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舞毒蛾种群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扩增了舞毒蛾部分种群的DNA序列,结合GenBank上发表的世界舞毒蛾种群相关序列,重建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世界舞毒蛾分成4支:冲绳舞毒蛾、北海道舞毒蛾地理种群、欧亚大陆舞毒蛾地理种群(包括日本大陆地区)和北美舞毒蛾地理种群.其中世界地理种群在COI基因上变异为0%~7%,中国种群在COI基因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舞毒蛾在美国发生危害及美国农业部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天荣 《植物检疫》2000,14(5):317-318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是一种食性很广 ,危害很大的森林害虫 ,原来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的舞毒蛾则是在 12 0年前从欧洲传入的。舞毒蛾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种群 ,欧洲种群及北美种群。极大部分北美种群的舞毒蛾是来自欧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实蝇种群遗传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已用于分析实蝇的种群遗传关系,本文介绍了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实蝇的起源、入侵、定殖、扩散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首次分析了我国实蝇种群遗传研究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检疫性实蝇种群遗传关系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福建省烟粉虱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基于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中40个代表性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分子变异情况,并构建了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网络图。结果显示:在590 bp长度的mt COI基因序列中有效位点558个,其中18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序列核苷酸中A、T、C、G含量分别为42.32%、24.36%、20.25%、13.06%,其中A+T的含量为66.68%,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共检测出11个单倍型,其中Hap3、4、7、9、11为特殊单倍型;种群多样性指数为0.83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93,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AMOVA分析表明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总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027,种群遗传分化较低。表明福建烟粉虱种群基因交流未受地理距离明显影响,种群遗传分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我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错区的主要害虫。为评价内蒙古地区亚洲小车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应用ISSR标记方法对内蒙古15个亚洲小车蝗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条引物扩增出85条ISSR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P)、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82.59%、0.2319和0.3421,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Nm)和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1.2298和0.3352,表明亚洲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可能是形成亚洲小车蝗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柳是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境内黄柳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对4个种群的36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53个位点,其中有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B)达83.66%,种群内的多态位点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8.24%-96.08%,说明黄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Gst=13.79%)表明黄柳的遗传变异主要以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主(86.21%),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大(Nm=3.13)。对黄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3,P<0.01)。黄柳的繁育方式和种群间频繁的基因流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应就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柳的遗传资源,以维持其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扰生境中荒漠小灌木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荒漠小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群在不同扰动下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8条随机引物对红砂6个种群的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10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9个。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96.86%,显示了不同生境中红砂种群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0.500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0.3307)和基因分化系数(Gst=0.1952)揭示了红砂种群遗传变异多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则较小。聚类分析表明:红砂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不同干扰生境有关,与生态因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天然臭柏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臭柏种群的遗传分化,所用的18条引物对4个臭柏种群的55个样本扩增出12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0个,多态率达80.7%。种内的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6和0.428,种群内分别为0.232和0.347,基因多样性变化趋势为毛乌素沙地(0.258,0.386)>阴山山脉西部(0.258,0.376)>浑善达克沙地(0.231,0.345)>内蒙古贺兰山(0.184,0.281)。臭柏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Ht=0.288),大于种群间的基因多样性(Hs=0.233)。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3,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81.7%。臭柏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86,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918,4个种群之间有比较相似的遗传多样性,由于地理隔离,种群间也存在分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AFLP标记对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Lam.)Tzvel)的6个天然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6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03个(PPL=80.61%).在物种水平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0.188,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0.313;在种群水平上,H =0.177;I=0.288.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09,表明有10.0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基因流Nm为4.4554>1,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可以阻止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呈现均质化的趋势.PCoA聚类结果表明,大赖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水平不仅与物种本身特性和研究方法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而濒危,还与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种群分化及传播扩散情况,利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甘肃9个不同苹果蠹蛾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POPGENE 1.32和NTSYSpc 2.1软件分析表明:9对引物共检测到21个多样性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95.45%;9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为1.954 5,有效等位基因为1.741 3,Nei氏指数为0.411 3,Shannon指数为0.592 7±0.147 2;遗传相似度在0.325 8~0.817 0范围内。UPGMA聚类分析表明甘州、金塔种群聚为一支,与肃州种群合为一支;临泽种群与总寨种群聚为一支;七里河与敦煌种群聚为一支;高台与民勤种群聚为一支,各分支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分别为0.795 0、0.531 4、0.857 9、0.598 0。Mantel检测表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甘肃苹果蠹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在甘肃省的传播以人为被动传播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11.
