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鱼类感应流速随体长因素的变化,以黄河上游2种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形水槽实验装置,采用递增流速法,测试并分析了不同体长鱼类的感应流速。结果表明,体长(BL, 20.67±3.65) cm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和BL (14.50±2.24) cm的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绝对感应流速分别为(4.97±1.22) cm·s~(-1)和(4.52±0.92) cm·s~(-1),相对感应流速分别为(0.24±0.045) BL·s~(-1)和(0.31±0.052) BL·s~(-1);绝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是由于绝对感应流速的增加速率小于体长的增加速率;2种裂腹鱼类的绝对感应流速差异不显著(P0.05);构建的绝对感应流速与体长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鱼类感应流速对体长的响应。该研究对其他较难捕获测试样本区域的鱼类游泳特性的定性预测研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可为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感应流速是鱼类游泳特性的关键指标之一,获取鱼类的感应流速将有助于过鱼设施低流速区的流速设计和增值放流地点的选择等。本研究以黑水河的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横纹南鳅(Schistura fasciolatus)和山鳅(Oreias dabryi)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流速法对其感应流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种鳅科鱼类的绝对感应流速范围为5.7-13.2 cm/s,相对感应流速的范围为0.6-1.5 BL/s。红尾副鳅的绝对感应流速显著高于横纹南鳅和山鳅,相对感应流速显著低于横纹南鳅和山鳅(P<0.05),横纹南鳅和山鳅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测试鱼的绝对感应流速和相对感应流速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绝对感应流速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相对感应流速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减少。体长可能是影响3种鳅科鱼类感应流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所有测试鱼的趋流率与流速呈指数函数关系为PR=97.93e^(〖-e〗^(-0.91V+6.34) )。本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流域鱼类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黑水河过鱼设施设计和增值放流地点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是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重要的保护鱼类,为了使过鱼设施取得最佳过鱼效果,鱼类有更好的上溯路径,需要针对性探究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指标;基于鱼道的水力学特性,对短须裂腹鱼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以及游泳耐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的感应流速为(0.09±0.03)m/s,相对感应流速为(0.39±0.15)BL/s,流速0.04~0.14 m/s,趋流率(F)随流速(V)增大而显著增大,F=0.7576lnV+2.485(R2=0.97,P<0.01);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1.41±0.18)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6.27±1.14)BL/s;递增流速法测得的爆发游泳速度(Uburst)为(1.83±0.23)m/s,相对爆发游泳速度(U’burst)为(7.95±1.04)BL/s;固定流速法测得爆发游泳速度为1.8 m/s,持续游泳速度为1.2 m/s,在1.2~1.8 m/s耐久游速区间,持续游泳时间(T)随游泳速度(V)增大而减小,lgT = -4.5015V+9.468 (R2=0.69,P<0.01)。结合鱼道水力学特性,推荐鱼道最小流速为0.20 m/s,高速区流速小于1.44 m/s,鱼道进口部分流速为1.20~1.44 m/s,休息池段流速为0.20~1.16 m/s。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鱼类感应流速随体长因素的变化,以黄河上游2种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形水槽实验装置,采用递增流速法,测试并分析了不同体长鱼类的感应流速。结果表明,体长 (BL, 20.67±3.65) cm的花斑裸鲤 (Gymnocypris eckloni) 和BL (14.50±2.24) cm的黄河裸裂尻鱼 (Schizopygopsis pylzovi) 的绝对感应流速分别为 (4.97±1.22) cm·s−1和 (4.52±0.92) cm·s−1,相对感应流速分别为 (0.24±0.045) BL·s−1和 (0.31±0.052) BL·s−1;绝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是由于绝对感应流速的增加速率小于体长的增加速率;2种裂腹鱼类的绝对感应流速差异不显著 (P>0.05);构建的绝对感应流速与体长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鱼类感应流速对体长的响应。该研究对其他较难捕获测试样本区域的鱼类游泳特性的定性预测研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可为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5种鱼感应流速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鱼类感应流速的差异性以及鱼类感应流速的决定因子,为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鲤、鲫、鲢、鳙及蒙古鲌体长分别为(24.46±5.9)、(13.66±4.7)、(32.73±3.7)、(30.47±1.7)、(23.51±3.1)cm,试验装置采用自行设计的螺旋桨式游泳能力测试水槽,试验用水均为经过沉淀处理的山涧流水,水温(21±1)℃,溶解氧(6.5±0.5)mg/L。利用流速与电动机调节频率的关系式计算试验对象的感应流速,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5种鱼感应流速与各自体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5种鱼之间的感应流速差异。结果表明鲤、鲫、鲢、鳙以及蒙古鲌的绝对感应流速分别是(3.55±2.43)、(2.408±2.00)、(4.605±2.575)、(2.033±1.019)和(1.843±1.205)cm/s,相对感应流速分别是(0.147±0.097)、(0.182±0.166)、(0.142±0.078)、(0.067±0.034)和(0.08±0.054)BL/s;鱼类的体长与绝对感应流速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更能准备表达鱼类对水流变化的敏感度;不同种鱼之间的感应流速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食性对鲤科鱼类流速选择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滤食性的鲢摘要可以不放拉丁学名,请补充在正文出现第一个的位置和鳙、草食性的草鱼和中华倒刺鲃、以及杂食性的鲫和锦鲫作为实验对象;在(25 ± 1) ℃条件下将单尾实验鱼置于梯度流速选择仪(流速范围为11.86-65 .45 cm/s,等距离划分为5个流速区域)中拍摄1 h,采用Ethovision XT19软件分析视频资料并计算六种实验鱼在不同流速区域平均停留时间(Pt,%)、平均进入频次(F,次 / h)和单次进入停留时间(T,s)等流速选择行为指标。