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对西北半干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脆弱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测度西北半干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以典型地区甘肃省榆中县中连川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的平原湖泊,不仅是该区域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环境资源,它的"冷岛效应"比绿洲更强,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扰动对其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干旱区平原湖泊旅游资源开发的增多,如何保证这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保护这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在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性,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学规律,引入景观生态学这一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对该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特性进行探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在半干旱农收交错带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背景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别选择生态地形,景观植被作为两级景观生态分类指标,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同时,对诱发该地区景观生态分异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景现生态分异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实施,是否会带来水、大气的污染转移效应引起广泛关注。匮乏的水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不宜引入污染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别于以往文献从国家、省级层面或分东、中、西地区对FDI的污染转移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使用更能体现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经济差异的城市级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FDI是否对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水、大气产生污染转移效应。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北干旱区城市水、大气污染排放与FDI的关联程度下降;且半干旱区远大于干旱区的FDI增幅,并没有导致城市间显著的水、大气污染排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洲及其可持续发展建设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以我国干旱区绿洲为对象 ,全面阐述了绿洲对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了干旱区地域系统并进行了绿洲区划 ;系统总结了绿洲的类型并从结构及功能上阐明了绿洲的基本特征 ;文章最后从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绿洲体系出发 ,探讨了 2 1世纪绿洲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1982-2012年全球干旱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GIMMS3g NDVI(1982-2012年),分析了全球干旱区(包括亚湿润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文等非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全球干旱区NDVI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增长速率为0.0005·a-1,略低于全球植被增长速率.显著上升区域和显著下降区域分别占全球植被显著变化区域面积的27.0%和7.7%(P<0.05).显著退化面积最大区域为半干旱区.②降水作为干旱区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主要表现在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植被的影响上,对亚湿润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影响较小.③全球不同干旱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如澳大利亚南部主要受到季节降水的影响,植被改善;而南美和欧亚大陆中部则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退化.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6,自引:24,他引:42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干旱变率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结果表明 :除澳大利亚、北非干旱区外 ,南美洲、南非、北美洲、中亚和中国西北等全球主要干旱区近百年来呈明显变干趋势 ,且全球气候变暖时段干旱年发生概率明显偏高。在中国 ,近5 2a来半干旱区呈变干趋势 ,而干旱区干旱化有所缓和甚至相反。这一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 ,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缺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陇东地区植被指数NDVI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2~2003年NOAA/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ediometer)资料及同期的降水资料,对甘肃省陇东地区半干旱区环县和半湿润区西峰的植被指数NDVI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植被生长季,植被对降水的敏感程度半干旱区大于半湿润区;大多数月NDVI与3-SPI的相关系数较高,而与1-SPI较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NDVI的年变化幅度分别为:-12%~10%和-10%~13%,半干旱区NDVI的年变化与SPI变化趋势吻合较好,显著相关(P<0.05),而在半湿润区二者并不显著;半干旱区的年NDVI与四季降水均显著相关(P<0.05),而半湿润区年NDVI只与冬春季的降水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成因、特征与环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干旱区是人类尚未充分利用的区域。我国干旱区(包括半干旱区)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一半,其中极端干旱区又为干旱区的50%(表1)。近期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干旱程度呈回线可加重的趋势,这就使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盐碱,风  相似文献   

10.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利用我国北方1951-1990年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辐射等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据其将我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湿润区(D>0.50)。近40a我国半干旱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年代际特征明显。东北区和华北区降水量具有减少趋势,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增加趋势。至于蒸发量的变化,东北区具有增加趋势,华北区、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减少趋势。近40a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水量的减小速度大于蒸发量,气候在变干。我国气候的干湿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半干旱地区农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半干旱地区农业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缺陷,应该从一种新的角度重新加以观察和认识。研究表明,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农业问题有其独到之处。农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一地区的农业问题,必须基于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在集水农业的技术投入前提下,注重社会的综合发展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鄂尔多斯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植物的集中分布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5个。其中,当地特有属5个、戈壁荒漠特有属2个、蒙古高原特有属1个。有当地种子植物特有种128个,其中贺兰山等山地特有种62个、平原荒漠特有种66个。该中心特有植物的性质,表现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和温带干旱荒漠性质,以及山地森林植物与华北或东亚植物的亲缘联系  相似文献   

13.
灌溉农业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灌区的灌溉管理和信息化程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灌区农业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灌区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对灌区耕地资源及其主要变化类型、灌区土地盐渍化现象及调整力度较大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有效地补充了传统获取手段的不足,为灌区管理与合理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性 ,回顾了国内外在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灌溉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土地利用和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地表结构复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偏旱季风气候。在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增加肥料投入,改良培肥土壤;推广和使用旱作农业丰产技术,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区域名优特产,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饲草生产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区域土地开发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和资源开发转化的瓶颈。本文对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扼要分析。指出随着工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必须采取节水、开源调水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有效措施才能缓解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半干旱地区极端强降雨灾害链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流域单元、综合多源信息的极端强降雨灾害链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其中,流域评估单元的选择、遥感解译与灾害信息员实地调查的房屋易损性判定准则、综合损失的灾害链损失评估思路等是该方法的主要特点。甘肃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房屋损失评估误差小于15%,基本满足应急救助决策的需要。建立多源数据条件下的洪涝灾害实物量毁损快速评估体系,可提升灾害应急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土地退化严重、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强化土地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认真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横跨河套平原、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杭锦旗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角度分析了该旗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确定规划方针和任务,调整了用地指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全旗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将产生较大的综合效益。结论是:加强干旱区土地管理,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高效、持续利用,为干旱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最有力的土地保障,促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3R"原则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方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沈大沿线好于周边地区,并向东西两侧逐级递减;资源型城市水平普遍偏低;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平最低。最后分析影响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