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乙烯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选用溶血空斑试验、血清溶血素检测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和碳粒廓清试验,分别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不同角度研究了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结果表明,乙烯利67~268 mg/kg bw各剂量组的小鼠足跖肿胀程度、溶血空斑对数值以及半数溶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PP<0.05)。结果提示,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催熟番茄应用现状及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山东省8个地市番茄生产中利用乙烯利催熟现状,针对番茄生产中使用乙烯利存在的问题,设计乙烯利对番茄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剂量,探讨乙烯利不同使用方式对番茄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花梗处理方式对番茄成熟品相和品质的影响最小,正常使用剂量情况下Vc含量降低4.35~5.89%,番茄红素含量降低8.77~9.7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2.45~3.17%;随着使用剂量的提高,对番茄成熟品相和品质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3.
王异  樊毅 《植物医生》1999,12(4):39-39
通过在柑桔树上喷施乙烯利,促进柑桔落果,从而断绝柑桔大食蝇的产卵场所,使其断代,以达到逐步根除柑桔大食蝇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40%乙烯利2.试验方法:该试验设三种不同浓度的处理:①40%乙烯利150倍;②40%乙烯利200倍;③40%乙烯利250倍。每处理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定2株成年柑桔树,另设2株喷清水作对照,各种处理随机排列,用高压喷雾器从树冠上部向下均匀喷雾。施药时为晴天。3.施药时间:1997年7月10日4.试验地点: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管理站果园5.调查方法:施药后1天…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含量最新国家标准化学滴定分析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化学滴定法测定乙烯利含量过程中,化学试剂氢氧化钠的纯度(即杂质NaCO3)对乙烯利含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对试剂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体内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测定乙烯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分别检测了乙烯利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3个实验组的微核发生率(6.13‰、9.13‰、11.25‰)与阴性对照组(2.88‰)比较,差异极显著(PP<0.05)。表明乙烯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
7.
催熟番茄中的乙烯利残留量及产品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研究了不同催熟处理方式和不同处理浓度对番茄果实中乙烯利残留的影响,以及番茄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采用乙烯利田间催熟和浸果催熟两种方式,并选择不同处理浓度,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浸果催熟番茄中乙烯利残留量普遍较高,处理浓度在4 000 mg/L时已达1.98 mg/kg,而当处理浓度在6 000 mg/L时,无论是田间催熟或浸果催熟,乙烯利残留量均超出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值(2 mg/kg),分别为2.29、3.14 mg/kg。以2 000 mg/L乙烯利溶液浸果催熟后,番茄中番茄红素、Vc、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下降55.6%、13.6%、13.6%和7.1%;而有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揭示高浓度乙烯利催熟会导致番茄中乙烯利残留量超标,经乙烯利催熟后番茄品质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传导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室培养空心莲子草,植株经草甘膦与乙烯利混合处理后,测定对植株的抑制作用和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结果表明,加入乙烯利(100 mg*L-1)后草甘膦(300mg*L-1)对地下根茎抑制率比对照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植株经乙烯利喷雾处理后,基芽、地下茎和根系中14C-草甘膦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56、1.75和2.35倍.放射性成像图显示,植株地下茎与根系中14C-草甘膦传导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GC)测定番茄中乙烯利残留的方法。番茄样品经甲醇-盐酸溶液(V/V=95∶5)提取,无水乙醚萃取,重氮甲烷衍生化,采用GC-NPD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2.85%~97.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9%~4.38%(n=5),乙烯利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5 86mg/kg。该方法的杂质干扰少,准确性和灵敏度高,能快速测定出番茄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气候室培养空心莲子草,植株经草甘膦与乙烯利混合处理后,测定对植株的抑制作用和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结果表明,加入乙烯利(100mg·L~(-1))后草甘膦(300mg·L~(-1))对地下根茎抑制率比对照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植株经乙烯利喷雾处理后,基芽、地下茎和根系中~(14)C-草甘膦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56、1.75和2.35倍。放射性成像图显示,植株地下茎与根系中~(14)C-草甘膦传导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采用3种浓度乙烯利溶液(0、100、200 mg/L)分别对甘蔗新台糖22号(ROC22)、桂糖17号(GT17)和新台糖10号(ROC10)在下种前进行10 min浸种处理,测定根系中的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活性、叶片水势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蔗根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大量积累,100、200 mg/L乙烯利浸种处理的ROC22和ROC10蔗根有较高的多胺含量(Spm、Spd、Put),而GT17则有较低的值,并且都有较低的多胺氧化酶活性;同时100、200 mg/L乙烯利浸种处理减缓水分胁迫时蔗叶组织水势的下降程度,尤以200mg/L乙烯利处理效果最好。试验表明乙烯利浸种可提高甘蔗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0、5、10、15、20 mmol·L-1)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研究了钙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减缓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适宜浓度的钙(5~10 mmol·L-1)能减缓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促进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10 mmol·L-1 Ca2+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玉米拔节期对1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喷施200 mg/L的乙烯利,探讨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节间伸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后,除郑58、L6M、K12、豫自87-1和8085泰5个自交系各性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自交系表现为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基部第3、4、5节间长度缩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4)与脱落酸(ABA)的比值降低,ABA含量升高,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GA4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形态指标(株高、穗位高和第3、4、5节间长度)和内源激素(IAA含量、ABA含量及GA4/ABA比值)均存在很大差异,相对变化百分数从6.41%到102.64%不等。各指标均能反映出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对乙烯利的敏感性,其中,敏感性相对较强的有昌7-2、浚928、Mo17和丹340;相对较弱的有郑58、L6M、K12、豫自87-1和8085泰。  相似文献   

14.
试验先分别采用0,0.5,1.0,2.0和4.0 mg/ml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处理二叶一心的黄瓜幼苗,再于10%PEG中渗透胁迫处理3 d,以研究渗透胁迫下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够提高渗透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诱导SOD、POD和CAT活力的上升,延缓MDA的积累,从而有效缓解渗透胁迫对黄瓜幼苗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BOI(Botrytis Susceptible 1 Interactor)基因敲减(knock-down) 株系、过量表达株系以及烟草瞬时表达系统,研究了BOI 基因在细胞程序化死亡(PCD)中的作用以及BOI 蛋白中RING 和WRD 结构域的功能。结果表明,BOI 基因的表达下调导致抗氧化胁迫能力下降,弱化了对活性氧介导的PCD 抑制作用;BOI 过量表达或瞬间表达可以增强对活性氧介导和α-吡啶甲酸诱导的PCD 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BOI 蛋白中的RING 结构域是BOI 抑制PCD 所必需的,WRD 结构域与BOI 对PCD 的抑制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17.
Pesticides may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leading to generate free radicals and alternate antioxidant or 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nzyme system.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toxicity of chlorpyrifos toward male mice and the oxidative stress of the sub-lethal dose (1/10 LD50) on the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 (LPO), reduced glutathione content (GSH)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catalase (C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an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activities. Also,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vitamin C (200 mg/kg body weight, bw) 30 min before or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chlorpyrifo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D50 value of chlorpyrifos was 134.95 mg/kg bw.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13.495 mg/kg chlorpyrifos significantly caused elevation in LPO level an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CAT, SOD and GST. However, GPx activity remained unchanged, while the level of GSH and G6PD activity were decreased. Vitamin C treatment to chlorpyrifos intoxicated mice decreased LPO level and GST activity, normalized CAT, SOD and G6PD activities, while GSH content was increased. We conclude that vitamin C significantly reduces chlorpyrifo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mice liver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pre-treatment with vitamin C is better than the post-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