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研究滇池银白鱼(Anabarilius alburnops)的食性,于2016—2019年奇数月份在滇池用机拖网试捕采集银白鱼,对其摄食形态、食物组成和季节摄食强度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银白鱼食谱较广,食物种类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虾类和水生昆虫等,其中丝藻属、龟甲轮属、溞属等出现率较高。结合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分析,认为银白鱼是偏动物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强度方面,春季摄食率最低,仅为50%,夏、秋、冬三季摄食率均达80%以上;饱满指数与摄食率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武湖日本沼虾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胃含物分析的基础上 ,1998年 9月~ 1999年 9月对人工养殖湖泊武湖日本沼虾的食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沼虾是一种广食性、杂食性的动物 ,其主要食物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其次为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鱼虾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仅为日本沼虾摄食时所带入 ;日本沼虾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中、小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之间存在明显的食性分化 ;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越鳠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样本251尾,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自云南元江。结果表明:越鳠的食物由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等15类组成,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的出现率分别为73.8%和64.2%,所占比重分别为40.0%和46.9%,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为越鳠的主要食物。随着体长增加,食物类别减少,摄食强度降低;水生昆虫幼虫的出现率降低,成虫出现率增加;体长160 mm以上个体胃中出现陆生昆虫且其出现率持续上升。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越鳠是一种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断线麦穗鱼(Pseudorasbora interrupta)在凤凰山天池的种群生物学特征,对其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凤凰山天池共采集断线麦穗鱼281尾,利用胃(肠)含物分析法,分析其摄食强度、食物组成和摄食生态位。结果表明:断线麦穗鱼的摄食强度春季最低,夏、秋季较高,春秋季节差异明显。其饵料生物包括18个类群,以硅藻门占绝对优势(IRI=79.25%),其余依据IRI大小依次为绿藻门、水生昆虫、枝角类、甲藻门等。断线麦穗鱼的食物组成呈现季节变化,除全年均占绝对优势的硅藻外,次优势类群的四季差异明显。其中春季以水生昆虫和花粉较为常见;夏季以绿藻门和甲藻门较为常见;秋季以枝角类最多;冬季则为绿藻门占优。以特定饵料丰度和出现频率作图对摄食策略分析结果表明:断线麦穗鱼属于广食性鱼类,具有较为宽广的营养生态位。  相似文献   

5.
张晓杰  代应贵 《水利渔业》2011,32(2):110-114
对采自乌江上游的19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水域中四川裂腹鱼以水生昆虫、藻类、水生植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原生动物等为食,其营养级为1.72级,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主要饵料为水生昆虫,出现频率和重量比分别为76.30%和53.22%;其次为藻类,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乌江上游的19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水域中四川裂腹鱼以水生昆虫、藻类、水生植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原生动物等为食,其营养级为1.72级,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主要饵料为水生昆虫,出现频率和重量比分别为76.30%和53.22%;其次为藻类,出现频率和重量比分别为94.90%和31.09%;不同体长的四川裂腹鱼主要饵料和次要饵料基本相同,随着体长的增长,其食物种类并未出现简单化。虽然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四川裂腹鱼没有出现停止摄食的时期,摄食率为100%,充塞度以2级最多。随着性腺的不断成熟,其充塞指数逐渐降低,其中Ⅰ期最高,为2.53%;Ⅴ期最低,为0.85%。  相似文献   

7.
