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北部湾钦州港近江牡蛎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近江牡蛎的食用安全及养殖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7—11月在北部湾钦州港采集近江牡蛎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污染程度。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牡蛎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ZnCuCdCrAsPbHg,其中Zn、Cu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532.03、126.96 mg/kg。Cu参照《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发现除了7月2号站样品未超标,其余样品均超标,超标率达89%。As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发现总超标率为11%,仅7月3号站样品存在超标。Pb、Hg含量较低,其平均值分别为0.02、0.009 mg/kg。重金属富集系数揭示近江牡蛎对Zn、Cu、Cd、Cr富集严重。膳食暴露评估方法显示,重金属的膳食摄入量低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暂定每周摄入量,钦州湾近江牡蛎属于安全食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采集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8个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鲤鱼、罗非鱼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鱼体肌肉中As、Cd、Cr、Cu、Hg和Pb的含量进行测定。用Excel 2007和SAS 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和目标危害系数(THQs)进行安全性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所测鱼体样品中,Cu的含量高于其他5种元素,罗非鱼肌肉中As、Cd、Cr、Hg和Pb的含量均高于鲤鱼。鲤鱼和罗非鱼样品中As的含量范围为0.039~0.203mg/kg,除部分鱼体As的含量超出限量值(0.1mg/kg)外,其余元素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6种元素的每周评估摄入量(EWI)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经THQs评价,食用市售的鲤鱼和罗非鱼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长江口南支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测定了研究区域2018—2022年表层沉积物中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及砷(As)的含量,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变异分析和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Zn、Cr、Cu、Pb、As、Cd、Hg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3.539~101.955 mg/kg、14.390~88.672 mg/kg、3.325~40.441 mg/kg、7.788~26.145 mg/kg、5.035~12.610 mg/kg、0.072~0.436 mg/kg、0.004~0.171 mg/kg, 2021年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年度,元素空间相关性年际变化较大。Cu、Zn、As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下游,C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游,Cr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游,Pb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下游。重金属生态风险表现为Hg生态风险等级上升,Cu中等生态风险持续存在且范围扩大,Cr中等生态风险间歇性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辽东湾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Hg、As、Cu、Pb和Zn的含量特征、生态效应与潜在生态风险,2017年8月对辽东湾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1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重金属Cu、Pb、Zn、Cd、Hg和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80、21.83、80.91、0.28、0.06和12.72mg/kg。生态效应评价显示,有7个站位的As含量位于效应浓度低值(ERL)与效应浓度中值(ERM)之间,只是偶尔会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所有站位的Cu、Pb、Zn、Cd和Hg含量均低于ERL,几乎不会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d、Hg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高,Cu、Pb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相对较低,辽东湾北部近岸距离河口较近的海域是潜在生态风险较大区域。  相似文献   

5.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r、Pb、Cu、As、Cd和Hg;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u、As、Cd、Cr、Pb和H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体中Hg、Cd、Pb和Cr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u符合Ⅰ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为Cu、Cd、Hg、Pb、Cr和As,调查海域贝类体中的Cu、Cd富集系数较高,其他重金属富集系数相对较低.重金属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表明,贝类体中Cd、Pb、As、Cr和Hg的膳食暴露量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但建议去除内脏后食用.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辽东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砷(As)的含量及污染程度,2014年10月(秋季)对辽东湾近岸进行了1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53、22.59、72.48、0.21、0.04和10.81mg/kg。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污染特征,采集了29个表层沉积物站点并测定了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主成分、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同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南四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As、Hg、Pb、Cr、Cd、Cu、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41、0.048、25.69、71.10、0.22、30.14、87.55、35.33mg/kg,其中As、Hg、Pb、Cd均超过环境背景值,在空间上表现出上级湖高,下级湖低的分布特征;(2)相关性分析、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显示,Pb、Cr、Cu、Zn、Ni具有同源性,为自然源元素;As和Cr具有同源性,为人为源元素;Hg元素主要来源与其他几种重金属不同,受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③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Hg>Cd>As>Pb>Cr>Zn>Ni>Cu,Hg、Cd、As、Pb已处于无污染-中度污染程度,而其它元素无污染。④潜在生态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单项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Hg>Cd>As>Pb>Ni>Cu>Zn>Cr,Hg、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等级,为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其它7种重金属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等级。综合分析可见,Hg、Cd、As、Pb为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各湖区沉积物污染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昭阳湖。  相似文献   

8.
