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贵港、梧州、防城、钦州4市洪涝灾后病虫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秀珍 《广西植保》2001,14(4):24-26
20 0 1年 7月上中旬 ,广西连续遭受第 3、第 4号强台风的袭击 ,全区普降大雨 ,局部大暴雨 ,造成了洪涝灾害。现将广西贵港等 4个市的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受害情况汇报如下。  贵港市 :1 受灾基本情况 :  农作物受灾面积 1 2 .1 1万 hm2 ,成灾面积 8.81万hm2 ,绝收面积 3.2 0万 hm2 ,其中粮食受灾面积 1 0 .32万 hm2 ,成灾面积 7.87万 hm2 ,绝收面积 2 .9万 hm2 ,减收粮食 1 7.4万 t。粮食受灾面积中早稻受灾面积最大 ,达到 9.73万 hm2 ,成灾面积 7.63万 hm2 ,绝收面积 2 .60万 hm2 。损失稻谷 1 6.1万 t。受淹晚造秧田333.3…  相似文献   

2.
旱灾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稳定和提高粮食总产量,分析旱灾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根据1970-2008年甘肃省旱灾受灾面积及粮食产量资料,运用减产系数法估算出因旱灾所损失的粮食产量;运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出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结果表明:旱灾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70-2008年间旱灾受灾、成灾面积、成灾率...  相似文献   

3.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1950—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旱涝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变化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显著增多,是历年灾害受灾面积平均值的1.4倍。就空间分布而言,旱涝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在各区域影响程度不同:华东区、东北区和华中区旱涝并重,华北区和西北区主要以干旱为主,西南区主要以洪涝为主,其中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是华北区,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1.09%;洪涝最严重的是华东区,所占比例为7.19%。  相似文献   

4.
旱灾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旱灾虽然有一定的控制,但仍不断发生,对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总结了自1999年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旱灾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的影响。同时收集了1978-2008年来全国旱灾的土地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成灾率,以及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相关数据,分析农业受旱灾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近年来我国旱灾有加重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EMD的我国受旱面积波动的多时间尺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干旱及旱灾频繁发生的国家,近年来干旱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中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析了1950-2006年全国干旱灾害受灾面积波动情况。结果表明:(1)干旱灾害受灾面积存在准3年、准8.5年、准14年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波动;(2)各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振荡的贡献率中以准3年时间尺度的受灾面积振荡的贡献最大,说明干旱灾害受灾面积波动以准3年时间尺度为主;(3)从各时间尺度的振荡来看,大致分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干旱灾害受灾面积的波动频率较慢,周期长,振幅大;80年代中期以后,波动频率变快,周期缩短,振幅减小;而90年代中期之后,振幅又有所增加。从各时间尺度振荡的趋势看,干旱灾害受灾面积仍处在增加阶段;而且近年来干旱灾害受灾面积振荡的幅度增大,说明干旱灾害强度加剧,频度增加。因此,应认识和了解旱灾发生和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的防治,尽可能减小旱灾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针对春季农作物风沙灾害监测快速、准确的要求,提出了农作物风沙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以2009年4月阿克苏市风沙灾害为例,基于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对阿克苏市农作物风沙灾害前后和恢复期的NDVI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利用同时期正常年份的NDVI变化确定农作物受灾阈值,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受灾农作物的面积。结果显示:阿克苏市农作物风沙灾害前后和恢复期,农作物NDVI最大值从0.36增大到0.73,占农作物总面积比例最大的NDVI值从0.08增大到0.11;阿克苏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2697.07hm2,负向-正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35.16%,正向-负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3.06%,负向-负向型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1.78%。该方法对农作物受灾面积的提取精度为98.24%,是一种方便、高效和实用的农作物风沙灾害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宁夏自然灾害综合分区及多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宁夏1978~2007年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灾害、风雹灾、霜冻灾害、病虫灾害及其他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伤人口)、牲畜伤亡、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粮食减产、经济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及同期物价指数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定量化模型,在灾害等级划分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将宁夏自然灾害分...  相似文献   

8.
水旱灾害对农田景观动态的影响--以松嫩平原农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地形、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农安县农业发展受水旱连害、水旱相互消长和水旱并害,并且水旱灾害的波动幅度较大,旱灾受灾面积整体上大于水灾受灾面积。水旱灾害对农田景观的影响具有相关的作用机理。通过农安县降水和水田面积、降水和水灾面积以及水灾面积变化对水稻田面积变化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灾面积变化是引起农田景观动态的直接因素,而且水田景观变化滞后于水灾的变化,这种滞后性反过来又加剧了农业旱灾的发生。通过水旱灾害对农田景观动态的影响,说明该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近60 a来内蒙古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蒙古地区41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世界气象组织等推荐的9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克里金插值法、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近60a来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周期规律和气象灾害效应。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近60a来出现了干燥化趋势,即伴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各极端降水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以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下降最为明显。各极端降水指数倾向率在空间上大体呈现出从东西部向中部递减的规律,大都以集宁、呼和浩特、通辽和新巴尔虎右旗为低值中心。各极端降水指数的最大概率突变年为1995年,此后出现了不显著下降的趋势。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存在3~5 a、14~17 a、20 a左右的周期变化。除连续无雨日数外,各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内蒙古极端降水变化导致该区旱灾与风灾增多加重,草原沙漠化加强,洪灾与低温冻害减少减轻,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旱灾与风灾预防。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投影降维思想,构建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18地市的农业旱灾风险总体上呈现出西南到东北风险性降低的空间特征;1988-2012年间农业旱灾的综合风险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综合抗旱能力稳步提升,危险性波动最大,脆弱性波动最小,暴露性则呈现出阶梯下降的特点,各功能层对旱灾风险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脆弱性、暴露性、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河南省农业旱灾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