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胡蜂总科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四川省过去记载有胡蜂5种。经整理本所胡蜂总科Vespoidea标本,发现四川省胡蜂共有50种,现列出如下。名字前有*号者为四川省原记载的种类,共5种;有**号者为国内新纪录,共11种;其余为四川省内新记录。胡蜂科 Vespidae  相似文献   

2.
胡蜂的色觉     
胡蜂辨别颜色的能力,至今尚不了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界胡蜂十分分散,且有蜇人习性,测之诸多不便。但我们在利用胡蜂为天敌昆虫的研究工作中,在蜂棚或温室内集中饲养了很多胡蜂,这就有了测试其色觉的方便条件。1983年我们对饲养的德国黄胡蜂(Vespula germanica(Fabricius)进行了色觉测试。  相似文献   

3.
胡蜂生物学特性和棉田利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蜂又称蚂蜂,多见捕食害虫,在我地区分布广,数量多。为了掌握它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76年开始对胡蜂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种类与特征胡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本地群居型胡蜂分属于两个亚科,即胡蜂亚科(Vespinae)和长脚胡蜂亚科 Polistinae)(Polistes sp.)群众称红蚂蜂。雌蜂体色棕红,体长21.5毫米,翅展37—44毫米;触角鞭节10节,黄褐色,脸面心脏形,黄褐色;中胸背板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基本明确了陕西省袭人胡蜂的种类和发生危害情况,确定了袭人胡蜂不同种类在陕西省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制定了分类检索表,描述了3种主要的袭人胡蜂和其它2种胡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蜂属社会性捕食昆虫,是一类有应用价值的天敌昆虫,其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尤具控制作用。在我国一些地区对其利用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目前主要用于棉田防治棉铃虫、造桥虫等。山西省运城地区沿中条山麓一带,分布有角马蜂Polistes antennalis Perez,为当地胡蜂中的优势种。1978年以来,开始在棉田利用其防治棉铃虫等害虫,并对其分布和生活习性等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腰胡蜂在广西南宁是一种常见的中型胡蜂,是胡蜂科的社会性天敌昆虫。于6月下旬野外摘取该蜂蜂巢,并对其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黄腰胡蜂蜂巢巢脾直径可达14 cm,有3个巢脾,共有巢房653个。其中,幼虫221房,占33.84%,卵257房,占39.36%,蛹121房,占18.53%,空巢房54房,占8.27%。巢中成熟蜂77只。产卵雌蜂与职蜂在体形上很难区别;6月下旬是该蜂繁殖高峰期,产卵数量大,随着时间推移,黄腰胡蜂的群体会不断增殖,呈现出有规律的年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赤眼蜂等寄生蜂类除虫是寄生蜂将卵产在害虫的卵或者幼虫的体内,致使害虫卵和幼虫逐渐死亡,达到除虫效果,虽有效但见效慢,并且用了几十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传统的胡蜂除虫是将胡蜂蜂群一直养在水果、蔬菜、茶叶等基地里,不移动胡蜂蜂群,除虫效果好但有安全隐患。可移动胡蜂除虫是利用胡蜂回蜂巢的习性,将胡蜂蜂群养殖在木箱或者铁纱网箱里,再将这些箱体连同里面的蜂群放在蔬菜、茶叶、水果等基地里,根据需要移动箱体,解决了安全隐患,达到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区快速、彻底、安全除虫的效果。笔者在广东互信生物科技公司和德宏胡丰养殖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和云南做了可移动胡蜂除虫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桃胡蜂是很多害虫的天敌 ,它可以捕食桃、李、苹果等果树的多种害虫 ,是一种很好的生防益虫。可近年来 ,由于桃胡蜂的群体过大 ,对一些果园的果实造成了严重为害 ,如 2 0 0 2年焦作市柏山乡苹果园的果实受桃胡蜂的危害率高达 2 0 %。桃胡蜂主要在果实近成熟期危害果实部位 ,而此时因临近采果 ,出于保证果实品质的需要 ,果园管理上已经停止用药 ,因此只有采取一些生防、人防措施进行防治 ,这里笔者就近年来的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1 驱除蜂巢在果实成熟之前 ,尽早除掉果园附近 2km范围内的蜂巢 ,这是防治桃胡蜂危害的最根本方法。但应根据当地…  相似文献   

9.
胡蜂助迁法     
1974年,河南省商邱地区开始人工助迁胡蜂防治棉田害虫,1975—1977年防治面积达40多万亩。 目前主要利用的蜂种是:亚非马蜂polistes hebraeus Fabricius和陆马蜂polis-tes(megapostes)rothneyi grahami,德国黄胡蜂vespe germanica(Fabcicius)正在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0.
黑脊背长脚胡蜂(Polistes fadwiges Dalla Torle)俗称王蜂,喜欢捕食鳞翅目幼虫,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胡蜂消灭害虫,我们于1978年10月至1979年4月,进行了人工控制胡蜂越冬的观察。试验蜂是1978年10月从山上和棉田助迁窝中采回166窝2100头,其中雌蜂1046头。由于雄蜂在1月中旬前与雌蜂交尾后相继死亡(对来年生殖影响不大),故只观察雌蜂的越冬情况。处理方法见表1,并以自然越冬蜂作辅助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温度差别,1979年2至3月共36次定时观测平均:土洞、室内、棉田保温越冬盒分别比大气温  相似文献   