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et Wu)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8.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的研究对于了解鱼类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的报道,概括性叙述了在进行鱼类的食物组成、食性比较、摄食的时空变化、摄食的选择性、营养级、摄食量、食物网及其营养动力学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并对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 Dybowski)的食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2022年10—11月用网目2~8 cm的流刺网和网目0.9~3.5 cm的定置刺网在黑龙江抚远和呼玛江段采集到138尾黑斑狗鱼,鉴定和测量其体长和体质量及胃含物种类与重量,研究摄食习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黑斑狗鱼的饵料生物共有27种(包含未鉴定种),分为5个类群:鱼类、两栖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其他饵料,其中鱼类为黑斑狗鱼最主要的食物类群,数量在食物中占90.17%,然后依次为两栖类、水生昆虫和甲壳类。食物类群随着黑斑狗鱼的体长增加存在不显著的差异。体长350~450 mm组黑斑狗鱼主要摄食幼鱼;体长450~550 mm之间时开始摄食的饵料鱼个体增大,还摄食两栖类和少量水生昆虫;550~650 mm体长组的黑斑狗鱼则全部以鱼类为食。不同空间的黑斑狗鱼食物组成无明显差异。平均饱满指数和空胃率结果显示,黑斑狗鱼的摄食强度随着其体长的增长显著变化,摄食的高峰期在450~550 mm体长组之间,摄食强度无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丰溪河花(鱼骨)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集于江西广丰县境内丰溪河的480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成鱼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从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等方面对花(鱼骨)的食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鱼骨)成鱼主食水生昆虫,也摄食黄蚬、螺蛳等软体动物和小鱼、小虾.花(鱼骨)的食物由摇蚊幼虫等16类饵...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液体迷宫和固体诱饵实验方法研究了DM(二甲亚砜,下同)和甜菜碱对麦穗鱼的诱食活性,并对麦穗鱼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0.01%的DM对麦穗鱼有诱食活性,在饵料中添加0.5%的甜菜碱时鱼的咬饵次数最高。麦穗鱼摄食行为的引发和继续是在视觉、嗅觉、味觉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此外,麦穗鱼对饵料的形状和颜色也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长湖5种土著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于2014年采集红鳍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dabryi)、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等5种鲌类共277尾,采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对5种鲌类的11个摄食器官形态指标和食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湖5种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下颌伸展度、口宽3个性状上;典型判别分析显示5种鲌种间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翘嘴鲌和达氏鲌摄食器官形态相似度最高,蒙古鲌和红鳍原鲌相似度最低。长湖翘嘴鲌、达氏鲌、蒙古鲌的食物主要以、鲫鱼、麦穗鱼和虾为主;水草是红鳍原鲌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在拟尖头鲌食物中占有一定比例。表明5种鲌在食物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主要饵料的种类和比例上存在差别。由此可以看出,长湖5种鲌摄食器官形态与食性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对花(鱼骨)作组织学研究表明,人工养殖湖泊中花(鱼骨)的卵巢发育可划分为六期,花(鱼骨)的性成熟年龄为一冬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的食性、营养级和食物网特征,绘制了鱼类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结果显示,白洋淀现有鱼类25种,其食性类型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共6种;白洋淀的鱼类营养级可分为草食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鱼类食性的白洋淀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的食性、营养级和食物网特征,绘制了鱼类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结果显示,白洋淀现有鱼类25种,其食性类型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共6种;白洋淀的鱼类营养级可分为草食性、杂食性、低级肉食性、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共5种。与历史资料相比,白洋淀鱼类食物网趋于简单,中级肉食性鱼类匮乏,能量流动出现越级现象,食物网结构不完整,说明其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麦穗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白洋淀麦穗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7.
以等量混合的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计成脂肪水平为1.62%、3.71%、5.77%、7.96%、9.95%和12.01%的6种饲料进行60 d养殖对比试验研究了饲料中花(Hem ibarbus maculatus)幼鱼脂肪水平适宜量。结果显示:花幼鱼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花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投喂脂肪水平为7.96%的饲料花的生长最快,相对增重率为(1066.35±13.15)%;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蛋白质利用最高,蛋白质效率为(1.84±0.10);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饲料的利用最好,饲料系数仅1.39。研究结果表明:花幼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以5.77%~7.96%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把花幼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定为6%~7%。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 Aquatic macrophytes form the most productive habitat of the Amazon floodplain and account for more than 60% of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ecosystem. Aquatic grasses are the dominant macrophytes and the main feeding ground of Amazonian larval fish. The present study used stable isotopes of nitrogen and carbon to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aquatic grasses to the production of eight larval fish, and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rophic chain. The carnivore larvae were at the third trophic level, and the detritivores were at the second and third trophic levels. The contribution of aquatic grasses to larval fish production was variable. It could reach a mean value of 25% for three species, but its contribution probably did not exceed 12% in the other five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