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通过分析宁夏南部山区干旱气候规律及其对农业的胁迫效应,指出干旱灾害是宁南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加强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是宁南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多年来的旱地农业科技攻关研究工作,在对单项农业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等四大措施紧密结合的宁南山区抗旱应灾农业技术体系,探讨了宁南山区抗旱应灾的主要技术策略。对于广大旱农地区提高农业系统防旱抗旱能力,实现农业高产稳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灰色灾变理论在宁南山区干旱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分析宁南山区干旱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础上 ,借助灰色灾变理论分别建立了春旱、夏旱、秋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全年旱等六种干旱类型的 GM( 1 ,1 )预测模型 ,并对 2 0 0 0~ 2 0 2 0年的干旱气候做出预测。经对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预测结果验证 ,吻合性良好。此外 ,提出了宁南山区抗旱防旱的综合农业措施。研究结果可对广大旱区抗旱减灾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扶贫战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干旱、低产、人口膨胀,是造成宁南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集水型庭园经济为突破口,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致富技能为本,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水土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民族经济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是宁南山区的战略目标。分别论述了3个类型区建设与发展的技术关键,为宁南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扶贫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宁南农业持续力及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据宁南资源特点及土地承载力,分析了宁南农业的持续能力及障碍因素。宁南光热资源丰富、土地广阔、降水生产潜力大、有一批稳定的科技队伍及较高水平的科技贮备,具有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增长过快、农业投入不足,又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此,应采取退耕还林还牧、严格控制人口、强化农业投入、发展宁南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战略及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论述了奈曼旗沙漠化现状与成因,以及在沙漠化环境下风沙、干旱等天气灾害发生的气候特点、根据奈曼旗多年产量资料,气象资料、农业受害记录,并运用干旱型的划分方法,探讨了风沙、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天气灾害的气候特点及本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提出了一些减轻灾害、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宁南旱区目前面临被退缩,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强化基本农田建设,推行节水农业技术,加强水土综合治理等。在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中,应注重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培育苜蓿草产业、草食畜牧业、杂粮杂豆产业、优质淀粉产业、优质油料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南山区土地利用和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地表结构复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偏旱季风气候。在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增加肥料投入,改良培肥土壤;推广和使用旱作农业丰产技术,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区域名优特产,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饲草生产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区域土地开发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南山区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宁南山区农业现状的分析表明,人口超载,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繁是制约宁南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农业生产力潜力还很大,控制人口保持水土和发展宁南草牧业是摆脱农业发展困境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礼县农业自然资源概况的调研,分析了礼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研究了本县最具优势的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以调速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干旱山区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系统脆弱和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的现状,开展了"土地-植物-动物-社会产品"四位一体的草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退化天然草地、实施草地科学放牧、优化植物生产系统种植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立草畜转化与优化饲养体系等措施可实现生态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体系是宁夏中部干旱带...  相似文献   

11.
立足宁南旱地小杂粮生产现状,通过分析影响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以持续增进降水生产潜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效率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化集成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培肥土壤、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加强产业化开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降水资料分析,得出其降水资源的主要特征是:降水量少,水热光组合失调;降水变率大,易干旱也可能洪涝;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干旱时段明显等,并较详细地评述了这些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还提出了农业生产充分利用降水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宁南山区苜蓿产业化生产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南山区发展苜蓿及其产业化生产的气候条件和市场前景等有关因素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指出发展苜蓿产业化生产是刺激当地生态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宁南山区积极推进苜蓿产业化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农业干旱风险致险性、脆弱性及损失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阐述了农业干旱风险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学术问题,展望了农业干旱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的关键是构建合适的干旱指标,目前干旱评估指标很多,大致可分为水分变异程度指标、干旱发展过程指标和干旱空间差异指标三类,但多数指标对农业干旱成灾过程反映不足,在评估方法上对农业干旱灾害机理认识不深入,成为了农业致险性评估的瓶颈;农业干旱脆弱性通常决定着农业干旱风险的高低,其中,灌溉能力、技术、资金等是影响农业脆弱性高低的重要因子,而定量刻画农业干旱脆弱性对政策、技术、保险等人文因素的响应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农业干旱风险损失评估模型较多,但由于受区域、人为等因素影响,多数模型普适性较差。因此,未来农业干旱风险评估需要深入认识农业干旱影响的机理和过程,突出研究农业干旱脆弱性对人文因素变化的响应,并通过区间合作来进一步改进风险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旱作农区气候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区域气候干旱的变化规律,是制订农业抗旱减灾的前提.利用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42个站点3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小波分析和EOF(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年际、季节及空间上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干旱在年际与季节性变化的趋势,都趋于干旱化变化,在2003年后具有明...  相似文献   

16.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经过5年试验示范,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案。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由中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旱农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生产,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农业干旱实际,刊登最新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旱农研究动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刊发的主要内容有:作物抗旱(抗逆)生理及调控,作物抗旱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旱作节水耕作与栽培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旱区土  相似文献   

18.
绿洲农业节水系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哈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的发展,水起着决定性作用。水土不平衡,水资源的数量与待开发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使这一地区的绿洲呈串珠状分布,农业在绿洲中求生存,有水则有绿洲,无水则绿洲衰退或消失。近年来干旱区生产中存在的许多经济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水资源紧缺。合理用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势在必行。新疆节水的重点在农业,无论现在和将来,农业都是用水大户。通过农业节水,一方面提高土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促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和其它较少从属于土地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全社会服务。而农业节水的途径就在于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技术和用水结构的良化。其中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减少灌溉定额又是农业节水的根本途径。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试图以典型的干旱缺水区、农业上几乎全靠灌溉的哈密市(不包括兵团哈管局)作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系统、灌溉措施和耗水结构即源、流、汇三大内容去着手研究哈密市的水资源利用问题,通过水资源系统的自我完善,先进灌溉技术的运用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等多个目标的协调来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点.只有建立基于多样化的作物体系、秸秆还田、科学轮作、垄沟种植、二元覆盖和少免耕技术的农作制度,协调农田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抗旱救灾和农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F003-F003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广,是草业开发、畜牧业发展、培肥地力的首选牧草,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长期重农轻牧,牧草育种工作十分落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草业的技术需要,通过苜蓿品种的引进、评价、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