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镉对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5个浓度进行镉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实验,以期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概率单位和浓度对数作线性回归,得出镉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ms)在24、48、96h的半致死量LC50,其值分别为5.85、4.52和3.45mg/L。并计算出镉对海湾扇贝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0345mg/L。实验证明,Cd对海湾扇贝是剧毒性的毒物,海湾扇贝发育越往后期,它对Cd的耐受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3.
锌、铜、铅、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锌、铜、铅、镉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18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是:1.4413,0.0766,1.7999,1.3948mg/L和0.2313,0.0055,0.2274,0.0587mg/L。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镉暴露实验中海湾扇贝不同器官组织富集、排放镉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水体中镉通过被动扩散进入海湾扇贝鳃,根据吸附等温线并结合直线拟合结果得海湾扇贝鳃对镉的单层饱和结合量为2.12 μmol·g-1 干重。鳃对镉的富集量和富集速率与水相中镉浓度成正相关关系,最高浓度组(2 μmol·L-)的镉富集量和富集速率分别为(1.5±0.52) μmol·g-1 干重和(0.375±0.13) μmol·(g·d)-1。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海湾扇贝鳃、内脏和肌肉镉富集量逐渐增加,14 d(336 h)后,内脏和鳃中镉富集达到平衡,但肌肉中镉富集是否达到平衡,尚需进一步研究。盐度对海湾扇贝鳃、内脏和肌肉镉富集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富集在海湾扇贝体内的镉不断被排出,其中鳃的排放率最大,达到了38.3%,其次是内脏、肌肉。 相似文献
5.
锌,铜,铜,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锌、铜、铅、镉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48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是:1.4413,0.0766,1.7999,1.3948mg/L和0.2313,0.0055,0.2274,0.0587mg/L. 相似文献
6.
7.
8.
氯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氯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仔4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水pH 7.9~8.2、水温24.1~24.5 ℃、盐度27.8~29.2条件下,氯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仔的96 h LC50分别为52、15、0.39、91 mg/L.综合氯苯对4种海洋生物的毒性机理和急性毒性数据,氯苯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三疣梭子蟹>菲律宾蛤仔.氯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52、0.15、0.0039、0.91 mg/L. 相似文献
9.
四种药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消毒液和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首次选用高锰酸钾、甲醛、精碘和卡螨死四种试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断斑马鱼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4、48、72、96h的LC50,高锰酸钾分别:勾1.15、1.12、1.12、1.11mg/L;甲醛为48、45、45、40mg/L;精碘分别为7.8×10^-3、5.8×10^-3、5.6×10^-3、5.3×10^-3mg/L;卡螨死分别为1.95×10^-7、1.23×10^-7、0.65×10^-7、0.62×10^-7mg/L。高锰酸钾、甲醛、精碘和卡螨死的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1.07、11.8、0.96×10^-3和1.48×10^-6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高锰酸钾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II级,甲醛为Ⅲ级,精碘和卡螨死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I级。 相似文献
10.
11.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三疣梭子蟹幼体的发育,其半致死质量浓度以及安全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三疣梭子蟹Ⅰ期溞状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095 mg/L和0.008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18 mg/L;三疣梭子蟹Ⅱ期溞状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19 mg/L和0.01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38 mg/L;三疣梭子蟹Ⅳ期溞状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85 mg/L和0.04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43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85mg/L和0.05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52 mg/L。 相似文献
12.
4种渔药对昆明裂腹鱼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16.5±0.5)℃、pH (7.70±0.25)条件下,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4种常用渔药对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的24h、48 h、96 h半致死浓度最低,分别为1.586、1.423、1.173 mg/L,敌百虫的最高,为473、407、302 mg/L.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536 mg/L,三氯异氰尿酸0.347 1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5 mg/L,敌百虫90.41 mg/L.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和敌百虫可在生产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为检测氟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效应,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氟离子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e)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记录其中毒症状及24 h,48 h,72 h和96 h死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氟暴露条件下孔雀鱼幼鱼出现焦躁不安、失去平衡、呼吸减弱等中毒症状,且随着氟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氟对孔雀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397.38、231.36、207.73、200.24 mg/L,氟对孔雀鱼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为2.002 4 mg/L,说明氟离子对孔雀鱼幼鱼为低毒性。该值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体中的氟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5.
六种水产药物对草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确定了兴棉宝、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二溴海因、漂白粉、二氧化氯制剂对草鱼鱼种的最低致死质量浓度范围、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草鱼鱼种对6种药物的敏感性按96 h LC50值为标准依次为:兴棉宝>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漂白粉>二氧化氯>敌百虫>二溴海因。它们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47、0.11、2.75、6.34、8.48、14.1 mg/L。兴棉宝对草鱼鱼种的毒性最大且安全质量浓度低,应禁用;建议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而漂白粉、二氧化氯、敌百虫、二溴海因均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氯氰菊酯和伊维菌素两种杀虫药物对发育不同阶段的(5、10和20日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鱼苗,运用静态毒性试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5、10和20日龄黄颡鱼鱼苗的24 h L C5 0分别为0.017 0、0.053 0、0.133 0 mg/L,48 h LC50分别为0.013 0、0.035 0、0.112 0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 3、0.004 6、0.023 8 mg/L。伊维菌素对5、10和20日龄黄颡鱼鱼苗的24 h LC50分别为0.295 0、0.339 0、0.356 0 mg/L,48 h LC50分别为0.263 0、0.300 0、0.323 0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62 7、0.070 5、0.0798 mg/L。临床应用表明池塘在进苗前2~3 d使用0.1~0.2 mg/L的氯氰菊酯,鱼苗进塘后9~11 d使用0.02~0.03 mg/L的伊维菌素,进塘后18~20 d挂灯驯化前使用0.05~0.07 mg/L的伊维菌素,可使黄颡鱼鱼苗成活率达到40%以上,与常规黄颡鱼鱼苗标苗方法相比成活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