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龙江水系不同水域水质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玲 《水产学报》2003,27(4):364-370
报道了2001年5-9月黑龙江水系不同水域理化特征和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该水系不同水域水质基本处于良好状态,其透明度均值为41cm,pH均值为7.45,水呈中性,水中溶解氧丰富,水型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CCaI)和软水。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总氮均值为0.483mg·L-1,磷酸盐含量较低。水中多数理化组分在平面和季节分布上有所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文中对水质理化特性与季节变化和主要理化指标、营养状况及其与鱼类为主的水生生物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发展水产业和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son)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一个是在每年5—6月,另一个在每年的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总氮浓度处于富营养水平,并有向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迹象;(3)蓝藻生物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102~0.290,呈现不相关;(4)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010~0.210,呈现不相关;2010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430~0.474,呈现低度负相关。结果说明南太湖入湖口的氮营养盐已经不容忽视,湖泊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升高,将为蓝藻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蓝藻一旦暴发,氨氮和总氮浓度反而迅速降低,在南太湖水域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绥芬河、兴凯湖渔业水域水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月、7月、9月对黑龙江、绥芬河、兴凯湖的水质测定、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域水质透时度为41cm,pH值为7.45,水质呈中性,水中溶解氧丰富,水型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CⅠ^Ca;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总氮含量为0.843mg/L,磷酸盐含量较低。表明磷是水体生物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此监测数据为该水系渔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浮桥河水库水质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年4月至1998年元月对浮桥河水库进行了水质理化特性的周年季节调查,库水呈弱碱性,pH值平均为8.23,透明度平均为120.5cm,属软水,水中总氮平均为0.686mg/L,,总磷平均为0.068mg/L,氮磷比为10.1:1,水中多数理化组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动规律,部分组分水平分布差异明显,浮桥河水库的营养水平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5.
日本鳗鲡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 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 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 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的水环境效应,以2012年5~10月养殖期内广西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和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养殖池塘以及进、排水口的水体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合TN/TP(质量比)变化分析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试验结果:养殖期内池塘水经历了Ⅴ(中—富)营养型—Ⅵ(富)营养型—Ⅴ(中—富)营养型的变化,混养鱼塘水体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目标等级Ⅳ(中)的达标率为0%;进、出水口水体的TN和CODMn含量差异显著,进水口的水质明显优于出水口;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出水口水质的达标率为100%。影响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因子依次是TN、TP、CODMn,T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信,适用于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勤得利湾水质理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 7月、9月和 1 2月对黑龙江勤得利湾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勤得利湾水质良好 ,透明度变幅在 2 5~ 45cm ,pH值变幅在 7 1 4~ 7 5 2 ,水呈中性。水型属重碳酸盐类 ,钙组Ⅰ型 (CcaⅠ)软水。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 ,总氮含量较高平均为 1 0 30mg/L ,磷酸盐含量较低平均为 0 0 1 7mg/L。离子含量以冬季最高 85 5 2mg/L ,春季最低 48 1 1mg/L。水中离子含量高低次序为HCO-3 >Ca2 +>Cl- >Na+s+K+>Mg2 +。探讨了水体的营养类型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草海高原湿地湖泊水质时空变化及水质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草海水质污染状况,开展水质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为草海湿地污染治理及保护提供依据。在草海湿地湖泊设置了15个采样点,于2014年8月、11月和2015年1月、4月,分4季进行水样采集。