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张硕  陈岱  刘家林  孙文  张俊波 《水产学报》2023,10(4):049105-1-049105-11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海蜇耗氧率 (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 (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了不同pH值、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蜇伞径与干重可用W= 0.002 2e0.124 8D表示,R2=0.972 4。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受pH值、盐度和温度影响显著。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蜇和成蜇的2种代谢率分别在pH值为7.0和7.5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收缩次数最多。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盐度为25和20时达到峰值;盐度为20时收缩力最强。不同规格海蜇的OCR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ER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 °C达到峰值。海蜇在21 °C时运动和进食最快,温度低于3 °C或高于35 °C海蜇则停止运动。幼蜇的AER Q10值为0.767~4.362,OCR Q10值为1.299~2.201;成蜇AER Q10值为0.617~4.147,OCR Q10值为0.714~2.519。不同条件下海蜇氧氮比 (O:N)的平均值为1.392±0.424,表明其主要以蛋白质代谢为主。本研究通过对海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代谢实验,探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海蜇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实现我国海蜇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硕  陈岱  刘家林  孙文  张俊波 《水产学报》2023,47(4):049105-049105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海蜇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了不同pH值、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蜇伞径与干重可用W=0.002 2e0.1248D表示,R2=0.972 4。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受pH值、盐度和温度影响显著。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蜇和成蜇的2种代谢率分别在pH值为7.0和7.5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收缩次数最多。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盐度为25和20时达到峰值;盐度为20时收缩力最强。不同规格海蜇的OCR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ER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C达到峰值。海蜇在21°C时运动和进食最快,温度低于3°C或高于35°C海蜇则停止运动。幼蜇的AER Q10值为0.767~4.362,OCR Q10值为1...  相似文献   

3.
温度、盐度和pH值对疣荔枝螺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材料,用碘量法测定温度、盐度及pH变化对疣荔枝螺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pH值对疣荔枝螺的耗氧率有明显影响。在13~28℃范围内,疣荔枝螺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达到32℃时,耗氧率反而下降。疣荔枝螺的耗氧率在自然盐度和pH值时均最大,随着偏离自然盐度(28℃)和自然pH值(7.5)的逐渐增大,其耗氧率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盐度和pH对缢蛏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封闭流水式和开放静水式对不同温度条件下(4~32℃)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ennes)成鱼和幼鱼耗氧率进行了研究。封闭流水式的结果表明:成鱼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在32℃时最高,分别为80.51mg·尾~(-1)·h~(-1)和94.71mg·kg~(-1)·h~(-1),在8℃时最低,为17.20mg·尾~(-1)·h~(-1)和20.24mg·kg~(-1)·h~(-1)。幼鱼的耗氧量和耗氧率与成鱼有着同样的变化规律,在32℃时最高,分别为5.60mg·尾~(-1)·h~(-1)和112.00mg·kg~(-1)·h~(-1);在4℃最低,为1.01mg·尾~(-1)·h~(-1)和20.12mg·kg~(-1)·h~(-1)。开放静水式测得的成鱼的耗氧率:在32℃时最高,达136.77mg·kg~(-1)·h~(-1),在8℃时最低,为36.08mg·kg~(-1)·h~(-1);幼鱼的耗氧率在32℃时最高达到194.93mg·kg~(-1)·h~(-1),在12℃时最低,为81.18mg·kg~(-1)·h~(-1)。研究结果表明:鲢体重在45.30~1050g范围内时,随着体重的增加,耗氧量增加,耗氧率下降,温度对鲢成鱼和幼鱼的呼吸水平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盐度对美国红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华  朱爱意 《水产养殖》2009,30(10):27-30
测试了体重460~550 g的美国红鱼在13、16、19、22、25、28℃和盐度在16、18、21、24、27、30、34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美国红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01),在16~34℃范围内,盐度变化对美国红鱼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479)。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和盐度(16、21、26、31、36)对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15~30℃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质量耗氧率(OR)、排氨率(NR)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37~0.65 mg/(g.h)和1.74~3.15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T[mg/(g.h)]=0.323 4e0.1765t(R2=0.9755,P<0.05);NRT[μmol/(g.h)]=1.3788e0.1986t(R2=0.9784,P<0.05)。在16~36盐度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开始时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盐度26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43~0.60 mg/(g.h)和1.75~3.26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s)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S[mg/(g.h)]=0.0014s2-0.0751s 1.4312(R2=0.9455,P<0.05,n=30);NRS[μmol/(g.h)]=0.0105s2-0.5728s 9.7114(R2=0.9285,P<0.05,n=30)。  相似文献   

