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上的重要病害,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该病害的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以山茶炭疽菌中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SNF1蛋白复合体的核心组分CcSnf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山茶炭疽菌的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对环境胁迫因子的响应、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致病力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山茶炭疽菌CcSnf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719个氨基酸,含有一个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一个泛素相关结构域和一个腺苷酸感应器结构域。CcSnf1是果生炭疽菌CfSnf1和胶孢炭疽菌CgSnf1的高度同源物。该基因的敲除体菌丝生长减慢,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对不同碳源、细胞壁完整性因子和渗透压胁迫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侵染早期阶段的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受影响,随后CcSnf1的敲除体对油茶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明显减弱。本研究表明CcSnf1在山茶炭疽菌的菌丝生长、产孢、胁迫因子响应、对特定碳源的利用和致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辣椒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西南宁市采集辣椒炭疽病果实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鉴定,选择引起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之--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不同温度、pH、湿度、光照和营养中,该菌的菌丝体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菌丝体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在光暗交替下可促进产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100%和100%+水滴中能萌发,在100%+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99.5%,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辣椒煎水和辣椒煎水+蔗糖可促进附着胞形成,附着胞在辣椒煎汁中形成率最高,达到90%.  相似文献   

3.
芽胞杆菌Bacillus sp.SM905是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一株活性细菌,为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对铁皮石斛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对SM905进行种属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插片法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SM905发酵上清液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其防效。结果表明,SM90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不同稀释倍数的SM905发酵上清液对胶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5倍稀释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97.89%,2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也达90%左右。处理组残留胶孢炭疽菌气生菌丝表现为畸形、空洞、色素积累等,基内菌丝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SM905发酵上清液不影响胶孢炭疽菌孢子的萌发率,但是导致萌发后的菌丝生长稀疏、膨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M905粉剂100倍液间隔7 d喷施2次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的防效为80.74%,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本研究表明,芽胞杆菌SM905可以作为铁皮石斛炭疽病生物防治用生防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采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葡萄灰霉菌可在田间潜伏侵染,采后由健康果实携带进入销售市场,该菌的显著致病症状为果实软腐和脱落。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ar)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相比,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潜伏侵染优势,而且具有较强的低温(4℃)条件下的致病优势。4℃低温下灰霉菌在寄主葡萄体外和体内分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力均显著高于以上各菌,而在25℃下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该2种温度下灰霉菌接种果实后的症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5.
 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和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以不同的机制侵染甜瓜果实。匍枝根霉侵染时,菌丝分泌大量的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迅速消解组织中胶层,引起细胞电解质外渗、质壁分离和软腐。菌丝在胞外和细胞间隙生长,不能穿透细胞壁。半裸镰刀菌侵染甜瓜果实时分泌高活力的果胶甲酯酶、果胶裂解酶类(PML)和纤维素酶(Celulase)而缺少果胶水解酶类,菌丝不能迅速消解中胶层,但以直接穿透细胞壁方式侵染组织细胞。这两种病原对甜瓜不同的致腐方式是由它们不同的外泌胞壁降解酶种类和酶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烟草低头黑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烟草低头黑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山东潍坊一带烟区。经过对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和寄主范围测定,鉴定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新变型——辣椒炭疽菌烟草变型(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tler & Bisby f. nicotianae G. M. Zhang & G. Z. Jiang f. nov)(烟草低头黑病菌)。