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利用1951-2010年的降水和温度,通过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数变化趋势、干旱站次比和连旱频次,分析了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结合牧草产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对牧草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整体上趋于干旱化,干旱区域有扩大趋势。近30年下游干旱化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石羊河流域干旱导致牧草减产,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数每减少一个点,牧草产量每公顷减产149.24kg。不同月份的干旱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4月份的干旱对牧草生长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以日均气温(x1)、日均相对湿度(x2)、日均风速(x3)、日太阳辐射总量(x4)、日均大气压(x5)、0~100 cm土壤日均含水率(x6)及0~20 cm土壤日均温度(x7)为模型影响因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枣树耗水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缺省因子法分析了枣树耗水量对各因子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 )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相关系数 r=0.9789),不仅能够定量预测枣树耗水量(平均相对误差为6.40%),而且能够从机理上解释各因素对耗水量的影响;枣树耗水量对太阳辐射能量、土壤含水率和温度这3因素最为敏感(敏感性指数分别为3.24、2.18和2.09);基于缺省因子法的枣树耗水敏感因素排序(x4> x1> x6> x3> x7> x2> x5)与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结果(x4> x1> x6>x3> x7> x5> x2)基本一致,尤其在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别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27日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中心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同期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数据,对空气质量时间分布状况进行评价,分时段分析空气质量指数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二级(良)天气是呼和浩特市主要空气质量特征,占总日数的61.6%;主要污染物为PM10,贡献率达40.9%;大部分污染物年内分布呈双峰型曲线,波谷出现在6-8月;四季中,以冬季污染最为严重,春秋季次之,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气象因子对大部分污染物IAQI有显著影响,气温和日照时数与SO_2、NO_2、PM10、CO与PM_(2.5)的IAQI呈极显著负相关,与O_3的IAQ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对NO_2、CO、O_3与PM_(2.5)浓度影响显著;除与O_3的IAQI相关性较差外,降水与风速与其他5种污染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气象因子对AQI影响在不同时段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供暖期与非供暖期。影响AQI的主要气象因子冬季为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春季为气温、最大风速和日照,夏季为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和日照,秋季为气温、降水和风速,供暖期为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非供暖期为气温、降水、最大风速和日照。供暖期气温对AQI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燃煤量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西部地区人工牧草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因素和产量的动态,运用统计学原理分别建立了人工牧草产量与各环境因子及多因子回归模型,采用最优化原理期望值系数法对影响人工牧草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水-热指数建立人工牧草产量积累的农业气象模式。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北省1981-2007年冬小麦产量资料和冬麦区23个农业气象站点冬小麦全生育期观测资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冬前各生育期、北部麦区起身期、中南部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下降,其他发育期平均气温升高;各发育期平均日照时数减少;降水总量冬前增加,冬后减少。冬小麦冬前生育期延后,冬后生育期提前;播种-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延长,其他发育期缩短,实际生长天数变化不大。不同生育期内气象要素对冬小麦发育进程和产量影响不同:气温是影响发育进程的主要气象因子,各发育期内均有较大影响;降水对返青后发育进程影响较大;日照主要影响灌浆成熟期。北部麦区气象产量主要受冬前分蘖期、越冬期、起身-拔节期的气温,开花-成熟期的气温和日照,拔节-抽穗期的降水量影响;中南部麦区气象产量主要受全生育期降水量(以返青-抽穗期最为突出)、开花-成熟期的气温和日照影响。  相似文献   

6.
陇东塬区气象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回归积分法分析了陇东塬区地温、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影响着冬小麦生育的全过程,温度对冬小麦的越冬和成熟期影响较大,气温对产量的影响比地温更为显著。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1年~2010年,秭归县气象局以定点定园定树的方式,在无人工灌溉条件下,对果实膨大规律及同期同区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脐橙果实膨大与综合因素呈正态分布,与各单因子呈二次曲线关系.该研究结论定性定量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脐橙果实膨大生长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并指出了各因素的主要受害症状及预防措施对现实生产具有较高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咸阳苹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咸阳12个(区)县自楚站到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温度、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咸阳苹果产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降水、日照减少;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气侯变化对苹果生产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变暖使得果树物候期提前;暖冬导致病菌孢子和虫卵的越冬基数...  相似文献   

9.
用常规气象资料及牧草资料,按海拔高度的分布,分别分析了甘肃省甘南自治州天然草场不同区域的气象条件与天然牧草产量间的关系,用牧草关键生育期的气温和降水发海拔高度分区建立产量预报模式,由计算机输出牧草单产分布预报图。  相似文献   

