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沟属开放性水域,必须建好拦鱼设施才能进行养殖生产。拦鱼设施的设计形式及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拦鱼效果,影响河沟养殖的经济效益。江苏省兴化市沈(土仑)乡南王村专业户陈又  相似文献   

2.
河蟹人工放流在湖泊取得巨大成功后,近已逐渐推广到河沟,我区宣州市金宝圩自1987年开始河沟放蟹以来,已连续三年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效果明显。现将三年来探索的一些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1.河沟自然条件:要求河沟连通百亩以上,鱼产量一般50公斤/亩,属粗放粗养类型,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草覆复率达  相似文献   

3.
杨正国 《水产养殖》2010,31(6):25-26
<正>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之一。2009年我们在河沟水面中进行了网箱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河沟资源丰富,发展养鱼潜力很大。据调查,目前河沟利用率较低,产量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拦鱼设备不完善,清野工作未做好。二是放养鱼种规格小,品种不对路,导致成活率低。三是管理粗糙,大都是“白水养鱼靠天收”,没有实行科学管理。四是缺乏捕捞技术,回捕率低。实践证明,只要注意解决这些问题,河沟养鱼完全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益。因此  相似文献   

5.
<正>塘鳢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水域,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中。塘鳢鱼游泳能力较弱、喜伏击性摄食,是以小虾、小鱼为主要食物的肉食性底层小型鱼类。塘鳢鱼因肉质鲜美、肉多刺少而闻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塘鳢鱼主要捕自天然水域,人工养殖的规模小,沙塘鳢产量总体相对较低。其一因现代工农业迅猛发展,导致自然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适宜塘鳢鱼的天然水域日趋减少;其二因  相似文献   

6.
三、以防逃为中心,实行科学管理 防逃是河沟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最容易引起河沟养殖对象逃逸有以下几个时期:其一,苗种初放养的一个月左右,由于放养鱼、虾、蟹等不适应新的养殖环境,喜“走边”、“咬箔”,容易找“缺口”逃跑;其二,天气突然变化,下大暴雨和汛期,因新鲜水刺激养殖对象,或围拦设备漫水,农田等外源水大量流入养殖河沟,鱼、虾、蟹等容易顺水逃跑;其三,河沟中天然饵料生物被养殖对象吃光,加上水质恶化,环境条件较差时,容易造成逃逸;其四,河沟养殖在“重阳”前后,俗说:“西风响,蟹脚痒”,养殖蟹已达性成熟,为了生殖洄游而逃逸。因此,管理上要针对上述情况,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围拦设备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经常捞除围拦设备前的漂浮物,洗涮拦网(箔)。  相似文献   

7.
鱼的异味与去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常吃鱼的人都清楚,水库里的鱼吃起来味道鲜,而池塘养殖、河沟水坑的鱼常带一种异样的味道,鱼的异味主要有三种,尼土味、酶锈味、煤油味。 我国池塘养殖的鱼、虾,尤其是高产池塘和用施肥方法养殖出的鱼异味较大,烹调后也除不掉,影响鱼肉的  相似文献   

8.
河沟养鱼的增产增收措施归纳起来主要为三个字:“养、管、捕”,也就是要做到养下去,管得牢,捕得起。本文主要谈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放养 1.鱼种放养是河沟养鱼的基础 鱼种放养的数量、规格和品种搭配比例,都要按各地鱼  相似文献   

9.
<正>利用水库、湖泊、江河等养殖水产品的方式通常称作大水面养殖(包括水库、湖泊和河沟养殖),大部分以主养滤食性鱼(如花白鲢、银鱼等)为主,也有的利用网箱投料养殖吃食性鱼(如鲤鱼、鱼等)。大水面养殖以保持(恢复)水域渔业资源为主,产量不稳定,要建立高效、健康、环保的养殖模式,重点是把控四大关键环节,即放养模式、施肥管理、水质调控、鱼病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河沟养鱼产量,我们于1985~1986年在苏州市昆山县进行了分段拦养试验,2 516.1亩河沟水面分为81段,每亩放养鱼种64.8公斤。其中草鱼、鳊鱼、鲤鱼、鲫鱼、青鱼等吃食鱼占49.36%,以池塘精养方式饲养,获得亩产288.55公斤、商利润366.43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