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调查了海南省海口、琼海、万宁、儋州等市(县)的辣椒炭疽病的发生与病情,对采集的样本分离出的7株纯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通过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病原菌菌丝和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DM4-2和DZ1-3为黑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菌株NP3-9、NP5-3、DZ2-7、HN5-11和HN2-6均为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各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显示,相对于菌丝,其病菌孢子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更高;相对于胶胞炭疽菌,黑点炭疽菌菌株DM4-2和DZ1-3对嘧菌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炭疽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人参炭疽病,给人参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选取分离自我国吉林省栽培人参上的两种炭疽菌人参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和线列炭疽菌(C. lineola),通过平板培养,测定了它们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炭疽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 ℃,最适生长pH值均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两种菌的菌丝生长。其中,人参生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V8汁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硝酸钾;线列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硝酸铵;两种炭疽菌对13种药剂敏感,咯菌睛、戊唑醇、抑霉唑、多菌灵、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甲基硫菌灵8种药剂对两种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好,EC50值均小于5.0 μg·mL-1。咯菌睛、戊唑醇、抑霉唑、多菌灵、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甲基硫菌灵8种药剂对两种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好,EC50值均小于5.0 μg·mL-1,其中咯菌睛抑菌活性最强,EC50值均小于0.1 μg·mL-1。两种炭疽菌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线列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较高,EC50值小于0.1 μg·mL-1,而人参生炭疽菌对该药剂的敏感性相对较低(EC50值高于200 μg·mL-1)。该结果为人参炭疽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及其田间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柑橘生疫霉引起的月季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疫病是广州地区新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其发生与温度密切相关。病原菌被鉴定为柑橘生疫霉(Phytophthora citricola Saw.)。田间观察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不同的月季品种上致病性差异很大,主要为害在广州地区生长速度快的品种——金奖章(Golden Medal)、玛德隆(Madelon)。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瑞毒霉锰锌和硫酸铜对控制该病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番木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及其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0~1992年,通过对外观无病和无伤口的健康番木瓜果实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及贮藏期发病调查,探明在我国海南省各种植区,番木瓜果实的果皮中均存在多种真菌的潜伏侵染。其中以Colletotrichum gloeoasporioides发生最普遍,致病性最强。其次Trichoderma sp., Alternaria sp.和Fusarium sp.,不同气候类型区,潜伏真菌种类相似,但潜伏菌量有差异,以雨量充沛,温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潜伏菌量为最高,潜伏真菌集中于果蒂附近。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海南13个地区分离获得的17个Colletotrichum musae分离菌系经测定,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孢子萌发均以30℃为适温,pH值6~7为最佳条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而孢子萌发最佳碳源则是蔗糖,5种碳源都可提高孢子萌发率;自然光照(12h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30min紫外照射可使分生孢子致死。17个菌系菌落形态特征、菌丝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均有很大差异,其中以屯昌3、文昌4、琼山1和万宁1等菌系的菌丝生长快,而临高1、昌江3和昌江6则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12.
 明确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等研究,证明该病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丝生长及产孢适宜温度20℃~28℃,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4℃~32℃,菌丝致死温度49℃处理10 min;菌丝生长适宜pH 6~10,产孢适宜pH 4~8,孢子萌发最适pH 8;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与产孢,连续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量由少到多培养基顺序为CA、PCA、PDA、CMA、OA,而PDA上产孢最多;刺伤接种,病菌可侵染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等植物。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C. cassiicola,病菌易产孢,寄主广,潜育期短。该病菌侵染黄脉爵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苏和海南省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5个辣椒炭疽病菌单孢菌株,根据孢子形态鉴定其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capsici,其中C.gloeosporioides占总菌株数的64.4%.筛选出甘油琼脂(AEA)培养基和水琼脂(WA)培养基,分别作为产孢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适宜培养基.通过孢子萌发法测定2种病原菌45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范围在0.009~0.091μg/mL之间,平均EC50为(0.047±0.040)μg/mL.其中29个C.gloeosporioides菌株和16个C.capsici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51±0.047)μg/mL和(0.041±0.024)μg/mL.研究发现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草酸对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草酸对核盘菌的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对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酸碱性非缓冲基质(水琼脂)和酸碱性缓冲基质中,抑制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50和700μg/mL。