以所测水质参数为基础,运用水质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草海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并基于营养状态对湖泊水体进行了分区。研究表明:(1)草海TP、TN、CODMn、Chl-a 4种主要水质指标浓度在春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浓度分别达到0.03、0.98、6.30和0.025 mg/L,空间分布呈现由东至西逐渐降低的趋势,草海入水口及码头区域要明显高于湖泊其他区域。(2)草海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级别,按4个季度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平均值分为3个区域,A区为东北角入水口及西海游客码头,长年处于富营养状态,为富营养状态区,53.9≤TLI≤63.0,水质处于Ⅳ与Ⅴ类等级;B区为临近县城及入水口区域,季节性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状态区,41.2≤TLI≤46.6;C区为草海湖泊中心延续到阳关山的下游出水口区域,为贫中营养状态区,35.8≤TLI≤39.7;B区和C区水质全年为Ⅲ类等级。(3)各区域主要污染物指标以Chl-a、TN为主,A区形成的主因是城市污水注入,B区形成的主因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和农药、化肥施用量是治理草海湖泊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二)网箱养殖用网箱饲养彭泽鲫,具有设备投资少、劳动强度轻、易管理和操作、起捕灵活简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养殖条件(1)水域和水质:微流水、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交通方便的水库(湖泊、河道)可开展网箱养殖。水质要求良好,pH值7.0~8.5,水中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总碱度、总酸度适宜,浑浊度不大,无有毒物质(如毒藻类)及工业废水污染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影响典型湖泊边缘区藻类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于2011年7月测定了蚌湖的叶绿素a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Chl.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55~1.56mg/m3,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以入湖口处和湖尾区最大。总氮(TN)为0.699~2.596mg/L,以湖尾区最高;总磷(TP)浓度整体较低,最大值仅为0.0318mg/L;N/P浓度比均大于30,表明蚌湖为磷限制性湖泊。根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丰水期蚌湖均处于贫-中营养水平,其中湖尾区条件最适宜藻类繁殖。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TN、TP、pH、COD和NO-3-N为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Chl.a含量与COD呈显著正相关,一定浓度范围内的COD增长会促进藻类生长繁殖;不同于国内大多数淡水湖泊,Chl.a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原因是蚌湖水体碱度较高,大部分区域pH值超过了藻类生长的最适范围。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下游利津重盐碱地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水体水型为ClNⅡa,总含盐量899.6~3 336.6 mg/L,在阴离子中,Cl-〉SO24-〉HCO3-+CO32-,其含量分别为703.52 mg/L、302.83 mg/L和167.82 mg/L。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K++Na+〉1/2 Mg2+〉1/2Ca2+,其含量分别为479.43mg/L、92.21 mg/L、72.29 mg/L。2.各塘总碱度平均值为2.12~4.29 mmol/L,其组成主要是HCO3-碱度;pH为8.37~8.96,极值范围为8.10~10.39;总硬度含量较高,各塘平均在8.08~14.35 mmol/L,极值范围为7.05~17.20 mmol/L;养鱼池塘的Ca2+含量大于Mg2+含量,而养虾池塘Mg2+含量大于Ca2+的含量。3.氮的含量较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而大部分养虾池塘总磷的含量很低,但养鱼池塘总磷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诸暨养殖池塘内水环境、三角帆蚌生长与珍珠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06.03-11.08研究了浙江省诸暨市3口蚌养殖池塘内的水温、透明度(SD)、溶氧(DO)、pH等理化因子以及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生长和珍珠产量。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池塘内水温平均为28℃,透明度为24~31 cm,pH为8.5~8.8,DO为6.6~7.8 mg/L,盐度为0.1,Ca2+含量为19.4~37.0 mg/L,总硬度为64.0~123.3 mg CaCO3/L,总碱度为58.4~109.4 mg CaCO3/L,TN为0.76~1.12 mg/L,TP为0.14~0.33 mg/L,TN/TP为4~8,CODMn为9.99~15.5 mg/L。经过158 d生长,池塘内育无核珠或有核珠的3龄蚌蚌壳长增加0.16~0.94 cm,蚌重增加21~61 g;育无核珠的5龄蚌蚌壳长增加0.1~0.25 cm,蚌重增加27~76 g。蚌壳和蚌重生长速度受蚌龄影响,蚌重生长速度的变化幅度往往比蚌壳大。育无核珠的3龄蚌和5龄蚌内珍珠增重分别为每蚌2.03~2.87 g和3.52~5.23 g。3龄蚌蚌壳长和蚌重生长比5龄蚌快,但珍珠产量低于后者,表明三角帆蚌珍珠产量与其蚌壳和蚌重生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1.767 1(R2=0.985 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_(Ⅰ-2)=0.003 0X1.510 6(R2=0.960 4)、Y_(Ⅱ-2)=0.001 4X1.650 3(R2=0.986 6)。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规格的增加略有升高,但其窒息点较低,三种规格鱼种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0.37mg/L、0.44 mg/L和0.40 mg/L。在水温14~32℃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耗氧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可根据其活动规律指导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4.
