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胃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体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胃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4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斜带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操作要点,并对育苗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辉 《河北渔业》2007,(9):24-25,42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台湾、香港和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斜带石斑鱼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老虎斑,隶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我国台湾、香港和南方沿海的斜带石斑鱼养殖迅速发展,该鱼已经成为石斑鱼养殖中的佼佼者。1斜带石斑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斜带石斑鱼的一大优点是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5.
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的斜带石斑鱼肝和肾组织分离的两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VITEK-AMS-32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及药敏试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肝和肾细胞变性、坏死,病变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呈变质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试验表明斜带石斑鱼苗在水温25~30℃,从全长2.5cm生长到9cm,约需要2个月时间,成活率81.6%.鱼苗全长2.5~6cm时,适合用小网箱培育,全长6~9cm时,适合用水泥池培育.全长3~5cm时,死亡率最高,每天死亡0.7%左右,占这培育阶段内总死亡数量的68%.  相似文献   

7.
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喹诺酮类及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斜带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俗称青斑 ,属科 ,石斑鱼属 ,它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是一种名贵的海水鱼 ,很受消费者青睐。又因其具有摄食量小 ,生长快 ,肉质坚实 ,抵抗病害能力强的特点 ,一直很受养殖者喜爱。但是有些养殖者对这一品种了解不深 ,经验不足 ,技术掌握不好 ,往往养殖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广大养殖者对该品种养殖的信心。笔者从 1 998年起 ,每年都负责管养该品种一二批 ,至今共成功养殖十几批次 ,对该品种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有很深的了解 ,积累了不少经验。下面介绍该品种的网箱养殖技术。1生活习性斜…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斜带石斑鱼苗标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斜带石斑鱼苗在水泥池标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控制鱼苗的放养密度、注重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合理处理“黑仔”鱼苗以及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般鱼苗标粗的成活率在80%上。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金英 《水产学报》2003,27(1):7-12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特性。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相似文献   

11.
黄贝  陈善楠  徐镇  聂品 《水产学报》2012,36(7):1000-1010
应用RACE方法获得斜带石斑鱼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M(membrane-bound immu-noglobulin M,mIgM),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D(mIgD),分泌型免疫球蛋白Z(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Z,sIgZ)的重链基因。斜带石斑鱼膜结合型IgM重链恒定区包含3个恒定区结构域(μ1,μ2,μ3)以及两个跨膜外显子(TM1,TM2),TM1外显子与μ3结构域末端相连接。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mIgM各恒定区与牙鲆mIgM恒定区相似性最高,为53%~78%。mIgD的cDNA全长为3 375 bp,开放阅读框包含3 006 bp,其恒定区由1个μ1外显子,7个δ外显子以及跨膜区组成。斜带石斑鱼IgD恒定区与鳜IgD各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δ1~δ7的相似性分别为75.5%、75.8%、65.4%、76.6%、88.1%、90.6%、82.8%,TM结构域为82.7%。sIgZ的基因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sIgZ的结构相似,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22、129和458 bp。利用半定量PCR分别检测了这3种基因在斜带石斑鱼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发现mIgM在头肾、肾脏、脑、脾脏、肠、鳃、心脏和胸腺中均有表达;mIgD的mRNA在头肾、肾脏以及胸腺中有较高的表达,在肠中表达量较低;sIgZ mRNA主要分布于淋巴组织如头肾、肾及脾脏中,而在鳃、心脏和胸腺中的丰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处理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鱼油采用如下条件进行氧化处理:储存温度:4℃、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AT):(31.5±3.5)℃;抗氧化剂添加量:30 mg/kg(EQ)、300 mg/kg(HEQ);储存时间:45、90和135 d。根据鱼油储存方式的不同共分为14个处理组,分别为T_(F+EQ)(正对照组,新鲜鱼油+EQ)、T_F(负对照组,新鲜鱼油未加EQ)、T_(4℃+45d+EQ)、T_(4℃+45d+HEQ)、T_(4℃+90d+EQ)、T_(4℃+90d+HEQ)、T_(4℃+135d+EQ)、T_(4℃+135d+HEQ)、T_(AT+45d+EQ)、T_(AT+45d+HEQ)、T_(AT+90d+EQ)、T_(AT+90d+HEQ)、T_(AT+135d+EQ)、T_(AT+135d+HEQ),配制等氮等脂饲料。