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桑菱纹叶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桑萎缩病的两种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方法和预测预报。两种菱纹叶蝉在外观上不同,拟菱纹叶蝉体较大,带褐色,而凹缘菱纹叶蝉较小,带黄绿色。它们复翅后缘都有一个三角形大斑,当两翅合拢时呈菱形纹。两者的生活史比较相似,但其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凹缘菱纹叶蝉具杂食性(已知有23种寄主植物),和寄生转移等习性,拟菱纹叶蝉食性单一,桑是主要寄主植物。它们一年发生四代,桑园内虫口密度第一代最高,第二、三代非常低,到第四代重新回升。天敌有卵寄生蜂、虫寄生菌和很多捕食性蜘蛛。防治上用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杀螟松等,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采用虫卵胚子发育阶段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枣疯病传病昆虫研究(Ⅰ)传病昆虫——中国拟菱纹叶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等在1978年以9种不同昆虫接种传枣疯病的实验中(连对照共枣苗75株),于1979年6月发现直接采自疯树的中国拟菱纹叶蝉(Hishimonides chinensis Anufriev)在健康根蘖枣苗上传染了典型疯苗一株。1979年又继续扩大重复了9种不同昆虫的传病实验(连对照共枣苗300株),到1980年6、7月间,在五组中国拟菱纹叶蝉的重复处理中,有三组共六株枣苗出现典型疯株。两年来平均传病率为21.8%。潜育期10~12个月。将发病枣苗及传病的中国拟菱纹叶蝉唾腺超薄切片分别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均明显存在多量典型的类菌原体(MLO),对照则没有。因此,初步证实中国拟菱纹叶蝉能传枣疯病。  相似文献   

3.
枣疯病传病昆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焯等1980年试验研究确定中华拟、菱纹叶蝉(Hishimonoides chinensis Anufriev)为枣疯病在主要枣产区的首要传病昆虫[植物病理学报11(3):25—29],又据南朝鲜罗瑢俊等1980年报道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  相似文献   

4.
枣疯病传病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枣疯病是我国枣树上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多年试验表明:土壤、花粉、种子均不传病,病叶汁液接种以及病健树根系在地下的自然接触也不传病;人工嫁接虽可传病,但枣树繁殖一般不通过嫁接,因而不是自然传病的途径。经过对在枣树上活动害虫的系统调查,1980年于河北玉田选常见的11种叶蝉进行了传病实验,证明橙带拟菱纹叶蝉(Hishimonides aurifacialis Kuoh)、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lhler)和红闪小叶蝉(Typhlocyba sp.)均能传播枣疯病。从接种发病的实生枣苗维管束和媒介叶蝉的唾液腺的超薄切片中,都检查到枣疯病原类菌原体。鉴于这三种叶蝉普遍存在于北方枣区。因此,认为是枣疯病在北方枣区自然传病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成虫的聚集是由环境条件所引起;若虫单株密度低于5.08头时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单株密度高于5.08头聚集是由昆虫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了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模型。调查期间,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若虫在玉米植株下部数量多于中部,中部数量又多于上部。  相似文献   