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20~100 mg/L的MS-222(Tricaine M ethanesu 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和施氏鲟(A.schrenc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 mg/L的MS-222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鱼的活动量明显下降,可保持镇静并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48 h后,在清水中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50~100 mg/L的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适合于进行短时间的操作,如捉拿、称重、测量、外科手术、体外标记等。中华鲟和施氏鲟在高剂量MS-222的作用下,在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前,存在一个临床死亡阶段,这个阶段长达1h左右,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人工呼吸”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 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黄斌  别立洁 《淡水渔业》2006,36(2):34-38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麦穗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随水温升高,铜(Cu2+)对鱼苗的急性毒性明显加剧,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35 mg/L、0.024 mg/L、0.018 mg/L;而铜(Cu2+)的急性毒性与pH值和碱度的相关性较复杂,低pH值、低碱度时,铜(Cu2+)的急性毒性相对较弱,但当pH值和碱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铜(Cu2+)的急性毒性随着pH值和碱度的升高而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h的LC50分别为0.022 mg/L、0.027mg/L、0.026 mg/L。碱度为0.79 mmol/L、1.30 mmol/L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27 mg/L、0.075 mg/L、0.049 mg/L。鱼苗急性中毒表现为:体表分泌粘液增多,眼球突出,脑颅、鳃部充血,肝脏、肠道淤血。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char as a water quality control agent and an alternative carbon source in a tilapia-based biofloc technology (BFT) system.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following standard procedures (APHA, 1998) and fish physiological indices were measured using designated ELISA kits.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and one-way ANOVA. Two biochar treatments were employed i.e. B; only biochar, GB; biochar + glucose, while for the control (G) only glucose was added. Tilapia fingerlings were cultured for approximately 10 weeks with no water exchange.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05) in dissolved oxygen (DO) level was observed in group G (5.99 ± 0.10 mg/L) compared to B (6.66 ± 0.12 mg/L) and GB (6.53 ± 0.56 mg/L). Notably,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were signficantly lower in the biochar treatments (B and GB)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 Additionally, alkalin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 (156.47 ± 5.17 mg/L) compared to B (137.92 ± 3.83 mg/L) and GB (146.44 ± 3.87 mg/L). Levels of NO3- and total nitrogen (T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compared to G and GB.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PO43- levels between B (30.81 ± 2.28 mg/L) and GB (22.70 ± 1.84 mg/L). The dynamics of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revealed that heterotrophic assimilation and nitrification were active in maintaining the water quality. Overall, the resul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all the fish growth parameters. Urea nitrogen measured in the fis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B (3.85 ± 0.32 mmol/L) compared to G (5.40 ± 0.39 mmol/L) and GB (5.53 ± 0.39 mmol/L). Generally, there were no notabl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fish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王慧 《水产科学》2008,27(5):247-250
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S.ClO_2)处理斑节对虾育苗水体(实验室规模),测定其水化学指标以及用S.ClO_2预处理育苗用水,测定ClO_2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消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①质量浓度0.35×10~(-6)mg/L的S.ClO_2在露天强光条件下,可在2 d内完全消减;②S.ClO_2可降低水中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降低最大幅度分别为12.9%、58.9%、25.0%;③S.ClO_2对水中DO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涌泉水温度5.6~10.5℃下,将体质量(17.52±0.22)g的2龄褐鳟Salmo trutta饲养在流水圆柱形平底玻璃钢(半径45cm,高60cm)水槽中,水深40cm,密度分别为6.8kg/m~3(SD1)、10.4kg/m~3(SD2)、14.0kg/m~3(SD3)、17.5kg/m~3(SD4)、21.0kg/m~3(SD5)和24.5kg/m~3(SD6),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探讨养殖密度对褐鳟生长的影响。70d的饲养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的放养密度未显著影响2龄褐鳟的存活率(P0.05),净增重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大。SD5组褐鳟净增重(116.55g/(m~2·d))最大;SD4组褐鳟的日增重(0.25g/d)、增重率(102.07%)和特定生长率(1%/d)显著高于SD3组(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溶解氧含量(DO)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SD1、SD2、SD3(10.14~11.84mg/L)组极显著高于SD5、SD6组(9.62~11.53mg/L)(P0.05);养殖29d和50d时SD1组NO_2~-含量(0.02~0.06mg/L)与SD3、SD5、SD6组(0.04~0.06mg/L)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不显著;36d后SD2、SD3(0.17~0.22mg/L)组的NH4-NT显著低于SD6组(0.25~0.38mg/L)(P0.05)。比较分析认为,2龄褐鳟的最佳养殖密度应为17.5kg/m~3,不要低于10.4kg/m~3。  相似文献   

20.
2014—2015年对宣成到官庄境内似鮈生活的汀江河段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结果表明该江段水温、溶解氧和pH分别在17.2~28.5℃、7.03~8.63 mg/L和6.75~6.83之间变化;似鮈喜欢栖息多砾石或沙石的环境,一般隐蔽在石缝里。汀江似鮈每年4—7月为繁殖期,产卵盛期为5—6月;性成熟年龄为1~2龄,体重在8.1~56.3 g之间;雌鱼怀卵量为213~550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0~120粒/g·体重,成熟系数为1.07%~8.37%,雄鱼成熟系数为0.41%~4.85%;产沉性卵,深黄色,卵径为(0.762±0.015)mm。产卵场水深约1.5~2.5 m,溶解氧为7.85~8.41 mg/L,水温为18.6~26.7℃,pH在6.8~7.2之间,底质以沙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