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和鱼混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苗种生产和人工养殖技术的提高,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作为一种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已在全国沿海被广泛养殖。由于现行养虾业大多采用给饵精养方式,在某些养殖面积大,进水条件差的地区,养虾用水严重不足的矛盾已日趋突出,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单纯依靠提高养虾密度增加养虾池的经济效益显然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们设想通  相似文献   

2.
1997年5月下旬,作者赴广东省徐闻县和海南省三亚市,对我国新兴的高位池对虾养殖进行了实地考察,现报告如下。所谓高位池养虾,就是在高潮线以上1~2米高度的海岸上,兴建小型精养池,进行充气式高密度养虾。由于高位池地势高,不受潮汐的影响,随时都可排干池水。高位池不但清池、排水方便,而且可避免台风及风暴潮的危害。是一种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的养虾模式。高位池养虾,最初是由广东湛江市广泰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1994年,他们投资180万元,在广东徐闻县大洋镇开发建成4口高位养虾池,总面积92亩,创办了南门高位池养虾…  相似文献   

3.
莫佛素 《水产科技》1993,(2):11-11,22
对虾养殖基地的进排水能否分家,直接关系到养虾池能否保持良好的水质,以致影响到养虾生产的成败。有些地方由于条件所限,进、排水共用一闸,不能实现排、灌分家,从虾池排出的水通常会残留一部分在排水渠道和大闸门以内,而在下次进水时,残留水又与新进水混合流进虾池。如此反复循环,将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虾病发生的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1.怎样提高对虾越冬成活率? 越冬池、预热池进水前,先用20~30ppm高锰酸钾或500~1000ppm漂白粉溶液全面消毒24小时,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后进水;越冬池与养虾池水温温差不得超过1℃;一般在11月上旬自然水温12℃左右时,选择已交配、体质健壮、体长12厘米以上的雄虾、14厘米以上的雌虾作为越冬亲虾;越冬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沿海水域受到陆源污染物的严重污染,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大,海水变化莫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得近海水域赤潮连年发生,发生时间、频率和范围逐年增加,危害极大。特别是进入雨季,我市的永定新河、潮白河、蓟运河等大量排污、排淡,加上虾池自身排出的“老水”,严重地污染了养虾用水,促使虾病发病早、种类增多、蔓延面积大、时间长,给我国养虾业带来了很大损失,许多养虾专家一直在研究养虾走出困境的良方,但效果都不明显。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于1992年开始与杨家泊镇一起在10亩虾池中进行控制虾池进水,调节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7.
<正>密集养虾区,是指一个面积大且长时期养殖相同虾种的集中区域。密集养虾区积累了较多的致病源,以至病疫频发,养殖减产、失收。(详细分析见笔者发表于《海洋与渔业》2013年第3期的《"久耕不收",虾塘歉产》)。珠江口西江沿岸的窄长地带集中养殖了50万亩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其中罗氏沼虾养殖了30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了15年。  相似文献   

8.
2001~2002年,我们在海盐县野荡水产养殖场开展钢架大棚养虾技术探索,实现了池塘年养二茬与增效目的。现将钢架大棚高产高效养虾技术总结如下:一、钢架大棚的建设与利用钢架大棚设计面积为25亩,实际净水面15亩共3只池,搭建成3只钢架连体大棚,配置燃料锅炉4只。二、春季大棚培育罗氏沼虾苗种技术(一)放苗前准备1.彻底消毒2月10日前,大棚池进水60厘米左右,2月10日封闭出水闸门,以固定塘内水位,然后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10天后放干池水,再日晒15天。2.进水与培育水质3月5日进水70厘米,进水口用80目纱绢网过滤,防野杂鱼虾入池;然后施…  相似文献   

