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 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株Mir-N11,经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株对牛蛙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该菌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哌拉西林、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生长特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能产生胞外蛋白酶,不产生淀粉酶;在p H3.0~9.0范围内、盐度0.5%~2.5%范围内均可生长。该研究为牛蛙歪头白内障病害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蛙红腿病菌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起牛蛙产生红腿病的2种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制备灭活菌苗,同时对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果、菌苗保存期、牛蛙免疫应答的产生期和免疫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草鱼细菌性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与病毒性的出血病,俗称草鱼“四病”,严重威骖着芋鱼鱼种及成鱼生产,挫伤群众的养鱼积极性。为此,我们调查了草鱼病的关口,针对性地选择了中科院水生所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技术,自一九七八年开始生产性试验,经多点试验成功之后,积极应用推广,逐步建立相应的疫苗生产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省南澳县西山等养蛙场多次收集息黄杆菌病牛蛙,其症状是:歪头、狂游、双眼白内障和腹水等。从病蛙脑浆、眼底和腹水中分离到多株病原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健康牛蛙致病力强。取有代表性的981007—2等菌株进行系统的生理生化试验显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短杆菌;分离菌株内毒素检验阳性;病原菌显示了对青霉素类药物高度耐药、好氧型、利用葡萄糖等生理、生化特性。经VITEK—AMS—60自动化检测系统鉴定为黄杆菌IIb群(Flavobacterium group IIb)。选用47种抗菌药物,通过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分离菌株对38种抗菌药物显示耐药(占80.85%)、对4种药物中等敏感(占8.51%),仅对利福平、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啶酸、麦迪霉紊等5种药物(占10.64%)敏感。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敏感药物的平均MIC分别是0.19、0.27、0.53、2.40和10.2ug/ml。  相似文献   

5.
牛蛙暴发性细菌性疾病的综合防治牛蛙暴发性细昏性疾病是继牛蛙活饵料后又一个困扰牛蛙养殖生产的严重问题。该病每年5—10月都可发生,主要在牛蛙幼蛙和成蛙阶段。与常见的牛蛙红腿病、烂皮病、胃肠炎病等不同。主要症状是病蛙常群集于蛙池四周及池角,低头伏地,静卧...  相似文献   

6.
牛蛙红腿病病原菌的致病力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红腿病牛蛙体内分离到三株细菌,人工感染可使成年牛蛙及其蝌蚪致死,对体重40~55g的健康牛蛙的LD50为1.5×10∧7·8个细菌,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球菌或短杆菌,无鞭毛,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不还原硝酸盐,不从葡萄糖产酸产气,经鉴定为不动杆菌不产酸菌株。  相似文献   

7.
从95国家攻关课题验收会议上获悉,我国奶牛肢蹄病防治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据课题负责人王克坚先生介绍,奶牛腐蹄病是奶牛业及其他反刍动物养殖业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主要由严格厌氧性病原菌引起。课题组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现已分离鉴定出我国腐蹄病病原菌株,确定了我国反刍动物腐蹄病主要病原菌为节瘤拟杆菌。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腐蹄病节瘤拟杆菌强毒力菌株的鉴别方法,建立了用于菌苗免疫测定的凝集试验方法。利用筛选出的强毒菌株,研制出腐蹄病灭活菌苗。通过绵羊、奶牛等动物免疫试验,初步确定菌苗免疫期为6个月,免疫保护率80%以上,并已在一些农牧区进行区域性推广试验。菌苗试验表明,该制品可以用于奶牛、绵羊、鹿等反刍动物养殖业,预示该菌苗制品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研制出的腐蹄病菌苗,为从根本上控制腐蹄病在我国的流行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技术。另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腐蹄病节瘤拟杆菌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和E型纤毛蛋白与绵羊IL2副合基因工程疫苗,由于其培养简便,成本大大低于灭活菌苗,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该腐蹄病基因工程疫苗将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未来灭活菌苗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针对引起牛蛙产生红腿病的2种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制备灭活菌苗,同时对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果、菌苗保存期、牛蛙免疫应答的产生期和免疫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淡水养殖的中国花鲈“溃烂病”进行了病因分析和病原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溃烂病”由病原菌和养殖水环境的恶化共同引起,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在所检测的21种药物中,该菌除对头孢他啶耐药外,其他均敏感。  相似文献   

10.
腹水病和溃烂病是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危害严重的疾病。作者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腹水病、溃烂病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Val)、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As)和同行实验室赠予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Van)制备灭活菌苗,设计四种不同配比四联疫苗,按正交试验要求,分别腹腔注射接种免疫牙鲆,检测单抗原抗体效价,统计分析筛选出组合合理的四联疫苗,配比为Et:Val:Van:As=2:1:1:2,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稳定性评价及免疫牙鲆效果观察。发现该四联疫苗是安全的,稳定的,可在4℃下存放1年以上活性不降低,能有效刺激牙鲆特异性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后7天血清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免疫后14d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最高水平,为2^10;人工攻毒试验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0%。表明,筛选出的牙鲆腹水病和溃烂病四联疫苗安全有效,可同时预防腹水病、溃烂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