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南麂列岛铜藻Sargassum horneri实地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物种。文章报道了2006年3月-2007年7月开展的南麂列岛铜藻海藻场实地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铜藻繁茂生长在潮流通畅、风浪较为平静海湾的大干潮线以下至-4m浅海岩礁上,漂浮海面形成海藻场;从调查的种群情况来看,野生种群主体以有性生殖长成的1年生藻株为主,残枝再生的2年生藻株只占5%;铜藻的生长和繁殖适温为11~16℃;繁殖盛期水温16~20℃。根据观察,铜藻海藻场近年以来一直在缩小,个别地区已经成片消失。初步提出了“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持种群繁衍”的推论。恢复与重建铜藻海藻场需要详细了解铜藻的繁殖和种群生态变迁规律,该研究为实现此目的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铜藻人工栽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和浅海植被优势种。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铜藻筏式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铜藻在水温7.1~20.5℃范围内和表层水体强光下都有很好的生长。海藻鲜重和株高平均日增长最高分别为81g和18cm。栽培190d,平均海藻鲜重5.3kg,株高8m,最大海藻鲜重和株高达到13.2kg和12.3m。  相似文献   

3.
<正>铜藻(Sargassum horneri)又名丁香屋、草茜、竹茜菜,隶属于褐藻门、马尾藻属,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海藻,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浙江、福建以及广东等地~([1])。铜藻黄褐色、树状、枝叶繁茂,是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常被称为"海中森林"[2-3]。作为单年生藻类,铜藻成熟时间随季节而提前或推迟,我国东部沿海铜藻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于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海藻生长繁盛时期采集11种大型海藻,并对每种海藻及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藻上钩虾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海藻上麦秆虫种群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钩虾最高种群密度和最大个体均出现在厚网藻上;麦秆虫最高种群密度出现在殖丝藻上,最大个体则出现在缢基蜈蚣藻上。同时,对于生物量较小的海藻,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种群密度均更高,钩虾体型无显著变化,但麦秆虫体型更小;另外,比表面积值更高的海藻,其钩虾种群密度更高,个体也更大,但麦秆虫种群密度和个体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在藻栖端足目种群特征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功能角色存在一定差异,而海藻自身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则可能是该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海藻场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海洋生物资源保育,净化海洋水体环境,进行大气二氧化碳碳汇等生态作用。为了恢复这种珍贵的海洋栖息地资源,以及通过研究其自然种群群落特征的分布特点,来指导河北省海藻场修复与重建的相关工作,笔者研究了浙江省枸杞岛海域的底栖海藻群落结构、底栖海藻生物量及其变化规律。在浙江省枸杞岛选择海藻场3个潮间带、潮下带的调查点,在选取100cm×100cm的样方后,估算出覆盖度。潮下带调查是潜水员潜于水下采样,测量海藻场外缘到岸边的距离。同时,我们在海藻场内外取了两处站点的水样,测量海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包括三氮、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调查结果显示,铜藻生物量占到总生物量的93.9%,为优势种。5月份铜藻样本平均长度为80cm,6月份的平均长度为75cm。潮间带区域底栖海藻从4月份开始旺盛生长,在5月份达到最高,6月份气温升高藻体开始腐烂,慢慢进入衰退期。氨氮浓度对于铜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铜藻Sargassum horneri繁殖生物学及种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2005~2007年针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有性生殖规律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包括生殖托发生、卵的排放、受精卵的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了潮间带典型的生态环境定点观察有性繁殖的过程,提出“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系种群繁衍”的推论。进行了筏式栽培、人工采苗、育苗及附苗基质选择等试验,为未来铜藻工厂化育苗和开展潮下带铜藻种群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萱藻生活史中盘状体阶段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6年3-5月在大连沿海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Lyngbye)Link]的繁殖期内,采集具有多室配子囊的成熟萱藻,采用阴干刺激方法获得配子并在室内培育形成盘状体.观察结果显示,在20℃和15℃下,盘状体表面细胞生长出丝状体和叶状体.叶状体经生长后沿藻体纵轴裂开又形成了丝状体.丝状体上与基质接触的细胞进行放射状分裂形成盘状体,未与基质接触的细胞在继续分裂增加藻体长度的同时,在丝状体上形成了许多节状细胞团,节状细胞团与基质接触后向周边分裂又形成了盘状体.由丝状体形成的盘状体在15℃和10℃下培养2个月后形成了单室孢子囊.单室孢子囊成熟后经阴干刺激可放出游孢子,游孢子附着后萌发为直立管状萱藻幼苗.实验结果表明,在萱藻生活史中的盘状体阶段还存在盘状体→丝状体→盘状体与盘状体→叶状体→丝状体→盘状体2个循环.盘状体阶段这2个循环的存在,改变了从配子或合子获得盘状体的单一途径.利用丝状体游离培养生长速度快以及节状细胞团切碎后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盘状体的特性,在室内进行人工增殖丝状体,当节状细胞团出现后将丝状体切碎,可以获得大量盘状体,通过室内培养使盘状体形成孢子囊并放出孢子,经孢子采苗后在室内培育出萱藻幼苗.本研究旨在为萱藻人工育苗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的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野生渔业资源群体、增加野生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维持自然水域的水产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海资源增殖试验和较大规模的人工苗种放流,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大型海藻引入海底,以构建人工藻场修复受损海区的研究,旨在探讨构建人工藻场的技术:不同海区底质情况下的大型海藻种类选择、引入方式和附着基选择,为合理构建海底人工藻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锦州浅海毛蚶底播增养殖成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概述应用“毛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在浅海毛蚶底播与增养殖成效的调查中得知,毛蚶生物种群的恢复与高效增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