8.
褐菖鲉的耗氧率与温度、盐度和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体重、温度、盐度对褐菖鲉耗氧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褐菖鲉的耗氧量和耗氧率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Q=awb表示,其中,耗氧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温度为11℃~20℃的范围内,褐菖鲉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温度为2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超过这一温度耗氧率开始降低.盐度对其耗氧率的影响表现出低盐和高盐条件下耗氧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耗氧率的影响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为12~24℃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4℃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盐度为20‰~35‰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高于35‰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pH为4~8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pH 8~10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对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盐度(5、10、15、20、25、30)和pH(7.2、7.7、8.2、8.7、9.2、9.7)对体质量(0.21±0.03)g的鲻(Mugil cephal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鲻幼鱼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的影响显著,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6x2+0.2191X-0.1054(P<0.05)和YN=-0.0054X2+0.044 1X-0.0082(P<0.01)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鲻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2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都达到最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盐度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盐度在5~30时,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排氨率则先升高后降低.经方差检验,盐度对鲻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13X2+0.0027X+0.047(P<0.01).pH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83X2+0.198X+0.0775(P<0.01)表示;pH对鲻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32X2+0.0217X+0.003(P<0.01).温度和pH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极显著(P<0.0),盐度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鲻的窒息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和pH值对日本矶海绵耗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13~22℃范围内,日本矶海绵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高于22℃,耗氧率则开始减小(P0.05);盐度在20‰~35‰范围内,日本矶海绵的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增大而增大,盐度高于35‰,耗氧率则开始减小(P0.05);pH在5~8范围内,日本矶海绵的耗氧率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pH高于8,耗氧率开始减小(P0.05)。  相似文献   

12.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13.
军曹鱼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平均体质量为16.0g~18.4g的军曹鱼在不同水温和盐度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温对军曹鱼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盐度29‰时,水温从17℃上升到32℃,军曹鱼的耗氧率从0.357mg/g·h增加到0.880mg/g·h,水温(X)与耗氧率(Y)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Y=0.0045X1.5197。在水温29℃时,军曹鱼的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军曹鱼的耗氧率表现出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中午前和傍晚后较高。水温对军曹鱼幼鱼的窒息点有显著影响。水温从21℃升高到33℃,窒息点从0.74mg/L增加到1.44mg/L。盐度对窒息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黑鳍棘鲷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体重为240.9±27.1 g的黑鳍棘鲷在不同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鳍棘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水温超过一定值后,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实验条件下,黑鳍棘鲷的耗氧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489 7X2+27.39X-147.39;排氨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009 3X2+0.508 2X-1.247;耗氧率的最大值为235.61μg/g.h(温度为28.0℃),排氨率的最大值为5.70μg/g.h(温度为27.3℃)。黑鳍棘鲷快速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水温(15、20、25和30℃)下,对体重(46.1±4.5)g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黄金鲈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拟合,其方程分别为:RO=0.0682 e0.0633t,R2=0.9879;RN=2.4593 e0.0904t,R2=0.9703;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氮比(O:N)逐渐降低;耗氧Q10值和排氨Q10值均在20~25℃之间最小。结果表明:在各温度水平下黄金鲈基础代谢消耗底物主要均以蛋白质为主,脂肪其次,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黄金鲈利用糖类和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蛋白质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加。黄金鲈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6.
向伟 《水产养殖》2014,(7):30-32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北极茴鱼亲鱼在水温8.5~10.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北极茴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12:00左右,低谷在6:00左右,最佳生长温度8~15℃。  相似文献   

17.
18.
4种石磺水中呼吸耗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22℃、盐度30的密闭容器内,采用WINLKER氏碘量法测定溶氧量,分别对不同规格的4种石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的水下呼吸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石磺的表皮呼吸耗氧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条件下,比较4种石磺的耗氧率发现,紫色疣石磺、瘤背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在3 h时耗氧率降到最低,分别为(0.126±0.014)mg·(g·h)-1、(0.111±0.011)mg·(g·h)-1、(0.081±0.006)mg·(g·h)-1,里氏拟石磺在4 h时降到最低,为(0.098±0.015)mg·(g·h)-1;紫色疣石磺的耗氧率在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其它3种石磺,以下依次为瘤背石磺、里氏拟石磺、平疣桑椹石磺。  相似文献   

19.
为沙塘鳢工厂化苗种培育、运输等提供基础数据,现对其苗种阶段窒息点与耗氧率进行初探。试验采用三个水浴槽,将水温分别控制在15℃、20℃、27℃,每个水浴槽放入10尾鱼,放入探头,石蜡封面,每小时记录1次。试验结果:耗氧率分别为0.0646,0.0786和0.1038 mg/(g·h)。耗氧率随水温增加而增加,沙塘鳢的窒息点为0.1357mg/L。  相似文献   

20.
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盐度20、温度28.0±0.2℃条件下,采用密封流水方法进行了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Ⅴ期幼蟹的平均耗氧率高于Ⅵ期幼蟹,Ⅴ期幼蟹的窒息点也高于Ⅵ期幼蟹。其中,当蟹苗体质量为1.00±0.22 g时,耗氧率为0.437 2±0.083 mg/(g.h),耗氧量0.423 7±0.080 mg/(ind.h),窒息点为0.716 0±0.017 mg/L;当蟹苗体质量为1.81±0.30 g时,耗氧率为0.381 6±0.081 mg/(g.h),耗氧量0.671 7±0.140 mg/(ind.h),窒息点为0.698 7±0.011 mg/L。实验发现,拟穴青蟹幼蟹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其峰值出现在20∶00及02∶00左右,谷值出现在08∶00及16∶00。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苗种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