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山瑞鳖塞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致死性传染病的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L090422),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进行分析,并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为发酵型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胞及荚膜;具有对葡萄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西蒙氏柠檬酸盐、丙二酸盐、卫茅醇、吲哚、动力等反应呈阳性,对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苯丙氨酸脱氨酶、V-P反应等呈阴性的特点。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为塞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edlakii)。16S rDNA序列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64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726186),并显示该分离株与塞氏柠檬酸杆菌(C.sedlakii)的同源性达9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C.sedlakii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YL090422为塞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edlak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供试16种抗菌药物中的阿米卡星等3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哌酮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等10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2.
鲫鱼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魏勇 《水产科学》2012,31(8):481-484
从鲫鱼中分离到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采用PCR方法扩增该菌株16SrDNA基因,并运用Clusta l x1.8和MEGA3.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16SrDNA长度为1450bp,GenBank收录号为JN002104.1。此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弗氏柠檬酸杆菌16S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和弗氏柠檬酸杆菌聚在一起,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患暴发性败血症中华鳖体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症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肠、心、肝、胃等组织和腹腔液中分离培养得到8株细菌.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比对,对所分离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惰性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egni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siella tarda).用含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对格氏乳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格氏乳球菌对青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等10种药物有耐药性.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唑啉等13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4种药物有耐药性.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新霉素等3种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等12种药物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败血症的防治技术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从一中华绒螯蟹和克氏原螯虾混养池的自然发生败血症的个体中分离到2株细菌,对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分离菌的种类、病原学意义及耐药特征。从发病蟹和虾的血液中分离细菌并获纯培养,通过对纯培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菌种。以不同浓度的分离菌悬液感染健康蟹和虾,测定其致病性;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9种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分离出纯培养的2株菌分别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2株菌均具有较强致病性,对氟苯尼考、盐酸环丙沙星、乳酸诺氟沙星、盐酸诺氟沙星等4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5.
一株多重耐药中华鳖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 序列进化分析和 API 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 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 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安徽省当涂县淡水养殖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取濒临死亡的病虾分离病原。从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LX1分离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XLX1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一步对XLX1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携带黏附素基因情况和细胞黏附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敏感或中敏,对其他7种测试药物呈现耐药。该分离株携带黏附素基因cfa和ure基因簇;序列分析发现ure ABC结构基因和ure D关键辅助基因高度保守,在虾源分离株与人源参考株间前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3.2%~98.3%和91.7%~97.4%,后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0.8%~98.3%和94.7%~98.7%;与人源参考株相比,虾源分离株Ure ABC结构蛋白中第294、600和608位氨基酸,以及Ure D蛋白中的第62和122位氨基酸发生了有意突变。XLX1分离株可以聚集方式黏附于EPC细胞周围,平均黏附菌数为29.8±5.3,但随黏附时间延长,EPC细胞出现病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防控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弗氏柠檬酸杆菌败血症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病鳖肝、肾、肠组织进行细菌性病原分离,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药敏及人工感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该败血症的一种主要病原菌,它对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一株分离自浙江台州、舟山海水网箱养殖患结节病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病原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及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该菌株革兰氏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菌体呈长或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不水解酪素、黄嘌呤、酪氨酸、淀粉和明胶,能以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生长.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鱼师)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 3360^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据此鉴定结果认为,该菌株为(鱼师)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10-414]  相似文献   

9.