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讨论了大亚湾主要经济类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甲壳类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最高、头足类的含量次之、鱼类的含量最低.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锌(Zn)>铜(Cu)>铅(Pb)≈砷(As)>镉(Cd)>汞(Hg).大亚湾海域经济类海洋生物对Cu和Zn的富集能力最高,对As的富集能力最低.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低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值.潜在危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Cd、Pb和Hg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Cu的潜在危害性很低.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浙江中华鳖肌肉中总Hg、As、Pb和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 ,中华鳖样品中的Hg、As、Pb和Cd的含量平均分别为 0 0 5 4mg/kg、 0 0 39mg/kg、 0 2 0 2mg/kg和 0 0 2 2mg/kg ,均低于国家水产品重金属卫生限量值。所有样品都未发现超标现象 ,且中华鳖 4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和评价了江苏南部沿海池塘养殖的脊尾白虾内脏团、鳃、肌肉、外壳和足中As、Hg、Cd、Pb、Cu、Zn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内脏团和鳃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肌肉、外壳和足中,内脏团中重金属含量为0.0190mg/kg(Hg)~20.9mg/kg(Cu),鳃中含量为0.00636mg/kg(Hg)~26.4mg/kg(Zn);5种组织中Zn和Cu的含量较高,Hg的含量最低;肌肉占全虾的质量比近50%,所含各重金属质量占全虾质量百分含量最高。养殖脊尾白虾中不同组织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人体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牡蛎食用安全性参考信息,文章根据有毒化学物质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计算式,提出了牡蛎适宜消费量推算方法;对2007年春季在南海北部沿岸23个海湾采集的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的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重金属的含量,推算了近江牡蛎的适宜消费量。结果能清晰地显示牡蛎采集海域、有毒化学物质种类对应的近江牡蛎软组织日均适宜消费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对北海珍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区磷的循环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磷的储量不高,无论是养殖区还是非养殖区均表现为有机态磷和无机磷含量明显偏低.除颗粒态磷外,所有形态磷均表现为秋季明显高于春季,突出体现了生物释放的补充影响作用.在磷的形态转化上,春...  相似文献   

13.
马氏珠母贝蛋白的分离及分子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全脏器各分离蛋白组分占总蛋白含量分别为:非蛋白氮1.48%,肌浆蛋白33.20%,肌原纤维蛋白13.14%,碱溶性蛋白21.54%,基质蛋白30.65%;贝肌肉各分离蛋白组分占总蛋白含量分别为:非蛋白氮0.83%,肌浆蛋白26.56%,肌原纤维蛋白18.48%,碱溶性蛋白30.34%,基质蛋白23.79%;马氏珠母贝蛋白氨基酸组成均衡,呈味氨基酸及支链氨基酸含量高,但在各蛋白组分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性.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2种原料蛋白的肌浆蛋白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宽,集中在200~19 kDa,肌原纤维蛋白分子量分布集中在200~45 kDa,碱溶性蛋白集中分布在41~3 kDa.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经济养殖贝类捕后早期干露耐受性,选取活力良好的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虾夷扇贝在4 ℃条件下进行8 d的无水贮藏,以闭壳肌pH、糖原、腺苷三磷酸(ATP)关联化合物、磷酸精氨酸的含量和奥品脱氢酶活性为指标,研究3种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水贮藏期间,菲律宾蛤仔pH无明显变化( P <0.05),而长牡蛎和虾夷扇贝pH分别由7.23和7.39降至6.88和6.80。3种贝的糖原含量均呈下降趋势。ATP在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初始含量仅为0.41、0.42 μmol/g,且贮藏过程无显著变化( P <0.05);在虾夷扇贝的初始含量为4.05 μmol/g,且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急剧下降。虾夷扇贝和菲律宾蛤仔闭壳肌中章鱼碱脱氢酶活性最大,且随贮藏时间呈增加趋势。长牡蛎中alanopine脱氢酶和strombine脱氢酶起主要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推定,长牡蛎、菲律宾蛤仔、虾夷扇贝对干露耐受时间分别是8、4、2 d。