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暗纹东方纯幼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曙余  蔡原 《水利渔业》2007,27(6):12-14
用大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暗纹东方鲍幼鱼的消化道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暗纹东方纯消化道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5部分,食道与胃、胃与小肠、小肠与直肠间均存有明显的缢缩。咽后消化道的管壁组织可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上皮层内含有大量杯状分泌细胞。胃、小肠和直肠的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具纹状缘。胃明显膨大,呈“J”型,胃长约占整个消化道长的1/5,未见胃腺存在。胃体中底部粘膜褶明显增多,并多次回复折叠。小肠粘膜褶发达呈多分支状,直肠粘膜褶向肠腔突起呈乳头状。  相似文献   

2.
3.
暗纹东方鲀仔鱼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出膜后1~18d的暗纹东方鲀仔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当水温为23℃时,6日龄仔鱼的上下颌已形成,开始摄食;12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已被吸收,此时仔鱼由混合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描述了消化系统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并采用图像分析比较了卵黄囊与消化器官发育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暗纹东方鱼屯仔鱼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膜后1~18 d的暗纹东方鲀仔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当水温为23℃时,6日龄仔鱼的上下颌已形成,开始摄食;12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已被吸收,此时仔鱼由混合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描述了消化系统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并采用图像分析比较了卵黄囊与消化器官发育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胡亚丽  王剑 《水利渔业》2004,24(5):34-36
描述了暗纹东方鲀的幼鱼发育及工厂化育苗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鱼池、鱼苗的形态特征、水质管理、饵料、疾病防治等。观察和记录了幼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培育10~15d仔鱼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是危险期,养殖后期要避免鱼电苗互残。充足而适口的饵料,合理的密度,及时分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杰 《淡水渔业》2004,34(2):41-42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鲀,属鲀形目、鲀科,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洄游性名贵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医用价值.由于过度的捕捞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天然资源已濒临枯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繁殖技术的普及,苗种的产量将不断提高,鱼种数量日益丰富.为提高鱼种的成活率,降本增效,取得苗种养殖的成功,我们于2001年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鱼种培育试验,取得成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暗纹东方鲀安全食用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鱼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在一些亚洲国家 ,如日本、朝鲜和我国 ,都有传统的食用习惯 ,特别是我国长江下游一带 ,群众普遍喜食。 90年代以来 ,我国许多地方先后开展了河鱼的人工养殖。“九五”期间 ,江苏省水产局将暗纹东方列为驯化、养殖、开发的新品种 ,这一课题是江苏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取得了江苏省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试行推广河豚鱼这一新的菜肴。河鱼含有毒素 ,如果食用方法不当 ,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目前国内外对人工淡水养殖河鱼的毒素分布、其安全食用方法等研究甚少 …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暗纹东方鲀的一种生产模式,旨在为暗纹东方鲀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同时对此种模式获得的暗纹东方鲀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本养殖模式所获得的产品完全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可作为建立无公害暗纹东方鲀生产标准的参考,而且此模式获得的暗纹东方鲀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严美姣 《齐鲁渔业》2008,25(12):1-3
采用急性攻毒的方法,对暗纹东方鲀仔鱼进行硫酸铜、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和福尔马林等3种水产养殖常用驱虫药物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仔鱼对3种药物敏感的大小顺序为: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硫酸铜〉福尔马林;暗纹东方鲀仔鱼对硫酸铜合剂的敏感性最高,安全浓度小于0.05mg/L;对硫酸铜的安全浓度为0.21mg/L,24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3mg/L和1.25mg/L。暗纹东方鲀仔鱼对福尔马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浸洗浓度至少可达20mg/L。  相似文献   

10.
暗纹东方鲀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玉坤 《淡水渔业》2005,35(1):57-58
平均体长 3cm的暗纹东方苗种 ,经过 18个月养殖 ,出池规格 5 0 8~ 5 76 g/尾 ,平均单产 12 4 17~16 6 17kg/hm2 ,成活率 80 0 0 %~ 85 70 % ,饵料系数 2 6 5~ 3 12 ,为生产单位推广暗纹东方养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暗纹东方Tun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暗纹东方Tun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选择、催产、人工授精、孵化、苗种培育,以及在人工繁殖中应注意的问题。用LRH-A与鲤鱼脑垂体(PG)对1对野生河Tun以及4对人工养殖河Tun进行混合催产,催产率100%,受精率为80%,孵化率为7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后肠粘膜皱褶的厚度和宽度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肌层厚度则是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幽门盲囊菜花状,其组织学结构类似于肠道结构,但粘膜上皮中无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暗纹东方鲀(下称河鲀)的养殖发展很快,然而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中,由于缺乏良种,没有专用饲料,饲养不当或不注重养殖模式的选择等原因,往往导致生长速度慢,规格小,赶不上上市时机,甚至鱼病频繁发生,养殖成活率低,单位成本升高,即使商品河鲀售价很高,但整体的养殖效益低下,有的甚  相似文献   

14.
暗纹东方鲀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郑国兴 《水利渔业》2005,25(5):96-97
发病暗纹东方鲀以体表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症状,死亡率可达80%以上.显微镜检查体表、鳃丝及肠腔未见寄生虫.病鱼的肝脏和血液中未能分离到病菌.经电镜检查,在肝脏组织中发现大量球形或多角形病毒颗粒,核衣壳直径约85 nm,双层衣壳,病毒核心直径50~60 nm,无囊膜,未见包涵体.病毒颗粒常聚集成团,呈晶格状排列,聚集团外有包膜,有的病毒颗粒分散于细胞中.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大小与呼肠孤病毒相似.对该病的防治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 验地点与池塘条件 在绍兴县海涂九三丘养殖场,2口池塘,面积2 667m^2.池深1.8 m,池底淤泥厚5 c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及供电等设施良好.闲置育苗温室作越冬池.  相似文献   

16.
傅美兰  刘朱新 《河南水产》2005,(4):23-23,36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鲀,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是长江水域特有的洄游性名贵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0年代以来,由于长江水系污染日益加重和酷渔滥捕等诸因素影响,其资源锐减。近年来人工繁殖技术已趋成熟。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河鲀已成为极具发展前途的名贵养殖鱼类。现将其苗种的池塘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州 《水产科学》2004,23(7):31-32
采用降温、防感染处理和加强营养等方法对野生暗纹东方亲鱼进行产后护理,使野生亲鱼产后的成活率达到75%,人工养殖亲鱼产后成活率达到100%。暗纹东方亲鱼产后死亡的一般原因多为鱼体受伤、催产不当、忽视产后亲鱼护理所致。对产后亲鱼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亲鱼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