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入侵植物豚草以种子进行繁殖,开展豚草结籽数量及果实特征的研究对于豚草的结实量估算及制定外来入侵植物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市龙潭山森林公园火车道旁的豚草为研究对象,对豚草植株的大小与雄头状花序数、结实量、总状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关系及果实、种子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豚草单株间雄头状花序数、结实量、总状花序数和分枝数差异巨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72.00%、227.55%、173.93%和174.76%。豚草雄头状花序数、结实量、总状花序数和分枝数与株高、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豚草结实量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状花序数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瘦果平均横径、纵径分别为1.944 mm、3.735 mm,变异系数分别为9.67%、14.92%;平均百果重0.366 9 g,变异系数6.83%;果实大小比重量差异更明显,果实形态差异较小。种子平均长、宽分别为2.937 mm和1.896 mm,变异系数分别为11.77%和10.37%;种子千粒重3.364 g,变异系数2.81%。该研究结果可为豚草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豚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有害入侵杂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基于其在中国的分布数据,结合气候、高程、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ArcGIS软件相结合模拟豚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豚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豚草适生区,其适生面积为2.31×10~6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4.10%。辽宁省东部、安徽省中部、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东部、湖南省东部、江西省及两广中部为豚草高适生区(适生值0.5)。ROC曲线分析法得出下面积AUC值为0.955,表明预测结果可靠。刀切法分析显示,最冷季度平均湿度和最湿季度湿度对豚草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0.89%和27.86%;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和土地利用类型有一定影响,贡献率依次为14.19%、8.05%、6.30%和5.93%;最冷月份最低温和坡向对豚草分布影响较小,贡献率分别为0.78%和0.20%。  相似文献   

3.
豚草卷蛾对豚草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调查豚草卷蛾的蛀食对豚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天敌昆虫——豚草卷蛾对豚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豚草卷蛾对豚草进行生物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裂叶豚草是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恶性杂草。本研究探索了植物源壬酸水剂对野外自然生长的三裂叶豚草的防治效果,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上旬两个时期,利用5%和10%两个浓度的壬酸水剂对三裂叶豚草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结果表明,北京地区8月上旬为三裂叶豚草现蕾期,此时施药不再有新出苗的植株结籽,为防除三裂叶豚草的最适时期。采用10%壬酸水剂,有效成分用量8 000g/667m2,喷液量80L/667m2进行喷雾防治,7d和28d的株防效分别达到94.9%和91.2%,结籽三裂叶豚草仅4.6株/m2,比对照减少了93.11%,单株种子数量为261.78粒,比对照减少了83.73%,产生的种子少,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豚草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有毒杂草,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量大,在我省许多县(市)的路旁、村旁、田旁、地旁以及苗圃、果园内都大量生长。由于其花粉对人有毒,豚草已成为对作物和人类共同有害的杂草。为探索豚草的生长节律和对其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适宜时间,笔者在南昌市郊区对豚草的生长情况、发育阶段进行了观察,使用草甘磷对豚草进行防治时间、浓度和人工铲草时间的除草效果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豚草的月生长情况及发育阶段1.3月上、中旬豚草种子开始发芽,少量出土,下旬出土较多。2.4月上旬豚草高l~scm,仍有少…  相似文献   

6.
百草枯、草甘膦对三裂叶豚草和艾叶豚草的防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和艾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恶性杂草,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还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近年来,发生面积在京郊一些地方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使用化学除草剂防治已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2006年选用20%百草枯AS和41%草甘膦AS对两种豚草的药效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恶性害草豚草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豚草是一种广泛传播的世界性害草,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豚草属植物起源于北美洲索诺兰(Sonoran)地区,该属约有15个种,豚草是豚草属植物中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杂草。约30年代末传人我国,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传播,蔓延。其花粉是人类“枯草热”又称“花粉病”的重要病源。它混杂并侵入农作物田如大麻、玉米、大豆等地和蔬菜地、果园、苗圃、牧场及风景旅游区,其危害特别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豚草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其传播、分布、危害和综合防治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一、豚草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据1989…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的入侵机制和传播规律,选取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上罗村一块5 m×5 m样地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距离尺度下该研究区内豚草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采用Ripley’s K函数和Taylor幂法则对该研究区内豚草的分布类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豚草强度出现一个黄色区域,其值超过0.025株/cm~2;豚草种群在0~1.2 m空间距离尺度上呈极强的聚集性分布,且随着距离尺度的增大,聚集程度增强;泰勒幂指数b的估计值为1.5477,大于1.0000,说明研究区豚草呈现明显的聚集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一种世界性传播的入侵杂草,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脱离了原产地生物因子的制约,种群迅速扩散蔓延。为有效遏制豚草种群的肆意扩张,20世纪80年代开始,邱式邦院士带领团队先后从北美、前苏联(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引进5种取食豚草的食植性昆虫,揭开了我国豚草生物防治的序幕。本文回顾了邱式邦院士在豚草治理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开启了我国入侵杂草生物防治的先河,也为我国入侵物种防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本文介绍了在继承邱式邦院士的工作基础上,豚草生物防治取得的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以进境转基因大豆中截获的豚草种子为材料,通过热水浸泡、浓硫酸处理、双氧水浸泡、高锰酸钾浸泡、赤霉素浸泡、低温处理、去除种皮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截获休眠豚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g/LGA、3.0%H2O2、3~5℃低温沙藏3个月、4个月和去种壳处理对休眠中的豚草种子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豚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太明显;3~5℃低温沙藏5个月可使豚草种子发芽率提高至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