选择健康幼鱼[初重(18±0.02)g]进行实验,养殖8周。结果显示,T_(4℃+45d+EQ)组增重率与T_(F+EQ)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显著高于T_(AT+135d+EQ)组。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饲料系数较低,与T_(F+EQ)、T_F组比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T_(AT+135d+EQ)、T_(AT+135d+HEQ)组。T_(F+EQ)、T_(4℃+45d+HEQ)组细胞结构明显,细胞内脂肪粒大小正常,T_(AT+135d+EQ)和T_(AT+135d+HEQ)组鱼油氧化程度较高,肝细胞中脂肪淤积现象明显。T_(4℃+135d+EQ)、T_(AT+135d+EQ)和T_(AT+135d+HEQ)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T_(F+EQ)、T_F组,SOD和GSHPx均在T_(AT+135d+EQ)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T_(F+EQ)、T_F组。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肝脏中MDA含量与T_(F+EQ)、T_F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研究表明,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斜带石斑鱼鱼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相对良好,T_(4℃+45d+EQ)和T_(4℃+45d+HEQ)组更优于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说明短期、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鱼油的保存,4℃比环境温度保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灭活益生菌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前景,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225尾斜带石斑鱼幼鱼[(14.6±0.2)g]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T1和T2分别投喂添加1.0×108 cfu/g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SE6的基础饲料,饲喂期为60 d.结果表明,实验前期(0~30 d),实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全期(0 ~60 d),实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饵料系数均下降,其中实验组T1显著低于对照组T0(P <0.05).实验30 d时,实验组T1和T2血清IgM和补体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0 d时,实验组T1的补体C3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0(P<0.05),实验组T2的补体C3水平、T-SOD活力、IgM含量和溶菌酶活力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石斑鱼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并能提高石斑鱼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热灭活嗜冷杆菌的应用效果略低于活性菌,但其具有安全性高、质量稳定、生产储藏容易等优势,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药物体外抑菌效果及对斜带石斑鱼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筛选有效治疗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复方中草药与中西药联用配方。用诃子、白芍、甘草比例分别为0.9∶1.3∶0.9、1.2∶0.9∶1.0和1∶1∶1的复方中草药对溶藻弧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将质量分数为2.2%的复方中草药与中西药联用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设为实验组,研究中西药对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治疗效果。复方中草药实验组Ⅰ、Ⅱ、Ⅲ为投喂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诃子、白芍、甘草,中西药联用实验组Ⅳ、Ⅴ、Ⅵ分别为投喂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诃子、白芍、甘草、恩诺沙星。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配方二药物质量浓度200 mg/mL,为最佳配方。40 d病鱼死亡数量比较结果为对照组Ⅱ对照组Ⅳ对照组Ⅲ实验组Ⅲ实验组Ⅱ实验组Ⅰ实验组Ⅴ实验组Ⅵ实验组Ⅳ对照组Ⅰ。实验组Ⅰ投喂饲料加诃子、白芍、甘草比例为0.9∶1.3∶0.9的复方中草药,实验组Ⅳ配方为诃子、白芍、甘草、恩诺沙星比例为0.9∶1.3∶0.9∶1.3,分别为治疗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效果最好的复方中草药和中西药联用配方。研究表明,中西药联用复方药效强于复方中草药,均能较好治疗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蛋白质沉积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精氨酸浓度分别为2.13%、2.42%、2.71%、2.95%、3.20%、3.48%和3.74%。随机挑选健康的斜带石斑鱼[初始体质量(80.11±0.03) g]分成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精氨酸浓度为2.71%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13%和2.42%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组。2.71%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13%组和3.48%组,2.71%组的蛋白质沉积率与2.95%组无显著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组。以增重率为依据,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的2.73%(饲料蛋白质的5.40%)。斜带石斑鱼血清胰岛素在3.20%组达到最大值,与3.48%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肌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 mRNA水平3.48%组显著高于2.13%、2.42%及2.71%组。