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1,(3):54-54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子项目"杂交鳢分子育种"取得了新突破,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鳢——乌斑鳢。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清蛋白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异同.结果显示,在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上,杂交鳢均与其父本(乌鳢)无显著性差异,与其母本(斑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上,杂交鳢则与其父本(乌鳢)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科技     
《海洋与渔业》2011,(3):3-3
超级杂交鳢——乌斑鳢诞生 由珠汀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子项目《杂交鳢分子育种》取得了新突破。在对我国不同种群斑鳢的优势性状进行分析、选育的基础上,采用种内杂交方法,集中不同群体优点作为基础群,以其雄鱼作为父本,乌鳢为母本,通过生态调控和激素催熟等方法强化培育亲本,解决两种亲本之间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问题,获得了生长速度大幅提高的超级杂交鳢——乌斑鳢。  相似文献   

4.
乌斑鳢     
《海洋与渔业》2011,(3):35-35
乌斑鳢是由珠江水产研究所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合作研制的又一杂交鳢新品种。它是由种内杂交选优的斑鳢为父本,乌鳢为母本,在解决了两种亲本之间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问题后,反交所得的予一代,是我国杂交选育研究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华南生鱼养殖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鱼是对斑鳢、乌鳢等鳢科鱼类的俗称,地方名又叫黑(乌)鱼、财(柴)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默头鱼等。目前我国养殖的生鱼品种主要有3种:斑鳢,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及福建省区;乌鳢,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辽宁省等;还有以山东、湖南等地乌鳢为父本、广东斑鳢为母本杂交育繁出的子一代杂交种——杂交生鱼,主要在两广地区养殖。在珠三角地区,斑鳢俗称为“港种”,乌鳢俗称为“湖南鱼”。  相似文献   

6.
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两种鳢科鱼—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斑鳢,2n=42,核型公式为2m+4sm+18st+18t,NF=48;月鳢2n=46,核型公式为2m+14sm+18st+12t,NF=62。讨论了鳢科鱼的核型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人工繁殖孵化得到的杂交鳢、乌鳢、斑鳢仔鱼,在水温26±1℃下,进行三种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仔鱼50%饥饿致死时间分别为14d、16-17d、10d;100%饥饿致死时间分别为19d、21d、15d。杂交鳢、乌鳢、斑鳢三种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强弱顺序依次为:乌鳢>杂交鳢>斑鳢。  相似文献   

8.
要维持杂交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需做好两件事情:杂交鳢父母本的种质保护及其选育,杂交鳢单性苗的生产。但目前的状况缺乏对杂交鳢亲本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由于乌鳢主要分布于北方,斑鳢主要分布于南方,这种保护工作必须南北方联动进行,而目前没有南北方杂交鳢养殖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9.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m×2m(长×宽)小水泥池...  相似文献   

10.
杂交鳢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鳢,也称杂交生鱼,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hanna maculata)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杂交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湖南生鱼为父本、斑鳢为母本的杂交种;一种以山东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乌塘鳢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乌圹鳢 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俗称蟳虎、土鱼、鳁鱼,是种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畅销深圳、港澳市场的高蛋白低脂肪鱼类。也是种广盐性河口营洞穴栖息的内海暖水性、肉食性小型鱼类。其抗病力强,易于养殖。由于鳃上腔具有鳃上器,可以直接呼吸空气,而适于长途运输,为此中华乌塘鳢是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忧质的养殖鱼类。 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的成功将弥补天然苗种的不足,从而大大促进人工养殖的发展。现将我们1991—1993年进行的乌扩鳢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行了9种交配组合鳢的人工繁殖试验,9种组合来源于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e)和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彼此之间的交配繁殖.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孵化方式,9种交配组合所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且各组合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交配组合斑鳢(♀)×斑鳢(♂)、斑鳢(♀)×杂交鳢(♂)、杂交鳢(♀)×斑鳢(♂)及杂交鳢(♀)×杂交鳢(♂)在繁殖过程中,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其他组合,具有较强的繁殖优势,但其子代的生产性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孵化方式对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有重大影响,其中以微流水孵化方式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孵化效果最好.雄亲鱼的重复催产次数会影响受精率及孵化率,一般以重复利用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3.
斑鳢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斑鳢(Ophicephalus maculatus)属鲈形目,月鳢科,鳢属,俗称“草厉”、“厉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福建、广东、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斑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医药上还有补血、收敛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优化淡水养殖鱼类品种结构,满足人们对斑鳢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于2001年开展了斑鳢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取得初步成功,为斑鳢的规模化育苗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斑鳢又名乌鱼、生鱼、蛇头鱼。我国南芳各地河川、溪沟中均有,值尤以福建、广东省较常见。斑鳢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其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热量92千卡,灰分1.2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等。斑鳢在国际市场上是畅销品,因而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斑鳢肉入药。性寒、味甘、无毒。其主要功效是:促使伤口愈合散治疗腰酸背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浙江乌鳢、广东斑鳢、浙江乌鳢(♂)×广东斑鳢(♀)杂交种3个群体,肝、肌肉、脑、脾、鳃、肾、心7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2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同工酶在各自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浙江乌鳢、广东斑鳢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杂交后代与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工酶酶谱中也出现了“互补带”和“杂交带”,符合杂交育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亲鱼选择、培育、催产和苗种培育等方面,介绍了中华乌塘鳢的苗种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乌塘鳢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江世贵 《水产学报》2000,24(2):119-122
对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生理生态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中华乌塘鳢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适宜盐度为5-15;其精子的激活不仅与激活溶溶盐度有关,而且与激活溶液的离子成份有关,激活溶液中K^+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精子的活动有抑帛和;中华乌塘鳢精子对PH的适应性强,在PH5.5-9.5范围内,激活率均在709%以上,尤以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的激活率最高,在PH6.0时精子活力最好。使用筛选出的  相似文献   

18.
我县沿海各岛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乌塘鳢鱼苗,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苗种,应该引起我们水产工作者的重视。中华乌塘鳢隶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大多数栖息在海草丛生的高潮区。越冬时行穴居生活,洞深60cm左右,清明后出洞,它肉味鲜美,深受广东、港澳客商青睐。我站1991年6月立项试养,通过140天的养殖,中华乌塘鳢平均体重达66.5克,净增重50.9克,成活率达52.08%,亩产366.25公斤,创产值11872元。除去生产性开支(包括苗种费、饲料费、机械折旧费及其他费用),净收入6202元,投入产出比为1:2.094,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隶属塘鳢科塘鳢属,为近岸暖水、小型、动物食性鱼类、营穴居生活,喜钻洞栖息于中低潮区浅海滩涂的咸淡水水域中。乌塘鳢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甚高的地方性养殖品种。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李慧梅首先进行乌塘鳢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的观察,陈兴乾、张维翥、钟田仁、苏跃中、陈波、肖东江等均先后进行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