制其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phidoletes aphidimyz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dators used in the augmentative biological control of aphids, key pests of many crops worldwide. Adult females are very efficient in locating aphid infestations over a relatively long range, up to 45 m, and deposit eggs near or within aphid colonies. The predatory larvae are aphid generalists preying on several agriculturally important aphid species. The successful use of this biocontrol agent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depends on several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Among biotic factors, aphid species, plant structur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intraguild predation may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predator´s population dynamics. Key abiotic conditions include day lengths (above a critical threshold to prevent diapause), availability of mating sites in the crop, temperature (above 15 °C to enable egg laying), air relative humidity (above 70%) and availability of pupation sites. Although several succes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open field crops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or released populations, commercial releases are primarily used in protected crops. Optimized emergence boxes combining provisioning of food sources for the adults, integration with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at occurred in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lately, insights into the nutritional ecology in open field crop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re proposed as future directions to improve adoption and efficacy of A. aphidimyza in crop protection.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