害虫遗传学控制策略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遗传学方法控制害虫种群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已经尝试利用基因突变、转基因和雄性不育等遗传学技术,培育遗传改造的害虫品系,释放后来控制自然界害虫的种群密度。但由于这些遗传学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低毒高效的荧光纳米材料基因载体携带外源核酸或农药分子进入昆虫或植物细胞从而干扰害虫的发育或行为的新策略。本文综述了害虫遗传学控制的2大策略种群替代和种群抑制的实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利用新型荧光纳米粒子传送基因或药物的害虫遗传学控制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南瓜蚜传黄化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密瓜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 CABYV)是世界重要的瓜类黄化病毒,在新疆哈密瓜植株上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新疆哈密瓜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从新疆阿克苏市随机采集120份哈密瓜叶片样品,经过RT-PCR检测证实38个样品为CABYV阳性,从阳性样品中分离、测序、克隆得到一个新的CABYV分离物。将该分离物与22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分离物(NCBI)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3个CABYV分离物根据地域差异被划分为2个不同进化群体。进一步对不同CABYV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CABYV在寄主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选择压分析和偏离中立性检验显示CABYV种群近期可能发生了种群扩张或背景选择,并且负向选择可能是CABYV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本文较全面研究了CABYV的发生、危害与遗传结构及进化机制,可为新疆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黄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ainum Owen)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影响黄瓜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病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做了大量的研究,Wang等[2]对影响黄瓜枯萎病菌AFLP技术体系的多种因素作了探讨,得到了1种适合于黄瓜枯萎病菌AFLP分析的优化体系;Duan等[3]应用RAPD、ISSR和AFLP标记揭示出了西瓜枯萎病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菌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的方法对DNA聚合酶的来源及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DNA模板浓度、Tm(退火温度)、PCR反应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并从4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对来自河北、河南、辽宁等玉米主产区的44个菌株进行ISSR分析表明,ISSR标记在我国玉米大斑病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40.3%。聚类分析显示,在阈值为0.8时菌株被分为7个类群。对ISSR揭示的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交配型、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交配型间的关系密切,而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目标,以遗传多样性为原则,组建以提高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丰富度、在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和持久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成株抗性等多种抗性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控制技术体系。利用Yr10、Yr12、Yr13、Yr16、Yr26、YrC591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载体品种、Flinor 等持久抗性品种及中四等其它抗源材料育成一批综合性状优良、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品种和类型,其中2004年以来育成的10个品种产量性状有明显提高,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7.3%~28.9%。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及其在水稻抗病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基因沉默机制。RNAi作为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到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和植物抗病研究中。在抗病毒研究中,人为地将与病毒或宿主基因同源的双链RNA分子导入转基因植株,引起与其同源的基因发生沉默,达到抗病毒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RNA干扰的相关知识以及在水稻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的种群遗传结构,采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探针(AC)_(12)和(AG)_(12)构建苹果小吉丁虫微卫星文库,根据阳性克隆测序获得的微卫星侧翼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和开发苹果小吉丁虫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并利用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对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微卫星文库中的300个阳性克隆中筛选得到248个含有微卫星片段的克隆子,阳性克隆率为82.7%,其中完美型微卫星131个,占52.8%;不完美型90个,占36.3%;混合型27个,占10.9%,表明磁珠富集法开发新微卫星标记的效率较高。从获得的248个苹果小吉丁虫微卫星中筛选获得7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这7个位点在苹果小吉丁虫8个地理种群样本中的等位基因数为10~2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74~12.218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304~0.796。8个苹果小吉丁虫种群的观测杂合度为0.095~0.676,期望杂合度为0.469~0.755,Shannon指数为0.791~1.621,遗传距离为0.071~0.788。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7个苹果小吉丁虫种群之间遗传相似度较高,但其与辽宁省种群的遗传相似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分子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略介绍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其所需的分子标记和作图群体的种类;重点汇总了已构建的农作物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就农作物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品前 《江西植保》2005,28(1):21-25
杨树(Populus)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杨树基因工程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