2.42%组后肠b0,+AT基因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95%和3.20%组肾脏b~(0,+)AT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饲料精氨酸可以刺激斜带石斑鱼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分泌,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鱼体肠道、肾脏及肝脏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饲料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TauT mRNA表达量及牛磺酸合成关键酶(CSD和CDO)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0DT)中分别添加0.5%(0.5DT)、1.0%(1.0DT)、1.5%(1.5DT)的牛磺酸,配制成4种不同牛磺酸含量的饲料。将平均体质量为(13.85±0.25) g的320尾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循环水族箱,每箱放养2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一种相同实验饲料,每天定时投喂实验饲料至表观饱食状态,实验为期84 d。结果显示,在0DT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显著提高饲料效率、摄食率、增重率和全鱼粗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肝体比和全鱼粗脂肪含量。组织中肝脏、肌肉、肠道TauT mRNA表达量在1.0DT组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当饲料牛磺酸含量继续增加至1.5DT组时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0DT和1.0DT组。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牛磺酸含量与饲料牛磺酸含量之间呈正相关。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显著降低肝脏、肌肉中CSD活性,同时降低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CDO活性,但对血浆CSD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明显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增加鱼体蛋白沉积,同时降低鱼体脂肪沉积,上调组织中TauT mRNA表达水平及提高牛磺酸蓄积,降低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目标,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0.92%。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cel,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SP-Sepharose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柱层析,从青石斑鱼的胃中分离纯化到3种胃蛋白酶原(PG-1、PG-2和PG-3),SDS-PAGE结果显示,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35、36和37 ku.在pH 2.0下,3种胃蛋白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1、P-2和P-3,分子量分别约为33、33和34 ku.3种酶的最适pH分别为3.0、2.5和2.5,最适温度均为40℃,且均能被典型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 A有效抑制.免疫交叉反应结果表明,3种胃蛋白酶原能与大鼠抗黄鳍鲷PG-Ⅰ,PG-Ⅱ,PG-3b,PG-3a,PG-4a及PG-4b多克隆抗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交叉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P-1、P-2和P-3对酸变性牛血红蛋白的KM/Kccat及Kcat/Km值分别为7.0×10-5 mol/L,17.6 S-1,2.5×105mol/(L· S);5.5×10-5 mol/L,22.8 S-1,4.1×105 mol/(L · S)和5.2 ×10-5 mol/L,18.7 S-1,3.6 ×105 mol/1(L· S).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渗透调节功能关系,实验将暂养于盐度为30的水体中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分别为5、10、20和30(对照组)的水体中,于7和15 d分别检测血清Na~+、K~+、Cl~–浓度和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并于第15天观察幼鱼鳃MRCs分布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幼鱼血清Na~+、Cl~–浓度显著上升,而K~+浓度无显著变化;COR水平在盐度5和10实验组显著高于盐度20和对照组;随盐度上升,鳃MRCs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且盐度20和对照组鳃MRCs体积显著大于盐度5和10实验组;鳃MRCs表面存在一个特殊的顶膜结构,在不同盐度下呈现不同形态:盐度5和10实验组中鳃MRCs顶膜开口较大,且其表面存在大量的微绒,而盐度20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鳃MRCs的顶膜向内深陷形成了一个顶隐窝,开口较小,且其表面没有微绒毛。研究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鳃MRCs在盐度5的水体中可以很好地发挥渗透调节功能,使幼鱼在盐度5的水体中存活。  相似文献   

20.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用含不同浓度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异育银鲫原代肝脏细胞,待细胞融合后,测定细胞活性、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将用维生素C培养的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24 h,测定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以及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 CYP450)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维生素C组相比,在100 μmol/L的维生素C剂量组,肝脏细胞活性显著高于较其它剂量组(P<0.05);细胞内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在800 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但是其它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后,在50、100和200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T-AOC能力,GST活性,B-ChE活性和CYP45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增强;但是当维生素C的剂量为400和800 μmol/L时,细胞T-AOC能力和GST活性降低.综上所述,在体外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在50 ~ 200μmol/L剂量范围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原代肝脏细胞生长,增强细胞解毒能力,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