9.
<正> 唐山市标准计量局与畜牧水产局共同承担制定的《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规程》和《中国对虾亲吓人工越冬培育技术规程》等作为河北省地方标准,1989年10月在唐山市通过省级审定。近年来,随着养虾事业的蓬勃发展,河北省、特别是唐山市对虾人工育苗和亲虾人工越冬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是一种广盐性虾类,一般在20—25‰的盐度水中生长。近几年,全球性的虾病使海水养虾受阻,1995年,我们在翔云岛林场进行低盐度养虾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池塘条件 利用旧虾池面积80亩,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上,最深达到2.0米,池水盐度保持在3—5‰。 二、池塘清整 池塘于4月底进行清淤消毒,清除池底过多淤泥,生石灰消毒,杀死敌害生物,然后曝晒池底进水施肥,肥水在放苗前10天左右进行,以便放苗时对虾有充足的早期饵料。 三、虾苗放养 虾苗放养在6月22日进行,采取粗养方式。每亩放养虾苗4700尾,共放养虾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今年第四期刊登了浙江省定海县养虾专业户陈龙《呼吁延长承包期,防治“红眼病”》的来信和本刊编辑部的调查附记,反映陈龙承包虾场、科学养虾一年带出了十多个万元户,但他所在的毛峙村,有人患“红眼病”,不让他继续承包虾场。最近,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王赛君的来信。信中说:陈龙在承  相似文献   

12.
封闭式对虾养殖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式对虾养殖是近几年来针对病毒病流行的影响,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养虾模式。它的特点是采取一次性进水的措施,与传统养虾模式比较,由于缺少了换水这一重要的技术措施,因此对如何搞好保护水质、防病保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养殖技术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池塘的设计与改建我国传统养虾池塘具有面积大(多数在50亩以上)、池水浅冰深多为1.(y-.2对的特点,池塘面积大,对虾在池中呈现出区域性分布,为投饵、疾病防治、环境因子的控制等的操作造成极大困难;池水浅,不仅使池塘自身的生产能力大为降…  相似文献   

13.
本栏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泰国沿海对虾养殖的环境管理》一文,希望能对今年对虾养殖业有所帮助。 目前,泰国约有51%的虾场采用精养方式,21%的虾场为半精养,28%的为粗养虾池。泰国对虾养殖面积的扩大以及采用精养方式对泰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养虾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负效应。该研究课题主要目的是(1)了解对虾养殖现状,评价虾业对环境的影响;(2)回顾现有的有关养虾对环境影响的政策和法规;(3)建议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4)对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北方三省一市对虾养殖池中,有不少虾池位于低潮区,又经过多年清淤,其闸门基线又高于池底,池水不能全部排干,排水收虾时,不能一次把虾收完,需进水,排水多次缓冲才能比较彻底地把虾出净,这样,浪费人力、物力,也延长了出虾时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结合海洋捕捞诸渔具特点,设计了一种简易养虾池对虾拖网,用来辅助收获池中绝大部分对虾。  相似文献   

15.
曹海 《科学养鱼》2003,(11):26-26
一、养虾稻田准备 面积2~5亩为宜,沿田块四周挖一道宽1~1.5米、深0.6~0.8米的虾沟,方形田块增挖“十”字沟,长形田块增挖“井”字沟,沟沟相通。在进水端挖一深1米左右,面积5~6米~2的虾凼。进排水口用木框纱窗拦逃。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过放养大规格的虾苗(3厘米左右),在池塘秋季的短期内养成商品虾上市获得较高效益。现总结如下。l 饲养方法1.1 养虾池 试验池为本站养鱼池。面积0.133公顷或2.0亩。采用潜水泵添加水,进水  相似文献   

17.
提起林瑞强,很多读者应该不会陌生,两年前,他在本刊上发表的文章《一个虾农19年的养虾心得》曾经轰动一时,被行业诸多养虾人和企业争相转载学习。2014年,林瑞强又提笔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新作。对于虾塘水色不稳定这个老问题,林瑞强又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新的见解和启示呢?敬请关注本期技术学堂。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乳山县白沙口潮汐发电站.在水电部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的扶持下.兴建了270.5亩的对虾养殖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对虾总产62,600斤,平均亩产231斤,达到成虾标准12厘米以上的占80%.其中1个17.5亩的养虾池。产量4,800斤,亩产274.3斤.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亚洲和拉美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养虾单位不断增加已超过目前掌握的资料,《水产养殖文摘》编辑部,最近出版了一本《西半球对虾养殖综合性名录大全》,收集了美国和拉美地区450家养虾单位的名录、专业和地址,  相似文献   

20.
<正> 1993年暴发虾病以来,水产界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虾病防治,力图重振养虾雄风。2000年我们进行了中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河豚鱼的试验,通过混养河豚鱼改善生态环境摄食弱病虾、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虾病在对虾池中的蔓延,达到了防病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有关过程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 清池 虾池进水一个月前,进行清池翻耕,凉晒,每667m~2施生石灰50~75kg。 2 设置围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