10.
渭北旱原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渭北旱原长武地区冬小麦产量与农业气候因子变化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地温是影响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出苗期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分孽~越冬、返青~拔节、灌浆~乳熟期地温对产量影响更大。该地区近50年来年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降水总量总体有减少趋势,波动较大;且在播种~出苗期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极值出现几率增加,而在返青~拔节期地温有增加的趋势,且2000年后增加幅度增大。因此,在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下,随着气候变暖和降水量减少及波动性增加,将会导致未来冬小麦产量的波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民勤荒漠区气候特征对瓜类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勤县西沙窝 1 961 - 2 0 0 0年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显示 ,该地区终霜期在 3月上旬 - 5月中旬 ,其中 4月份频次最高。40年以来 5 - 8月总降水量、相对湿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日照时数和积温逐渐减少 ,90年代日照时数是 60年代的 78.2 % ,积温为 91 .2 % ;从 5月到 8月月平均降雨量逐步增大 ,相对湿度逐渐上升 ,日平均温度 5 - 7月上升 ,8月开始下降。 6- 8月阴雨天 ,晴天 (有露 )和晴天日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表明 ,6月份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气温和相对湿度较低 ,7月份两者均有所上升 ,2 0℃左右温度和高湿环境持续时间较长 ,8月份气温有所下降 ,而相对湿度较高。对照瓜类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特点认为露地瓜类作物适宜播种期为 5月初 ,7月的阴雨天和转晴后的最初晴朗夜间是多种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最适宜时期 ,而日照时数的明显降低可能影响厚皮甜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皇甫川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利用该流域1961—2000年生长季(5~9月)的降水、气温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深入分析作物生产对旬尺度降水、气温变异的响应。研究表明,排除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皇甫川流域农作物生产对旬尺度降水、气温变异有明显响应,但不同农作物的响应程度不同,同一种农作物对不同旬的响应亦不同;8月上旬降水量的丰缺对糜黍、玉米、薯类和谷子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有明显正效应,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水量的多少对高粱的气候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5月中旬最高气温和7、8月份各旬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升高,都可能使农作物的气候产量不同程度降低。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生长季(尤其是7、8月份)旱作区的田间管理,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稻纹枯病预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纹枯病16a流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稻纹枯病的流行强度,主要受发生前的1月上旬雨量,1月下旬、4月下旬相对湿度或发生期间的6月下旬温雨系数,7月中旬降雨积数以及8月中旬上候温湿系数所决定。根据这些因子进行列联表法和回归模型法预测稻纹枯病流行强度,回测符合率高,试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云杉无性系物候期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张掖市龙渠青海云杉(Picea carassifolia)种子园内无性系7年的物候观测,运用ex-cel软件,对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三个关键气象因子与青海云杉无性系花芽开放期、花粉飞散盛期和叶芽开放期三个重要物候期进行相关及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无性系花芽开放期,与四月上旬的平均温度、≥0℃积温极显著相关,与四月上中旬的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显著相关,温度是影响青海云杉无性系萌芽的主要气象因子;2)青海云杉无性系花粉飞散盛期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平均温度、≥0℃积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极显著相关。3)青海云杉无性系叶芽开放期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温度、≥0℃积温和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cutworm attack levels for the years 1906 to 1979 have been estimated on a scale from 1 to 11 for Denmark as a whole. By means of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the attack levels were related to monthly values of ordinary climatic variables. A resulting model of 8 variables could account for 64% of the total variation of attack level. The model showed a reducing effect on attack level of the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late winter and during May. For June, July and August the reducing effect of the numbers of precipitation day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Soil moisture as a mortality factor for larvae and pupae is suggested as the reason for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late winter and May, while rain in the summer may decrease flight, mating and oviposition of the adults.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高寒草地针茅牧草黄枯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西北针茅牧草(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兴海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12年来表现为显著提前的趋势,平均每年提前1.4 d;牧草黄枯期与日平均气温≥0℃的终日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9月中旬平均温度的显著升高牧草黄枯期提前;兴海9月上中旬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日照时数的增加使牧草提前黄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温度对西北针茅牧草黄枯影响最大,温度每上升1℃,黄枯期分别提前5.0 d和1.0 d。  相似文献   

17.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依靠气流传播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明确气象因子对小麦叶锈菌越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全国698个气象站点7月-8月最热10 d的日均温和平均日最高气温进行回归分析,对7月-8月0 cm平均地温、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进行空间插值,提取了93个小麦叶锈菌越夏调查点的气象数据,再与调查点小麦叶锈菌能否越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叶锈菌越夏与7月-8月最热10 d日均温和最热10 d平均日最高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 0.05),结果为小麦叶锈病的越夏区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试验观测数据为依据,阐明了牧草生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采自阿尔泰山南坡东段正格采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对比宽度年表,按照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步骤,提取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序列(δ13C)和去趋势序列(DS)。分析表明:阿尔泰山南坡东部近160 a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δ13C变化于-22.8‰~-25.4‰,平均值为-24.0‰,变差系数-0.017。相关分析表明:正格采点树轮宽度序列对各气候要素相关不显著;树轮去趋势序列(DS)对前期气候因子的响应也不敏感;在生长季内(5~9月),树轮去趋势序列(DS)与富蕴气象站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树木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与树轮去趋势序列(DS)显著正相关,6~7月平均最高气温与去趋势序列(DS)相关达到0.611(P<0.000 001);与生长季内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6~7月相对湿度与去趋势序列(DS)相关最高(r=-0.493, P<0.001),与7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r=-0.459, P<0.01)。生长季内的平均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对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δ13C的响应最为敏感,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木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因子为6~7月的平均最高气温,降水对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影响不大,相对湿度对树轮稳定碳同位素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寒地春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的田间消长规律,采用棋盘取样法对黑龙江省西北部春油菜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997年春油菜菌核病菌田间子囊盘于6月中旬始见,之后其数量出现快速增加,并分别在6月29日、7月8日及7月26日至8月2日间出现3次高峰期。1998年分别在6月24日和7月9日出现2次高峰期。2003年出现3次高峰期,分别在6月30日、7月10日至7月25日间以及8月5日。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研究表明:3天内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降水量以及10天内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降水量是影响田间子囊盘数量的主要因素。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子囊盘数量消长的逐步回归模拟方程和BP神经网络系统模型,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拟合度分别为0.905和0.9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