11.
一、直翅目害虫蟋蟀科的黑油葫芦和黄油葫芦、蝼蛄科的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蝗虫科的稻蝗等 ,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焙干入药。蟋蟀功效利水 ,主治尿闭、水肿、膨胀 ,日用量2g~4g;蝼蛄功效利水通便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瘰疠、痈肿 ,日用量2g~5g;稻蝗主治小儿惊风、百日咳等 ,日用量5g~10g。二、同翅目害虫其中蝉科害虫河南有十几种 ,通常黑蝉和日本黑蝉羽化时的蝉壳入药作“蝉蜕”用 ;黑翅红蝉和褐翅红蝉的干燥虫体入药作“红娘子”用。蝉蜕味甘性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外感风热及…  相似文献   

12.
1983年起我团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使植保工作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高,每亩农药费用仅需2.23元。做法如下: 经普查发现我地区害虫的天敌有10多种,其中,中华草蛉为优势种,约占天敌总数的83%,其次有普通长脚胡蜂、七星瓢虫、青翅隐翅虫、大眼蝉长蝽、姬猎蝽、绒茧蜂、长扁食蚜蝇、食卵赤螨、食虫小花蝽、黄褐新圆蛛、黑斑亮腹蛛等。  相似文献   

13.
李铁生著,农业出版社1982年1月第一版,大32开本,255页,彩色图版Ⅳ。定价1.15元。胡蜂是常见的膜翅目昆虫,尤其在农村更为常见,在农、林、牧业及医学上或为益虫或为害虫,具有一定的经济重要性。但过去我们对其形态、分类、生物学、生态学、利用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少,致使对这一类群昆虫的认识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近年来,随着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的深入与扩展,在我国的一些省区开展了对胡  相似文献   

14.
菱角萤叶甲及其防治杨文成(湖北省孝感师专孝感432100菱角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其营养价值高,既是佳蔬,又是良药。菱可清暑泄热,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等。其茎、叶柄、果柄长期煎汤服用,因含醇浸提液,有治疗子宫癌和胃癌的作用。菱蒂主治青年扁平疣;菱叶...  相似文献   

15.
原野华丽蜾赢Delta campaniformecsuriens(Fabricius)膜翅目胡蜂总科蜾赢科,捕捉鳞翅目幼虫用以繁殖后代,属天敌昆虫,在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成虫大体黄褐色,雌蜂体长约20毫米,头背面观横形,比胸窄。头顶、后头与复眼黑色。面和颊黄色。上颚刀状,长而尖,褐色。触角黄褐色,末端数节黑褐色。胸部短,背面观椭圆形,前端平截。前胸背板、后小盾片和中胸前侧片上部黄色。中胸肯板前半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加速蚁狮发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蚁蛉属脉翅目 Neuroptera,蚁蛉科 Myrmeleonidae。其幼虫通称虫狮,多潜藏于细土或细沙内,做成一个倒圆锥形陷井,以捕捉过往而落进陷井的蚂蚁或其他节肢动物为食。在我国早已有蚁狮作药用的记载,可用以治疗小儿惊厥、癫癎、中风、疟疾、便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严重发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治理对策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陵地区属稻飞虱常发、重发区。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本地区常年发生偏重的原因,并通过防治实践提出了改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治第三代为7月上、中旬主治第二代的“压前控后”治理对策,并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Pogostemon cablin(Blance)Benth.,以叶、梗入药,味辛,性微温。芳香化湿,和胃止吐,祛暑解表。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期的发热身困,胸闷恶心,鼻渊,手足癣。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宋代引入我国,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广藿香分为石牌香、高要香、湛江香和海南香。广藿香在海南省万宁市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广藿香青枯病,能造成广藿香大量死株,威胁到广藿香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川西稻田二化螟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平原为稻麦(油)两熟制的一季中稻区,其中杂交稻面积占70%以上,二化螟是最主要的害虫。 吴成德等(1984)曾提出狠治秧田、压上挖下的防治策略。后经作者多年验证,并对局部三、二化螟混发区的对策作了补充,形成如今的“一代主治秧田和早栽本田,压一控二,挑治二代;三化螟主发区,一代主治二化螟,二代主治三化螟,兼治其它病虫”策略。 本区二化螟仅有两代为害,由于第一代  相似文献   

20.
烯唑醇原是一种杀菌剂,主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笔者1993年应用烯唑醇在花生田进行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防效与多菌灵相仿.但意外发现,烯唑醇有明显降低花生株高、控秧旺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