结果显示:(1)六种实验鱼的流速选择行为均呈现出两种流速偏好趋势,一类表现为偏好缓流(或静水)(最低流速区域的Pt >50%),被定义为Ⅰ型;另一类个体Pt随水流速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最大Pt通常出现在某一中等流速区,则定义为Ⅱ型;(2)食性对鱼类流速偏好行为有显著影响,Ⅰ型个体中滤食性鱼类对静水或缓流偏好显著大于其他两种食性的鱼类,其中鳙和鲢的Ⅰ型个体在最低端流速区域Pt大于92%;滤食性鲢和鳙的Ⅱ型个体偏好流速高于杂食性的鲫和锦鲫。草食性的草鱼和中华倒刺鲃Ⅱ型流速偏好均不明显,但其在中间速流速区域F值最大。研究表明:六种鲤科鱼类的流速偏好行为存在Ⅰ型和Ⅱ型的表型分化并且差异明显,实验鱼的流速偏好行为与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IFE-PAGE电泳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Amur sturgeon)、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Siberian sturgeon)、哲罗鲑(Huchotaimen Taimen)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go Lden rainbow trout)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的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测定卵黄蛋白等电点的实验方法。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都为3条带,表明5种鱼都是由3种卵黄蛋白组成,哲罗鲑和虹鳟卵黄蛋白都属于酸性类型,与鲟形目这3种鱼卵黄蛋白等电点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10.
细菌群体感应淬灭的几种调控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作为一种调控机制,细菌通过感知细胞外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浓度变化调控调节着生物发光、质粒转移、抗生素合成、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表达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协调细菌群体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文章简要综述细菌细胞之间的群体感应功能及其几种主要淬灭调控机制,为促进基于Qs为靶标的生态防控病害新技术构建提供参考,为Qs相关研究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Qs抑制剂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鱼类性转换的人工诱导方法及其应用意义,人工诱导鱼类性转换,可获得所需性别的亲鱼,使亲鱼提前生殖;在单性养殖中,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诱导黑鲷性转换的实践认为,使用激素,经济实用,是海水鱼类养殖中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黄鳝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重下的摄食速度,得到在17~20℃范围内,3组不同体重的黄鳝关于摄食速度与温度关系的回归方程:V=e^aT^b。由此可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摄食速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相对摄食速度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回归方程还可推测不同温度、不同体重下黄鳝的摄食量。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蛋氨酸碘对5种养殖鱼类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的研究,以期为在水产养殖上安全有效地使用蛋氨酸碘防治水生动物疾病和避免鱼类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静水试验法检测蛋氨酸碘对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其48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70、10.50、11.50、12.40、14.60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13、1.03、1.13、1.13、1.38mg/L;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蛋氨酸碘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及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3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1562、0.06250、0.03125μL/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6250、0.25000、0.06250μL/mL.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碘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按照常规采样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鱼类寄生性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随机抽样调查的24种鱼类中有10种感染甲壳动物,共发现12种寄生性甲壳动物,隶属于2亚纲、3目、4科、6属;额尔齐斯河寄生性甲壳动物的宿主有一定的地域特性,寄生性甲壳动物多发于夏季;感染率大于或等于10%的有鲢中华鳋(Sinergasilus polycolpus)和鳋未定种(Ergasilidae sp.);除个别虫种外,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性甲壳动物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15.
太子河流域鱼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通过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了8种鱼类的血清蛋白质成份并测定了其各组成份的相对含量。着重比较了γ球蛋白含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5月在陕西关中地区随机选取了5个取样点,调查鱼类寄生虫种类与感染情况,收集到14种原生动物,8种单殖吸虫、1种线虫、1种绦虫、1种棘头虫,共25种,分别隶属于6门、8纲、12目、13科和13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在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尺度为90m×6in×3In的试验水池内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网箱是以圆柱形网箱为基础,在网箱箱体深度的1/2处设置了一个中环,将原来的圆形重力式网箱改造成新型自减流低形变网箱,网箱周长为50m、中环周长75m、深8m,研究其箱体内流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网箱的减流效果比原网箱提高5.8%一13.9%,自减流低形变离岸深水网箱的箱体内部流速比箱体外界流速平均减小25.3%,可有效降低箱体内的海水流速,减小养殖鱼类在网箱内长时间顶流游泳的强度,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