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粤东潮人之都——汕头市拥有韩、榕、练三江出海口,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海洋基础生物十分丰富,是海洋生物鱼、虾、蟹、贝、藻繁殖、索饵、栖息的优良场所。牛田洋养殖区位于汕头市西侧,由榕江主流和韩江支流出海交汇形成河口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同时具备咸水、淡水与咸淡水三种水质资源,生态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比较著名的有"牛田洋"青蟹、斑节对虾、新对虾、黄鳍  相似文献   

2.
使用6口面积均为15×667m~2的池塘进行河蟹雌雄分池单养、雌蟹与罗氏沼虾混养、雌雄蟹与罗氏沼虾同池分隔养殖和雌雄蟹同池养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蟹种的放养密度与成蟹产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成蟹的规格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雄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单养雌蟹模式;雌雄蟹分塘养殖与雌雄蟹混合养殖模式在产量、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别;套养罗氏沼虾后,对河蟹的成活率、产量和成蟹的规格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一定影响;蟹虾同池分隔养殖模式产量高于蟹虾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河蟹、青虾因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因为大规格河蟹天然产量减少,而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市场供不应求,因此我省一些地方推广虾、蟹混养模式。但是许多虾、蟹养殖户盲目养殖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赔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虾、蟹池塘的科学改造技术掌握不足,虾、蟹养殖只有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够降低虾、蟹病害、提高其成活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洪家春 《内陆水产》2000,25(6):24-24
1蟹虾混养的利弊1.1蟹、虾皆属甲壳动物,栖息水层基本相同,两者混养有争夺空间的一面,但青虾由于个体小,能居于河蟹不能栖息的狭小空间,且对河蟹掘洞穴居习性无影响,能充分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剩余空间,保证水体不被浪费。1.2蟹、虾基本都属杂食性,两者混养可能会争夺食物,但蟹偏向于动物食性,食性偏大,虾偏向于植物食性,可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食物碎屑及残饵,净化水质。1.3蟹、虾都需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环境,蟹池混养青虾,由于蟹的耐氧性比虾高,在水体缺氧时,虾首先表现出不适反应,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能提醒人们尽早采取…  相似文献   

5.
甲壳类水产品的加工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甲壳类水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不但有大量的海捕虾、蟹,而且还有大量的淡水虾、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动物性食品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水产  相似文献   

6.
姜鹰 《内陆水产》2007,32(12):32-33
据分析:在甲壳动物废壳中含钙、锶、镁等矿物质活性元素约30种,氨基酸类10余种,以及其它多肽、胶原等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数为鱼、虾、蟹等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及增加体质抗病等必需成分。如"钙、硒、锶、镁、钴"为鱼、虾、蟹长鳞、壳及骨骼等必要元素;"锌、镍、磷"为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重要组分;"钾、  相似文献   

7.
熊青海  陈婷  郭建英  黄成 《水产科学》2012,31(3):147-151
研究了洞穴、角落、空旷3种生境下,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的存活率和残肢率,以探究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采集在室外池塘下,虾蟹混养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回捕率,分析自然条件下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混养时克氏原螯虾在洞穴型和空旷型生境下,存活率显著提高,残肢率显著下降;而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则显著下降,在洞穴型生境下残肢率显著提高;在角落型生境下,虾、蟹混养会导致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显著降低,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在野外池塘条件下,虾蟹混养组最终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菱湖区淡水甲壳类养殖主要品种是青虾和河蟹,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青虾和虾、蟹混养两种。为了摸清菱湖区 1998年全区虾、蟹养殖情况,提高虾、蟹养殖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成熟的养殖模式,于 1999年 2~ 3月进行虾、蟹养殖现状的调查,调查了新溪、千金、菱湖、下昂、和孚等重点产区养殖户 20户,池塘 122只, 513.64亩,其中池塘主养青虾面积 302亩,池塘虾、蟹混养面积 211.64亩。   一、池塘主养青虾和池塘虾、蟹混养调查结果对比   虾、蟹混养亩收益比主养青虾增收 1363.76元,增幅 66.8%。虾、蟹混养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先进…  相似文献   

