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本文从旅游系统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认为驱动因子主要有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空间竞争、旅游者消费行为、开发者、经营者、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其环境责任行为之间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二者之间存在差距。探析旅游者环境态度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尝试提出“享乐偏好-感知效力-环境行为成本”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对泰山风景区游客的493份调查问卷,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责任行为倾向之间呈微弱正相关关系。2)感知效力正向调节旅游者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3)享乐偏好和环境行为成本负向调节旅游者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据此,通过提高游客感知效力,以游客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简约环保的绿色旅游方式,降低旅游者环境行为实施成本等干预策略的实施,以期弥合旅游者环境态度-行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课题组以四川省甲居藏寨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归因法对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游客四个核心利益主体在追逐自身利益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分析得出:各利益主体对环境不负责任的利益角逐行为尤其是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首要性是导致民族村寨旅游环境问题的核心因素。应认同旅游利益与旅游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将民族村寨旅游中的利益角逐引向各方利益理性获得,以缓解民族村寨旅游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政府、保护区管理部门、景区经营者、景区工作人员、周边其他景区等,他们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界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横向组成结构、纵向发展阶段、现状动态特征和综合协调能力四个维度16个方向5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让多主体参与到每个指标的评价,然后再综合各方评价意见,获得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再由指标-方向-维度-总体逐级综合,获得最终总体评价结果。通过白石砬子、海棠山、医巫闾山三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白石砬子与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健康度为"亚健康",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不健康",亟需改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文中构建的多维度多主体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开展“无废城市”、“无废社区”建设试点是我国当前环境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坚持多方共治是实现社区参与环境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以“无废社区”的建设实践为例,深入研究社区参与环境社会治理的内容、主体与运行机制,并对开展“无废”实践的三个典型社区进行详细的案例剖析。对比分析表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促进“无废社区”的发展演进,利益相关者协同优化环境社会治理,多种垃圾分类回收举措共促环境社会治理,环保金制度激励居民参与环境社会治理;并据此为“无废社区”的发展和社区参与环境社会治理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思想基础,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环保行为的自觉程度。因此,甘肃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息息相关,其中,认清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相关群体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得分法来分析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随年龄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男性群体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于女性群体;环境意识水平随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环保行为与环保知识掌握程度、环境认知程度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旅游持续推进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发生转变,影响社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推动农户生计方式多样化发展。基于此,探讨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生计策略转变意愿的影响机制。对研究区域内18个乡村,506户农户开展调研。结果表明:农户旅游收益认知、管理认知及政策环境认知正向影响其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且管理认知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农户成本认知负向影响其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因此,管理部门应引导农户树立积极参与理念;各部门通力合作,逐步完善农户参与决策与解决问题的制度体系,提高管理信任度;多样化组织开展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专业技能水平,可有效提高农户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参与式调查的方式,从旅游者现实行为表现与心理行为意向的双重视角,以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行为偏好为研究目的,构建统计计量模型(吸引力与持续力指数)来分析旅游者消费偏好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者平均花费2个小时45分钟完成两个核心景区的游览活动。两景区中吸引力最强的景点分别是蒙古包、龙女出浴、瞭望塔等。结合访谈调查发现,旅游者对景点的心理行为意向偏好程度与其行为表现吸引程度量化指标大致相符。因此,研究认为旅游吸引力指数与持续力指数可以作为衡量景点开发是否成功的较为简易的评价指标。此外,对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景点研究结果发现,除景点自身特征外,景点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也是影响其旅游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对旅游吸引力与旅游者地域特征、年龄以及旅游方式三因子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与旅游吸引力间差异显著。因此,对于未来景区(点)开发,强化与旅游者互动参与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化,从综合角度来评估景区(点)的开发是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构建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促进创业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类属分析方法探索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内在作用关系,尝试构建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是依托于乡村环境系统、由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双轮驱动的动态生态体系。(2)供给系统包括创业者、合作社、村两委、政府、投资企业、智力专家六大主体;需求系统的构成主体是旅游者,分为过夜游客和非过夜游客;环境系统包括乡土文化、乡村景观、基础设施三个要素。(3)供给系统根据游客的旅游需求,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者要求供给方进行旅游创新,满足多样化的体验需求;二者双向互动、及时反馈,促进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稳发展。乡村环境系统是供需系统的外部支持力,供需系统根据环境系统提供的保障条件进行互动共融,并对乡村环境进行创新开发,使环境系统适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建设绿洲是实现干旱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抑制荒漠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人们在绿洲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绿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造成绿洲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文中分析了南湖绿洲现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以阳关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例,研究干旱区绿洲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减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系统概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标及原则 ,评述了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 ,如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审计、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等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最后 ,简单概括了建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 ,既可繁荣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 ,又可提供就业机会、美化区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等。我国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加大旅游生态环境管理力度 ;搞好植被建设 ,促进旅游资源环境的优化美化 ;充分发挥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旅游扶贫是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本文立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的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以保证和促进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与经济社会一体化融合是产业发展新趋势,旅游目的地建设正日益成为一项综合性的区域工程。以宁夏为例研究得出: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宁夏产业经济、城乡环境和交通建设等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旅游产业、产品与目的地体系建设和客源市场开发等成效显著;但比照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目前还存在精品不多、特色不足、业态老化、产业链短等问题;为此,应依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融合传统产业优势、挖掘地域资源特色,努力将宁夏打造成为伊斯兰旅游、文化与经商贸"首都",成为独具魅力的西部旅游经济"特区",成为宜旅、宜商、宜居、宜业的复合型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人们认为草原旅游是草原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的发展模式之一,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着诸多积极意义,在草原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也的确如此。与此同时,旅游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机制分析,复杂的内在反馈机理分析,并在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提出草原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池景区具有生态的脆弱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环境容量的测定是其在旅游开发中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搜集,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对其旅游环境容量状态展开分析,计算了其旅游环境容量值,并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基本对策,为其今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资金已经成为影响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阐述了新疆旅游业的投资概况,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旅游业投资环境的差异性非常大,且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东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立足于区域特色优势的生态旅游业将有助于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良好。论文通过分析肃南县马蹄寺旅游区周边地区农牧户经济行为,结果表明,生态旅游业对农牧户经济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农业收支比例逐年下降,旅游业收支比例上升;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恶化局面初步缓解。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投资对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以全国平均状况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比实证分析了新疆人力资本投资对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