试验结果表明,在活贝捕后流通过程中应结合干露耐受性差异建立品种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历史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连云港近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探讨不同功能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变规律、来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合理规划用海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河心浅滩、西连岛潮下带和灌河口北岸潮滩这3种不同的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在每个功能区各采集了1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测年和重金属Cd、Cr、Cu、Mn、Ni、Pb、Zn含量测定来分析重金属污染历史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说明了连云港近海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柱状样重金属污染水平出现明显的波动。2005年之后,临洪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灌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则呈波动上升趋势。2)根据地累积指数,连云港近海沉积物多数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轻度-中等污染水平,少数处于无污染状态或中等污染水平。3)重金属富集系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临洪河口重金属来源较为多样,其次为连岛,灌河口重金属来源则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鲮鱼养殖塘内的鱼、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空探讨间相关性以其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含量在其他组织均显著低于肠内容物中的含量(P<0.05);悬浮物中,5月份Hg含量比7月份显著高(P<0.05),11月份含量比另3个月份显著低(P<0.05);沉积物中,5月份Hg含量比另3个月份显著低(P<0.05),9月份含量比7、11月份显著低(P<0.05),9月份Pb含量比其他3个月份显著高(P<0.05),而11月份含量比另3个月份显著低(P<0.05);悬浮物、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与鱼肠内容物、体壁2个组织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体壁、肠内容物、悬浮物、沉积物中,顺序相邻两者的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悬浮物重金属经过沉降作用逐渐富集底质,鲮鱼消化道吸收是其体内重金属积累主要方式,悬浮物对鱼肠内重金属污染特征起到了关键作用,生物相与非生物相的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虾蛄是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对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作用。不同海域捕捞的虾蛄体内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可根据虾蛄体内重金属含量推断捕捞海域的污染状况,即基于虾蛄体内重金属状况对其来源进行溯源。以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域虾蛄中的3种重金属含量数据作为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判别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模型判断虾蛄样本的来源海域。结果显示:经过网络训练后,总计90个样本中,86个分类正确,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95.6%,其中训练集判别准确率为98.1%,验证集准确率为94.4%,测试集准确率为88.9%。研究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能够解析非线性复杂体系中各元素的内在关联,以区分样品的来源,并可据此进行有效的追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嶝海域牡蛎鳃和肚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用加标回收法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鳃中Cu、Zn、Mn、Fe的含量分别为15.35±0.36μg/g、72.86±1.12μg/g、11.39±0.76μg/g、40.07±0.40μg/g;肚腹中Cu、Zn、Mn、Fe的含量分别为5.37±0.40μg/g、41.93±0.81μg/g、6.74±0.34μg/mg、24.89±0.53μg/mg。牡蛎鳃中Cu、Zn、Mn、Fe的含量均高于肚腹。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牡蛎中微量元素的效果较好,回收率为89.0%~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以下。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到6月问对厦门市(集美,同安,岛内)3个区养殖的带壳牡蛎及市售牡蛎肉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表明:厦门地区的养殖牡蛎已经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开壳牡蛎肉受污染较为严重,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标的合格率仅为50%和0%;带壳牡蛎的细菌总数指标虽100%合格,但大肠菌群指标却只有25%合格.牡蛎受微生物污染主要在剥壳后到食用前这一段时间,放置越久污染程度越严重;牡蛎剥壳后泡水会加速其微生物的生长.净化贝类虽然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全都合格,但作者仍然认为不宜生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