6.
片突菱纹叶蝉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突菱纹叶蝉是广西灌阳县枣疯病自然传播的媒介昆虫,一年发生五代,成虫于9月下旬至11月陆续由枣园飞往附近的松、柏树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陆续迁回枣园繁殖。卵历期8 ̄14d,若虫5龄,历期18 ̄48d。成虫寿命7 ̄210d,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7.
棣棠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取食韧皮部的昆虫(叶蝉、飞虱等)传播, 也可由菟丝子寄生和嫁接等途径传播,常常引起植株黄化、丛枝、花器变态、萎缩等症状。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植物植原体病害有1 000余种,仅我国就有100多种,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全有 《植物保护》2010,36(5):43-46
利用已报道的引物对fTuf Ay/rTuf Ay,采用PCR技术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表现黄化型萎缩病症状的桑树样品中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扩增得到的延伸因子基因片段为946 bp(GenBank登录号为:GQ268317)。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及16Sr I组中的各亚组代表植原体的延伸因子tuf基因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16Sr I组中的MD、PRIVA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的相似性为99.9%。该序列与已知的16Sr-I各亚组代表植原体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tufI-B亚组聚类为一个亚组,归为翠菊黄化植原体组(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即16Sr I组tufI-B亚组,该结果从亚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在木麻黄丛枝病病枝的筛管及伴胞中发现类菌原体,在木质部薄壁细胞发现类立克次细菌、类菌原体多态形,大小为45~300nm,单位膜厚约7.5nm;类立克次细菌多态型,大小为114~762nm×1000~1760nm,膜壁厚22~28nm。并观察到菱纹叶蝉的唾腺中存在类菌原体;短头叶蝉唾腺中存在类立克次细菌。在健株组织中没有发现任何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在国内分布广泛,食性杂,主要为害枣类、芝麻、月季花、桑等。该虫1年发生3代,主要以成虫在松、柏树上越冬,部分以卵越冬。用辛硫磷、杀灭菊酯、1605等农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豆病毒病的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发生的大豆病毒病,其症状主要为黄斑花叶、顶枯、皱缩花叶及卷叶等类型。根据对50个毒株测定的结果,这些病害的病原均属于大豆花叶病毒(SMV),但由于它们所引起的症状不同,可认为是三个不同的株系,即黄斑株系(SMV—Y,引起黄斑花叶和皱缩)、顶枯株系(SMV—T,引起顶枯)和卷叶株系(SMV—C,引起卷叶)。三个株系都由种子带毒传病,田间可由大豆蚜传染,属口针带毒型,只能系统侵染大豆及秣食豆,在菜豆品种家雀蛋上形成局部斑,不能侵染豇豆、眉豆、豌豆、普通烟、苋色藜等,在多种其他菜豆品种上无症。SMV—Y 的稳定性较低,失毒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2),体外保毒期为12小时至两天,病毒粒体为线状。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黄矮病以iceYillowStuntDis。Se)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汀苏、上海等省市,是我国南方稻区为害水稻的主要病毒病害。本病由黑见叶蝉(NaphotettixctncticePS)传播,病原体为弹状病毒。过去在报道中对病状的描述仅为舢稻上的一种病状,近几年笔者在品种抗性鉴定中人工接种的四百多个舢粳、糯稻品种病株上发现该病有条状花叶型、褐斑型、黄花型三个不同类型的病状,其中条状花叶型主要表现在舢稻上;揭斑型主要表现在粳稻和糯稻上;黄花型主要表现在粳稻上,但发生很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白肋烟病毒病调查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调查表明,湖北省五峰、建始、恩施县(市)白肋烟主产区为花叶和黄花病毒病流行区。1995年花叶类型发病率为10%~90%,平均30%以上;黄化类型10%~30%,平均20%左右,蚀纹病在3县(市)零星发生。1996年各产区病害比1995年轻,以花叶病害为主。经血清鉴定明确,花叶类型病害、黄化类型病害和蚀纹病分别由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CMV为侵染白肋烟的主要病毒。这是湖北省白肋烟病毒病调查与病毒鉴定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广东桑树萎缩病的调查及传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树萎缩病的症状与江浙黄化型桑树萎缩病基本相同。主要发病地区为顺德、南海、中山、新会和鹤山等县,发病率一般在10%以下,严重的达50-80%。病株减产达70%,用病叶饲蚕所生产的丝茧缺乏光泽,茧形不整。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黄化丛枝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镜观察、传毒试验及抗菌素处理,首次摸清了木麻黄黄化丛枝病的病原为类菌原体(MLO)和类细菌(BLO)复合侵染;传病虫媒为菱纹叶蝉(传播MLO)和短头叶蝉(传播BLO)。聚丙烯酰胺圆盘凝胶电泳的结果,病、健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型及活性差异显著,病植株中都缺少AIII兀区谱带。
经土壤分析发现,健病苗植土中的Mg、Cu、Fe、Mn、Zn的含量相差极显著,施相应元素盆栽活疗试验,处理3个月后病菌有明显好转。
以畜用土霉素液淋根结合施元素、碳肥和杀虫媒的综合防治有较好效果,相对防效为55.62%  相似文献   

16.
油菜萎缩不实病及防治措施苗昌泽(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油菜萎缩不实病是由缺硼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发病轻的,到开花期表现症状,多荫荚不实;发病重的,在苗薹期就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株萎缩死亡。导致大幅度减产。一、症状1、矮化型植株明显矮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2年~2014年对漳州南靖县山城镇山边村大棚辣椒病害的调查及鉴定结果,发现大棚辣椒病害种类主要有细菌性病害5种,即青枯病、疮痂病、溃疡病、软腐病与细菌性叶斑病;真菌性病害8种,即黄萎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茎基腐病、枯萎病与白粉病;病毒性病害4型,即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与畸形型。  相似文献   

18.
<正>桑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是一种困扰桑树生产长达半个多世纪以上的重要病害,其病原长时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感病桑树植株矮小,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卷曲,叶脉上有突起等症状,严重影响桑蚕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毒病害研究组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的病毒学研究方法从感病桑树样品  相似文献   

19.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及防治王秀芬(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071001)—、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型、茶斑型和蕨叶型。1、花叶型番前叶片上出现轻微斑驳或有明显花叶,新叶小,叶脉紫色,植株矮小,果实表面为花脸状。2、条斑型此症状主要表现在茎、果上,在茎...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甘薯病毒病主要有皱缩花叶型、卷叶型、叶片斑点型(含黄斑型和紫环斑型)等三种症状类型。对三种类型的病株样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卷叶型、黄斑型和紫环斑型的病株叶片中均有长线形病毒粒子,长度为1 050m~1 650m,形态和大小无明显差异,皱缩花叶型病株叶片中有时也可观察到长线形病毒。用三种症状类型病株与巴西牵牛靠接,巴西牵牛和甘薯植株成活率达90%以上,巴西牵牛染病率可达80%以上。嫁接后的巴西牵牛叶片表现皱缩而且褪绿症状者,电镜检测均有病毒,因此,巴西牵牛可以用作甘薯病毒病诊断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