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江华松针褐斑病的发生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省首次在江华县发现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Thum)Sydow对湿地松Pinuselliottii造成严重危害,发生面积131hm^2,分布于3区4乡7村,病毒对3~4年生湿地松幼林造成了毁灭性危害。本文对病原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危害情况提出了砍,剪,清,防,监,查等技术处理措施,同时对今后防止病毒的传入和控制病害扩散蔓延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引进天敌防治湿地松粉蚧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昌清  江洪 《昆虫天敌》1994,16(3):114-118
一、湿地松粉蚧发生为害概况目前在广东为害的粉蚧,标本经马里兰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的昆虫鉴定和益虫引进研究所Douglass R.Miller博士和杨平澜先生鉴定种名为Oracella acuta(Lobdell),英文名为loblolly pine mealybug,中文名直译应称为火炬松粉蚧,杨平澜和胡金林(1990)建议种的中名为“湿地松粉蚧”.可能是这种粉蚧在广东采集于湿地松,以为害湿地松为主,因而命名为“湿地松粉蚧”.因为“湿地松粉蚧”的中文名已传开了,为了说明方便,本文也采用“湿地松粉蚧”的名称.湿地松粉蚧主要分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到大西洋沿岸各州,如得克萨斯州,弗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南卡罗纳州,北卡罗纳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州.主要寄主植物有火炬松Pinus taeda,矮松P.virginiana,萌芽松(又称短叶松)P.echinata,长叶松P.palustris,湿地松P.elliottii.以为害火炬松为主.  相似文献   

3.
松树脂溃疡病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松树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1] ,该病由Hepting和Roth于 1 94 6年在美国北卡罗菜纳州的矮松(Pinusvirginiana)上首次报道[2 ] ,当时仅限于该地区少数地方 ,被认为是美国东南部的一种地方性病害[3 ] 。 1 94 6年至 1 973年松树脂溃疡病只在湿地松、南湿地松和矮松上零星发生 ,并未引起重视 ,而且由于松树被该病侵染后会流脂 ,在 1 94 7年至 1 954年间甚至人为接种该病菌以刺激和生大量树脂 ,然而树脂的产量、质量并未因此而改善[4 ] ,1 974年该病在佛罗里达州以及北卡罗菜纳州和密西西比…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寄生蜂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是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重要害虫。目前,广东省数百万亩松林遭受此蚧虫的侵袭,损失巨大,绿化南粤大地的计划遭到严重威胁。本项工作意图对该蚧虫的寄生蜂进行广泛的调查,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一、寄生蜂种类及其数量分布和变动调查方法:取下松针,在解剖镜下剔除其他蚧虫,只留下松突圆蚧;然后把松针放入不透光的密闭纸盒内,在纸盒一侧装一个玻璃小指管,用灯光照射指管,收集小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等威胁松树安全正在广东、浙江等省危害松树的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和湿地松粉蚧,是国家重要的检疫对象。这些危险性病虫虽然尚未传入我区,但广西与广东山林相连,自然条件和松林环境相似,气侯条件适宜于病虫繁殖,广东疫区与广西边界相距不到100公里,继...  相似文献   

6.
萧氏松茎象在湿地松林中的虫口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我省松林中的一大害虫,以幼虫蛀食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树干基部及根部韧皮部。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松树死亡。该虫最初在吉安武功山发现,目前已扩散到江西、湖南两省的8个地、市,34个县(市),发生面积超过5万hm^2,国内有对该害虫生物学研究的报道,但未见对其种群发生动态和空间格局研究。笔者于1999年12月对萧氏松茎象在湿地松林中的虫口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安榆林 《植物检疫》1992,6(2):137-139
松褐天牛又名松天牛、松墨天牛Monochmus alternatus Hope 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众所周知,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05年该病从美国经九洲长崎港传入日本后,在日本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此病以来,已有30  相似文献   

8.
松针褐斑病病原、抗病机制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旭 《植物检疫》2001,15(4):193-197
湖南省1994年8月首次发现松针褐斑病,主要分布在江华县、江永县和双牌县11个乡镇场,面积为467.8hm^2,1995年至1997年,通过实施砍、剪、清、造、防、监、检综合治理,病害的危害面积减少到22.7hm^2,下降了95.1%,发病区严重死亡株率控制在1%以下。同时研究证实不同的湿地松病原菌株之间的脂酶图谱中存在不同的差异,湿地松、黄山松和马尾松在超尾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苯丙氨酸角氨酶(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反映出寄主的抗病性差异;病害发生流行区域性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处于主要流行区县(市)有12个,偶然流行区的县(市)25个,相对安全区的县(市)71个。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1日,连云港局在对1批来自新西兰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火炬松(P.taeda)原木进行检疫时,截获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经江苏局植检实验室鉴定复核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南部松齿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梢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松壳色单隔孢(Diplodia pinea(Desm.)Kickx)引起的马尾松梢枯病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马尾松梢枯病的主要症状有梢枯、嫩梢弯曲、溃疡、流脂、叶枯,甚至全株死亡。病原菌的特征是分生孢子双孢,褐色,大小为28.5~39.9×14~17微米。松壳色单隔孢能侵染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ii)、加勒比松(P.caribaea)和火炬松(P.taeda)。病原菌在受病的针叶、枝条和球果上越冬。每年3~5月第一次发病,7~8月第二次发病。当年生嫩梢未老化之前,病原菌能从伤口侵入或从嫩叶、嫩梢直接侵入。嫩梢老化以后,只能从伤口侵入。在自然条件下,病害主要发生在嫩梢伸长的后期,很少发生在嫩梢伸长的前期。在病树枯枝、枯叶上,松壳色单隔孢和多毛孢菌(Pestalotia sp.)之间存在生存竞争的关系,经接种试验证明后者对马尾松没有侵染能力,可利用它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