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实现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SDAGIS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08、2013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以中度协调为主,高协调区集聚在三大城市群及部分省会城市。从2003到2013年,协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边境区与东部沿海区有汇合趋势。(2)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水平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集聚,高-高类型主要聚集在三大城市群,低-低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及东北边缘地带。(3)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区域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消费水平对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收入比起到阻碍的作用,而交通和投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流动对城镇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GIS分析中国地级层面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和地域类型,并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衡量人口流动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入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以“胡焕庸线”为界,其东南半壁持续增加,西北半壁基本没变;2)从2000到2010年流出人口由“多核心”变为“双核心”,高流出区与高流入区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整体成互补关系,低流出区与低流入区在“胡焕庸线”西北半壁基本一致;3)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为净流入型活跃区和净流出型活跃区,西北半壁为非活跃区;4)空间Durbin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流人人口和流出人口均对城镇化溢出效应为正,其中,流入人口的影响大于流出人口,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资源禀赋对城镇化的影响最大,投资、消费和工业化对城镇化同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NOAA—N系列气象卫星共有五个通道,因为通道1恰好处于植被吸收段,而通道2又是植被的强反射段,故这两个通道很适于对植被进行观测分析。利用这两个通道的值进行一定的数学组合,把其数值作为分析植被状况的特征参数,这些参数即称之为植被指数或绿度值。绿度值作为一种卫星遥感特征参数,其应用的方面载来越多,并广泛地用于描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Moran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水平逐步提高,但结构性问题突出。农业绿色水平、农业创新水平和农业共享水平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协调水平和农业开放水平发展滞后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低水平区分布于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城镇化率、人均GDP、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人均能源消耗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是重要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是有效应对干旱气候的关键。基于IPCC评估框架,考虑蒸散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将多时间尺度干旱指数纳入指标体系,研究西北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该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呈现下降态势,其中2010—2015年下降幅度最大,但区域均衡性减弱,出现“两极”现象;2015—2020年脆弱重心逐渐向南部地区转移,形成“辐射”效应。该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冷热点区域变化显著,2010年热点区域集中在新疆西南部,冷点区域分布在新疆北部和宁夏;2020年热点区域转移至甘肃和青海南部,且呈现向外辐射现象,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日喀则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80—2021年逐日气象数据,分析构建了高原马铃薯气温(T)、光照(S)、水分(W)、气候(C)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2年日喀则地区S平均值为0.82,呈逐年弱下降趋势,T、W、C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79、0.64、0.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光热资源都在最合理区域(S、T≥0.7),满足了其长发育需求。W在播种~出苗期(W=0.62)、开花~成熟期(W=0.44)呈现较低水平,是制约日喀则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因素;T、S空间分布较均匀,且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北向中递增趋势,W空间分布不均匀。桑珠孜区—南木林县一带地区为马铃薯综合气候适宜度高值区(C>0.6),适宜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由本文建立的日尺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得出的年际变化和区域特征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为了解气候变化下日喀则马铃薯生长发育适宜度的时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及IDW空间差值,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86个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SPSS软件对二者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交通可达性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内陆的成渝经济区等地;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呈正相关关系,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中低等级组合中,"高高"组合的城市数量占11%,"高中"占11.5%,"高低"占14%;"中中"占6%,"中低"占46%;"低中"占0.5%,"低低"占11%。处于"中低"和"高低"水平为主,即交通可达性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占我国地级城市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引进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的160份小麦为研究对象,在苗期用20% 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进行处理,以正常营养液作为对照,分析干旱环境对7个苗期相关性状(苗高、最长根长、根数、茎叶鲜质量、茎叶干质量、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的影响,利用综合评价值进行抗旱评价及抗旱分级,并结合55K SNP芯片对159份小麦的苗期抗旱相关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关联分析。抗旱鉴定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的各个苗期相关性状均低于正常处理水平,按照综合评价值及系统聚类,将160份小麦分为高抗旱(5份)、中等抗旱(53份)、低抗旱(97份)和干旱敏感(5份)四类;在苗期筛选出5份高抗旱品种,包括ICARDA69、ICARDA51、ICARDA49、ICARDA83、ICARDA84,其D值分别为0.823、0.813、0.765、0.722、0.711。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24151个SNP标记位点结合苗期相关性状的抗旱系数在P≤0.001水平下共定位到227个抗旱相关标记,分布在除1B、2D、4D和6D外的17条染色体上,可解释7.13%~14.6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3个多效应位点,分别位于4B、5B和6A染色体上,可解释9.31%~13.28%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4B染色体上的AX-108789337与茎叶干质量和根干质量显著关联,可解释10.44%~13.28%的表型变异;位于5B染色体上的AX-109353092与苗高和根鲜质量显著关联,可解释9.31%~10.93%的表型变异;位于6A染色体上的AX-110432128与苗高和根鲜质量显著关联,可解释9.95%~9.99%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10.
运用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CA群落多元统计分析等,系统研究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物种间表现出有选择性的种间积聚,但偏流动沙丘一侧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的分布相对独立,说明沙蓬和乌丹蒿占有相对独立的生态位。丘间低地一侧黄柳[WTBX](Salix gordejevii)和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WTBZ] var. bordensis)主要分布于丘间低地北部,占有相似的生态位,而山竹岩黄蓍(Hedysarum fruticosum)主要分布于丘间低地南部,与前两个物种生态位相分离。Pearson相关性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负相关种对数高于正相关种对数,存在生态位分化,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是一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中在介绍基于假想抽取方法的经济系统部门关联效应分析方法之后,通过引入土地资源转换数,修改部门关联效应分析方法,得到土地资源的部门关联效应各指标,并计算了甘肃省2002年9部门块的土地资源关联效应指标。结果表明:以农业部门为主的部门块1与以邮电运输业构成为主的部门块7,可以向本部门块外的其它部门块转让一定量的土地资源;并且部门块1转让土地资源的潜力较大。农业生产部门在社会经济生产过程是土地资源供给中的关键部门。  相似文献   

12.
