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铃虫是我区重点施药对象,常年占棉虫防治费的50左右。探明红铃虫各代为害损失。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是提高棉虫综防水平,扩大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1982年起,我站参加了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主持的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协作研究,按统一方案,经过三年为害损失测定和两年验证试验,取得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2.
棉花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常发性重要害虫,在我市全年发生三代,常年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80年代以来,不少地方和科研部门都开展了红铃虫为害与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的进展对深化棉花害虫综合防治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3.
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常发性害虫,随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贯彻执行,深感现行的防治指标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为此,我们在全国植保总站的直接指导下,进行了红铃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并据此结果开展了防治指标验证示范,从而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现将1984—1985年高产水平棉区的红铃虫防治  相似文献   

4.
红铃虫是棉花铃期的主要害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很大的危害。目前对红铃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喷洒农药,因为没有正式的防治指标可供参照,防治上十分混乱,滥施药剂现象较为严重。荆州棉区常年用于红铃虫防治的药费开支,约占棉虫防治药费的40—50%。为了制定出合理的红铃虫防治指标,给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推动棉虫综合防治的开展,从1978年以来,连续进行了棉花铃期红铃虫的危害损失测定。1982年起,按照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  相似文献   

5.
陈荣海 《植物保护》1984,10(2):30-32
棉花红铃虫是长江流域棉区蕾铃期的主要害虫,过去对其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虽有很多提法,但因地域差异,缺乏较全面的估价和较统一的认识,难以为综合防治提供严格的施药依据。为此,1982年,由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主持,组织江苏省南通县植保站、安徽省安庆地区植保站、江西省彭泽县植保站、湖北省荆州地区植保站、四川省简阳县植保站5个单位,按同一方案共同协作攻关。本年度以探明各代损失程度为主要目标。现将取得的初步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协作研究的结果,肯定了一代红铃虫为害的虫害花.对棉株结铃数及成铃结构无影响,不必进行防治;二代以当日百株卵量60—80粒,三代以当日百株卵量190—250粒为防治指标,除在大渡口基点上进一步试验验证外,今年扩大到宿松、东至、怀宁、棕阳、桐城五县进行大面积示范验证,现将示范验证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铃虫是我区棉花铃期最主要的害虫,棉铃受害后,不仅产量减少,而且皮棉品质严重下降,致使产值受到严重损失。“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协作组”经过三年的协作研究,根据单铃虫道数和单铃活虫数与皮棉产值损失率高度相关而作出了估计红铃虫二、三代危害损失程度的模式。二代单铃虫道数(x)与皮棉产值损失率(y)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协作组和我县三年研究结果,即一代红铃虫危害所造成的虫害花对棉株结铃和三桃比例基本无影响,可以不进行防治;二、三代  相似文献   

9.
万胜印 《植物保护》1979,5(4):29-30
棉花红铃虫是我省棉区的主要害虫,采用常规喷雾法防治初孵幼虫,常年损失仍达10%左右,大发生年则要损失20—30%。为改进红铃虫的防治方法,我们曾分设喷雾(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喷粉(6%六六六粉加混草木灰)、敌敌畏毒土熏蒸(80%敌敌畏1斤加细土50斤)和不施药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敌敌畏毒土熏蒸,可有效地把红铃虫消灭在产卵  相似文献   

10.
红铃虫是我省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各地在测报方面积累了多年的观察资料,但由于以往没有全省统一的标准,以致这些资料无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为此,我们在全国植保总站的指导下,用了两年的时间,分析了6个县站共76年次的资料。以一类田系统调查的百株卵量为主要依据,进行了红铃虫测报资料统计标准的研究。提出了将我省红铃虫的发生为害分为丘陵早发区和平原洲地迟发区两大类型。并分类型制订出划分世代、发生期、发生程度和为害损失的统计标准。为实现红铃虫测报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依据。一、全省应划分为丘陵早发区和平原洲地迟发区无论从发生期或发生量来看,红铃虫  相似文献   