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浓度为300~500μg/mL的草酸对盾壳霉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草酸为唯一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在酸碱性非缓冲的条件下,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草酸浓度为25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则停止生长。在酸碱性缓冲的合成基质中,草酸浓度为100~4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1500~2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含草酸钙的混浊培养基(以草酸为唯一碳源)上,盾壳霉菌落区域形成了透明圈。上述结果说明盾壳霉能忍耐一定浓度的草酸而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且这种真菌可能对草酸分子具有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杭白菊枯萎病是杭白菊重要病害之一,枯萎病的爆发对杭白菊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明确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初步鉴定杭白菊枯萎病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a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链霉菌1628代谢产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22%和4.70%(体积浓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代谢产物原液14和28 d后,其对杭白菊枯萎病的保护效果、治疗效果分别为52.84%和42.85%、19.23%和30.16%。说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的代谢产物对杭白菊枯萎病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   总被引:90,自引:5,他引:8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lk) Boed.,局部地区同时存在Curvularia inaequalis(Shear) Boed.,但以前者为主要。弯孢菌C.lunata生长适温为28~32℃,对pH适应范围广。玉米叶片浸汁可以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生长。干燥条件下,病原菌在植株病残体上可以安全越冬,成为次年田间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形态为多态型,但单孢分离后代仍保持孢子的多态型,致病性无变化。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强致病力菌株存在于北京及周边地区。人工接种鉴定120份玉米品种(组合)、自交系,材料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抗性较好材料有农大108、中玉5号、高油115等及自交系CN95、CN165等。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好,13叶期极为感病,因此弯孢菌叶斑病属于成株期病害。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为供试菌,研究不同白薇提取液浓度对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率、菌丝体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培养液电导率的影响,并观察测定白薇提取液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白薇提取液能够抑制意大利青霉的孢子萌发,在浓度为50.00 mg·mL-1时,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达95.43%,此外,白薇提取液还能增强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降低菌丝体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果实病斑直径。白薇提取液主要是抑制意大利青霉孢子的萌发、破坏细胞膜结构以及降低能量代谢酶活性,从而扰乱意大利青霉正常生长,减少脐橙青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腐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研究小麦根腐叶斑病菌(Bipolars sorokiniana)在不同条件下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结果.小麦根腐叶斑病菌的孢子可在pH2.2-12.4的磷酸缓冲液中萌发,萌发的温度范围为3-39℃,最适温度22℃.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4-37℃,生长的pH范围为2.7-10.3,最适PH因培养基和接种方法不同而异.产孢温度11-35℃,适温20-24℃.碱性培养基(pH9以上)和黑暗下产生的孢子细而短,延迟孢子成熟,光照则促进孢子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旁路氧化作用能够降低辣椒炭疽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离体培养条件下,旁路氧化在辣椒炭疽菌野生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提供大于95倍生理功能的补偿作用;在菌丝生长中提供20~35倍的补偿作用。但在接种前用嘧菌酯处理辣椒,旁路氧化作用并不明显,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有良好的保护、治疗、铲除和抗产孢作用。用嘧菌酯处理过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活力和致病力下降。炭疽菌离体下的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10μg/mL嘧菌酯处理1 h对菌丝呼吸耗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提高而略有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下降,但仍然抑制菌丝生长。研究证明:延长处理时间,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下降的机理不是因为旁路氧化途径增强,也不是因为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20.
红海榄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来自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赤斑病同一病斑上获得的2个菌株PⅠ-1和PⅡ-3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Ⅱ-3菌株的致病力比PⅠ-1的稍强;2个菌株均具有一定的寄主专化性。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2个菌株均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光照对2个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大,生长温度均为10~32℃(最适25℃),pH值为3.0~10.9(最适4.0);孢子萌发温度均为10~35℃(最适25~28℃),pH值为2.5~8.0(最适3.0);黑暗条件有利于2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但2个菌株的产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Ⅰ-1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而PⅡ-3为20℃;PⅠ-1产孢的最适pH值为5.1而PⅡ-3为9.0;PⅠ-1产孢对光照不敏感,而PⅡ-3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产孢。另外,在相似条件下,PⅠ-1产孢量比PⅡ-3大,而PⅡ-3菌丝生长速度比PⅠ-1快,孢子萌发率也比PⅠ-1高。由此可见,2个菌株PⅠ-1和PⅡ-3虽属于同一个种,但某些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