在正常供水(CK)及干旱胁迫处理(S)下测定187份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位比、雄穗分枝数、散粉-吐丝时间间隔(ASI)及雌穗个数6个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相应自交系的抗旱性强弱;采用145对SSR标记通过关联分析检测不同水旱环境下与玉米这6个农艺性状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187份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除ASI显著增大外,其余5个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且干旱胁迫下这些性状的变化幅度介于-72.73%~11.96%;以株高、穗位高、穗位比、雄穗分枝数、散粉-吐丝时间间隔(ASI)及雌穗个数6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玉米抗旱性评价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强抗旱自交系45份、中等抗旱自交系74份、旱敏感自交系68份。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在不同水旱环境下共检测到了13个SSR位点与这6个性状在P0.01水平显著关联,其主要位于第1、2、3、4、5、7、8及9号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15%~17.13%,大约85.19%的SSR位点可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检测到;其中bnlg149 (Bin 1.01)、phi053 (Bin 3.05)、umc1621a (Bin 4.06)、umc1155 (Bin 5.05)、umc1072 (Bin 5.07)及umc1120 (Bin 9.04)等6个SSR与不同水旱环境下的多个农艺性状同时连锁,表现出明显的一因多效现象。  相似文献   

13.
探究河北省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能够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北各市2013年和2018年的土地市场化水平进行评价,进而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细致定量的刻画了河北各市土地市场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土地市场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不断缩小;土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以环京津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从"热小冷大"到"热大冷小"转变,热点(包括次热点)区增加,冷点(包括次冷点)区逐渐减少;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为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疆地温观测时间最长、资料最完整的86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0cm地温逐月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0cm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近55年新疆0cm地温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54℃/10a,突变点为1999年。地温的突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0cm地温突变年份分别为2000年、1995年、1998年、2003年,增温速率冬季(1.40℃/10a)>秋季(0.59℃/10a)>春季(0.53℃/10a)>夏季(0.42℃/10a);从空间分布来看,0cm地温增温速率北疆(0.70℃/10a)>东疆(0.46℃/10a)>南疆(0.40℃/10a)。地温与气温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风速降低有利于地温的增加。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风速降低的大背景下,地温将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遗产艺术形式多样、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人类活动的行为足迹。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古建筑遗产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深入研究。总体来看,中国古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呈集聚型态势,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西部、山西高原、陇中高原、四川盆地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浙闽丘陵等地区。从时间变化看,中国古建筑遗产的数量略呈Λ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时期。从空间演化看,中国古建筑遗产的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不断向四周扩散。从类型分布看,不同类型古建筑遗产的分布既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又彰显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与历史时期的政策制度、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等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修正系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有助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编制。文中以和林格尔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从引导和限制两个互斥面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逐级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估值修正,同时对各层级的修正系数进行关联分析,以期获得更加贴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1)和林格尔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0558~0.1179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经综合修正后,可净增加耕地面积508.19hm~2,修正后增加的耕地系数为9.37%;2)绝大多数分项修正系数与综合修正系数有较高的贴近值,其中引导性、限制性分别与综合修正系数的关联值为0.8911和0.7443。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71~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117个观测站资料,选取64次较强高温酷暑天气过程,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统计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高温酷暑年日数有增长趋势,影响在增强;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温度出现在每日的14至17时,气温日较差大;高温酷暑天气可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四个天气学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300hPa高空锋区的北退或断裂与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流层中层的暖平流对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发展强盛起到关键作用;500~850hPa厚度场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整层气柱冷暖性质,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发生的部位和区域;蒙古暖高压控制区中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大气下沉增温,对流层中低层维持暖心结构,由于整层气柱很暖,低层减压形成了近地层的热低压,具有干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准确分析中国近地面风速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气候变化、蒸散发的估算、雾霾预报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79-2015年ITPCAS再分析资料的近地面风速(10 m)与中国110个气象站点的风速资料,分析该数据集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并对2011-2012年风速数据进行修正,分析该区域近地面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ITPCAS再分析数据集风速资料基本满足应用要求,但部分数据需修正。修正后的风速数据模拟精度得到较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西北高寒、干旱地区;②1979-2015年中国62.12%的区域风速为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风速每10 a变化速率为-0. 073 m·s^-1,其中东南诸河流域每10 a变化速率最大(-0.202 m·s^-1);③除珠江流域外,其他各流域风速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各月平均风速呈单峰形,最大值出现在4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④年平均风速变化主要表现在3-6月下降速率最大,风速变化趋势在各个流域、各月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的经济结构与效益,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20年鄂托克前旗394户库伦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计算与评价,比较了农林牧业能值投入与产出并进行结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依主要能值指标可将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运营模式分为四类,畜牧型(模式Ⅰ)、林牧型(模式Ⅲ)和农林牧型(模式Ⅱ和Ⅳ),其中模式Ⅰ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甘肃中部干旱区设置的农艺农机结合持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玉米增产量(率)与年限的关系及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并对与有机质关联度高且相关关系显著的肥力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2~6a的增产率为2.63%~6.08%.土壤理化性状与增产量的灰色关联序为有机质(0.7456)>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