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美国的研究人员正研究改造斑马鱼的基因,以测试食水污染。使用斑马鱼测试水质污染的方法是:将萤火虫基因注入斑马鱼的基因里,再将斑马鱼放入水里,如果水里含有致癌物质聚氯联苯,斑马鱼便会发光。只要将斑马鱼与有毒物质的水分隔开,斑马鱼便会停止发光。使用斑马鱼测试水质的好处是,斑马鱼可循环再用,只要将斑马鱼“解毒”,斑马鱼便可再次用于测试水质,而且对人体无害。用斑马鱼测试水质较使用仪器和抽取泥土或鱼类样本化验便宜。转基因鱼测试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2.
苯硫脲对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苯硫脲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的最佳浓度及苯硫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影响,用0.05~2.O mmol/L苯硫脲处理28-体节期斑马鱼胚胎,用1.0~15 mmol/L苯硫脲处理受精后2、10、24 h的斑马鱼胚胎.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苯硫脲最佳浓度是不同的;且发育时期越早,斑马鱼对苯硫脲毒性越敏感;苯硫脲低于0.2 mmol/L时对斑马鱼孵化、存活和早期发育无显著影响;0.2 mmol/L苯硫脲导致斑马鱼孵化率降低;0.5~2.0 mmol/L苯硫脲导致斑马鱼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均降低,并引起斑马鱼畸形.  相似文献   

3.
斑马鱼的学名为Brachydanio rerio,又称印度斑马鱼。隶属于鲤科鱼类。固体侧有象斑马样的纵向条纹,故称斑马鱼。其俗名很多,如蓝斑马鱼、孟加拉斑马鱼、蓝条鱼和短丹鱼等。其英文名有Zebra damo、Zebra fish、Striped danio。原产于南亚的印度东部(由基斯特内河至恒河流域)、孟加拉和缅甸。  相似文献   

4.
李兵兵 《齐鲁渔业》2008,25(12):35-36
斑马鱼(zebra fish)SL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隶属鲤科、短担尼鱼属。斑马鱼的体型呈纺锤形,成鱼体长4—6cm。体侧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故得名斑马鱼。野生型的斑马鱼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红色斑马鱼全身为亮红色,体侧从头至尾分布数条浅粉色条纹,极具观赏性。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明显;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斑马鱼的繁育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重要的脊椎模式动物,斑马鱼在分子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人工繁育及养殖斑马鱼的经验,对斑马鱼生态习性、人工繁殖、受精卵发育、幼体培育以及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旨在为斑马鱼的人工繁育提供基础资料,以便更好的发挥这种优秀模式动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克隆斑马鱼原肌球蛋白的基因并表达纯化出重组蛋白,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提取斑马鱼总RNA,采用RT-PCR克隆斑马鱼原肌球蛋白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斑马鱼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连入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通过IPTG诱导得到重组斑马鱼原肌球蛋白。重组蛋白经Ni 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Western-blot检测。获得斑马鱼原肌球蛋白基因,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本研究成功克隆并表达了斑马鱼原肌球蛋白基因,经免疫学鉴定发现其具有过敏原性。  相似文献   

7.
渔业简讯     
中国建成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4家科研单位的学者组成的学术联盟,历时6年,成功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这一基因突变体库通过设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对科研人员开放,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缓解作用。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出48 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通过计数外周血红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来分析草甘膦对斑马鱼的遗传毒性;将斑马鱼饲养在含有维生素C的草甘膦水体中48 h,通过观察外周血红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遗传损伤的缓解作用。48 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为(0.39±0.06)g/L。高浓度草甘膦(0.64~1.28 g/L)对斑马鱼具有极强的致死性,中、低浓度草甘膦(0.16~0.32 g/L)作用斑马鱼48 h后,能显著地诱发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异常核的产生(P<0.05)。在本实验的作用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核异常率随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在低浓度草甘膦(0.16 g/L)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6.25~50 mg/L)后,斑马鱼血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可显著降低至清水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可诱发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产生,其诱发能力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低浓度草甘膦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降低由其诱发的微核和核异常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渔业简讯     
<正>中国科学家首次敲除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10月10日,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结题会暨第二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开幕式在武汉召开。会上宣布,中国科学家基本敲除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这也是世界上科学家首次完成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为研究人类疾病演化及治疗奠下了科学基石。斑马鱼,因全身布满多条蓝色条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chac1基因的三个外显子上设计了3条sgRNA并通过测序及qRT-PCR检测其敲除效率。苏丹黑染色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野生型和chac1突变型斑马鱼幼鱼的中性粒细胞数量;qRT-PCR检测突变斑马鱼髓系造血相关因子。结果显示:chac1是母源基因,在受精后0~3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时其表达量较高,之后随着母本基因的影响逐渐变小,chac1的mRNA表达量下降;在斑马鱼成鱼中,其在肌肉、卵巢、脑中高表达;此外,突变型斑马鱼较野生型斑马鱼相比,其苏丹黑染色阳性信号更多;chac1突变后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mRNA水平上调。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