9.
硫酸锌对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60 mg/L;异育银鲫幼鱼分别为46.51、33.43、23.86、19.58 mg/L;田螺分别为89.34、56.33、38.90、34.2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8、0.26、1.96、3.42 mg/L。实验过程中,随着实验水体中锌浓度的增加,4种动物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死亡率增加;同一浓度,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增高。另外,相对异育银鲫幼鱼和田螺,中华绒螯蟹仔蟹、克氏原螯虾幼虾对硫酸锌毒性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虾蟹类是以底栖动物为饵料的,在池塘内培育天然的动、植物是幼蟹、幼虾最理想的优良饵料,可促进虾、蟹的早期生长,增强虾、蟹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一个有效的措施。许多生产实践证明,重视饵料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7日,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主办,广东海洋大学承办的第九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在广东湛江隆重召开。此次盛会吸引了虾、蟹产业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逾600人参与,座无虚席,大腕云集。会议主要围绕虾、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与新技术,虾、蟹产品的食品安全,提高虾、蟹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展开。会议开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教授相建海首先阐述了我国目前虾蟹遗传育种技术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发  相似文献   

12.
<正>临泉县流鞍河属于草型河道,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该河道进行拦网,开展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生态混养,养殖面积3000亩,年均亩产虾50.6千克、蟹16.1千克,每千克商品虾平均16元,蟹每千克80元,亩产值2098元,每亩平均利润1100元,获得总利润为330万元。草型河道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生态混养技术已经成熟,该技术对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对盐度变化的适应及其渗透压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虾、蟹等甲壳动物具有多样的渗透压调节能力,研究虾、蟹的渗透压调节生理及其对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可以补充和完善虾、蟹的基础生理学资料,同时对指导虾、蟹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实践,如海水品种的淡化养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中华绒螯蟹在咸水中进行繁殖和幼体发育,在淡水中长成,其独特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正>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连云港地方名,沙光鱼,隶属虾虎鱼亚目、虾虎鱼科、复虾虎鱼属。矛尾复虾虎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沿岸浅水区,尤以海洲湾地区最富盛名。因其善吞食小虾、小蟹及沙蚕类动物而生长迅速,其肉质白嫩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煲汤和红烧的上  相似文献   

15.
《渔业现代化》1974,(3):54-54
美国研制了一种电拖网系统,使海虾、蟹的捕获量增加50%。它是用电来恐吓虾、蟹,使虾、蟹离开海底而用底拖网捕获之。作业时,用一阵长为三呎、间隔为二呎的电极在网口前方拖曳,发出45次/分的电脉冲;拖网船以2.5浬/小时速度前进,用电脉冲冲击虾、蟹,然后进行捕获。这种方法对虾、蟹不产生永久性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1.努力改善环境条件依据虾、蟹的生物学特性,运用虾、蟹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无公害虾、蟹生产,为虾、蟹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发生。首先,养殖场地的水源、水质、土、大气等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等。其次,苗种放养前要严格清淤、晒(冻)塘和消毒,避免养殖期间硫化氢、氨、沼气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第三,通过种草投螺,模拟虾、蟹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既为虾、蟹提供天然饵料、活动隐蔽场所等,又可起到增加溶氧、改善水质、调节水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伊乐藻(Elodea)是一种水生植物。作者在主养虾、蟹池塘栽培伊乐藻,营造一个良好的鱼、虾、蟹生态环境,有利于鱼、虾、蟹生长。  相似文献   

18.
虾蟹类养殖中饵料生物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蟹类是以底栖动物为饵料的,所以在池塘内培育天然的动、植物是幼蟹、幼虾最理想的优良饵料,可促进虾、蟹的早期生长,增强虾、蟹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一个有效的措施。许多生产实践证明,重视饵料生物培养可降低投饵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一、池塘中的饵料生物广义来说,池塘中的底栖小动物及硅藻都是虾、蟹的饵料,包括原生动物、甲壳类、圆虫类、昆虫类、软体动物和底栖硅藻等。在虾、蟹胃内经常见到的饵料生物如  相似文献   

19.
虾蟹养殖中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虾、蟹养成过程中,虾、蟹代谢的排泄物、残饵及饵料溶出物以及生物尸体的影响,使池塘水质和地质条件恶化,增大了环境的压力,轻者影响虾、蟹中毒死亡。此外,由于环境压力增加,对虾体质虚弱,抗病能力降低,加之水中细菌等寄生物的增多,虾、蟹极易发病,降低养虾的成活率。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对虾养成中,水质、底质的改善比饵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虾、蟹人工养殖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但技术水平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虾,蟹养殖生产实践,认为以下生态改良技术措施,能使虾、蟹顺利脱壳生长.有利于提高回捕率。一、彻底清塘。虾、蟹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最好用生石灰,这既可增加池水中含钙量,又可清除池中敌害生物,杀灭病原体。这项措施可预防因敌害生物干扰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脱壳不遂。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养虾还是养蟹,都应重视这一工作。二、移植水草。在虾、蟹池中移植水草,使其面积占虾、蟹池总面积的1/3-1/2。最好能把挺水植物、沉水植物、1’!3水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