11.
红铃虫是我县蕾铃期常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幼虫蛀食蕾铃,一代造成蕾花脱落,二、三代蛀食棉籽,造成僵瓣,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探明一代造成的虫害花和棉花脱落、成铃的关系以及二、三代为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准确地估计红铃虫对棉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制订经济允许的防治指标,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红铃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确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没有作专门的研究,只根据过去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藉此把几个问题简述一下我的看法。一、第一代红铃虫治不治或怎样才治第一代红铃虫为害花、蕾,造成大量脱落,但由于棉株有过量的花蕾,能够对脱落给以补偿,因此有的地区认为可以不防治。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后期以前,棉花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 曾在河南棉区猖獗发生,此后,一度下降为次要害虫,然而,80年代以来,红铃虫在河南棉区再度猖獗,重新成为威胁河南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1984年以来,我们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棉红铃虫再度猖獗主要受下列诸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棉苗蚜是棉区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控制其发生为害,人们往往投入大量的农药进行防治。由于过去对棉蚜提出的化防指标,不是要求把棉蚜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为目标,而是企图消灭害虫为目标,结果导致单纯滥用农药,忽视利用天敌,这与当前开展综合防治,要求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东台市地处苏北黄海之滨,属江苏沿海棉花旱粮耕作区。棉花害虫70年代为害严重,80年代数量有所下降。为害减轻的种类有棉铃虫、棉蚜、红铃虫、棉叶螨,小地老虎和金钢钻等;80年代中黑盲蝽上升,主要为害小铃,损失较重,棉田玉米螟上升为主要害虫,损失列诸棉虫之首。防治后乃损失5%左右,占主要棉虫为害损失的1/2。棉花主要害虫种类和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①受气候的影响。80年代年平均气温比70年代平均低0.34℃,没有一年超过常年平均温值,而降雨量比70年代高112.2毫米,5~  相似文献   

16.
林学政 《植物保护》1982,8(5):22-22
鼎点金刚钻是我县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重发生年,为害损失超过棉铃虫、红铃虫、玉米螟。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较为突出。卵呈鱼篓形,天蓝色,在田间绿色棉叶上难以查准,错过防治时间,幼虫钻进棉蕾、铃内,防效很差。为探索测报办法,我站14年来调查锦葵科植物上卵和幼虫,预测金钢钻的发生,及时开展防治。锦葵科植  相似文献   

17.
杀铃威、灭铃灵防治第三代红铃虫的试验示范左宜和(湖北省荆沙市农科所434129)红铃虫是我国南方棉区主要害虫,是造成棉花蕾、花、铃脱落和烂铃而导致棉花减产的主要因素。防治红铃虫是确保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而生产上棉农常用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两...  相似文献   

18.
红铃虫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各地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观测资料。但在世代划分,发生期,发生量的统计上由于缺乏明确一致的标准,妨碍了测报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研究的深入。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的指导下,我们对历年来的红铃虫观测资料从世代划分,发生期,发生量级划分上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一、关于世代的划分1、田间卵的世代划分红铃虫在荆州棉区常年发生,三代,历年棉田自现蕾起的卵量消长  相似文献   

19.
我站按《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协作组的计划方案,1982年在东至县大渡口建立试验点,侧重进行为害损失测定方法的探讨。1、一、二、三代红铃虫田间百株累计卵量分别是306粒、820粒和3628粒;侵入成活率分别为73.81%、41.51%和34.78%;卵量与活虫之比分別为7.90:1、5.52:1和8.58:1。2、标记第一代虫花780朵、与虫花同节位花期一致的健花852朵,脱落率分别为80.92%和35.15%。虫花脱落比健花高45.77%,但对棉株成铃结构和结铃数不仅无影响,相反,前期伏桃和伏前桃还增加0.34个,全年平均增加0.06个。3、二、三代红铃虫、单铃虫道数、活虫数与僵辦率、皮棉质量呈正相关,与单铃重呈负相关。二、三代红铃虫造成的单铃虫蛀籽率与单铃重呈负相关。当地第二代红铃虫单铃侵入孔3~5个的青铃为45%,三代为49%,在产量方面所造成的损失,籽棉损失分别为40.6斤和3.9斤,皮棉损失分别为18.1斤和2.8斤。4、目前,将二、三代单铃虫道数压低到0.3——0.4个,可以使全年经济损失由17.4%降低3.57%,与历史资料对比,相当于当地田间二代百株累计卵量110粒左右所造成的损失。所以初步认为将单铃虫道0.3—0.4定为允许为害下限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全国各棉区都正在积极进行,有的已进行3—5年,有的刚刚开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走过一些弯路。这里仅就研究方法方面作一些小的议论,供同道讨论和参考。一、保持单株定量蚜虫定期为害法保持单株有定量的蚜虫在一定时期内为害,观察所造成的损失。在笼罩中或大田中进行,每处理30株以上,重复3次。以当地主栽品种1—3个,在不同肥力的田块,分苗期、蕾期和花期进行,各期又有5个左右的蚜虫定量。保持单株定量害虫定期为害法,常用于研究生活周期长的害虫的防治指标,行之有效。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