于病死猪肺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约翰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阴性棒状杆菌。通过PCR检测方法检测分离株16S rDNA基因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该菌为约翰氏不动杆菌。该菌对昆明鼠具有致病性,半数致死量为3.0×10~8 CFU/mL。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中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呈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五月瘟"的主要病原,并探究其治疗方案,为克氏原螯虾"五月瘟"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细菌分离纯化、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序列扩增分析,确定引起克氏原螯虾"五月瘟"的致病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筛选出抗菌药物。细菌分离结果显示,患病克氏原螯虾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编号分别为XX01、XX02,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2株细菌共同感染克氏原螯虾患病症状与"五月瘟"病症一样;综合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菌株XX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株XX02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XX01及XX02株均对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且选择氟苯尼考搭配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五月瘟"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11(4):17-22]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江苏赣榆地区某养殖场养殖的三疣梭子蟹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行动缓慢、不摄食,蟹体消瘦,打开头胸甲可见肝胰腺、鳃、肌肉等内脏组织水肿,部分肝胰腺和肌肉组织呈腐烂状。从患病梭子蟹肌肉、肝胰脏、体内积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JG091120-1)对健康三疣梭子蟹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常规表型生物学检验,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其中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1 bp(登录号HQ170626),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 186 bp(登录号HQ170627),分析了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判定该菌为肠杆菌科枸橼酸属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fa是肠杆菌科产肠毒素细菌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cfa基因的PCR扩增,分离菌可以扩增出大小在100 bp的基因片段,表明本次分离的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fa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从患病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HE01,经人工感染健康巴西龟,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龟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 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从发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心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GM 2402,进行了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M 240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动力性,V-P试验、水杨酸、过氧化氢酶、脲酶等阳性,不发酵鼠李糖、乳糖等,硫化氢、枸椽酸盐等阴性.16S rDNA序列长1 417 bp,GenBank的登录号是JX 101598,且与数据库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相似性高达99.6%,系统发育树显示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聚为一个分支.综合菌株的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判定菌株GM2402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相似文献   

14.
异育银鲫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生理生化特征、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从濒死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肝脏中分离到的1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YCS07-01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菌株主要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分解肌醇;不发酵蔗糖、甘露醇、鼠李糖等;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负染电镜观察,菌株为两端钝圆直杆状,无芽胞,无荚膜,有4根鞭毛,大小为0.8~1.0μm×3.0μm。在以该菌16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375179)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YCS07-01与类志贺邻单胞菌ATCC14029T(登录号X74688)的同源性为99%,并聚为一个分支。综合培养特征、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分析等将该菌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u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对头孢唑啉、四环素和氨曲南中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左氟沙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齐口裂腹鱼维氏气单胞菌16S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齐口裂腹鱼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学特性。从齐口裂腹鱼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 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具该菌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等。菌株16SrDNA的长度为1443 bp,登录号为JF929912,其和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结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可以判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本研究可以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分离硫氧化细菌,并研究其生长特性。从以硫代硫酸钠为唯一能源底物的培养基中分离得到一株硫氧化菌B1-1,经过平板菌落形态观察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B1-1呈革兰氏阴性,短杆状,鉴定为Halothiobacillus hydrothermalis(GenBank登录号为KU362926)。在28℃、初始pH=8、150 r/min培养条件下,细菌在12 h进入对数生长期,36 h开始氧化硫代硫酸盐(S_2O_3~(2-)),至60 h培养液p H下降到4.8,S_2O_3~(2-)浓度从最初的2.28 g/L降到0.36 g/L,氧化率达84.2%。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天津地区养殖红尾皇冠鱼(Aequidens rivulatus)大量死亡的原因,取患病红尾皇冠鱼进行细菌分离,从病鱼肾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071901,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红尾皇冠鱼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及cfb(GBS-specific gene cfb,CAMP factor)基因检测对菌株071901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071901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特性与链球菌属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相近,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071901与无乳链球菌聚为一支,以07190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也得到了预期的900 bp的核酸片段,进一步证实菌株071901为无乳链球菌。对3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071901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9种药物敏感,对多粘霉素、罗红霉素、呋喃唑酮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爱德华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脏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TL5m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毒力检测;此外分别提取该TL5m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外膜蛋白、脂多糖和胞外产物,对中华鳖进行毒力和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L5m的API 20E鉴定编码为4544000,99.9%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16S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EF121756和GU563803)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和98%);菌株TL5m对中华鳖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45×106 CFU/ind。药敏感结果显示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头孢孟多、头孢噻吩、壮观霉素高度敏感。外膜蛋白攻毒剂量60μg/ind和脂多糖攻毒剂量400μg/ind时,对中华鳖的致死率都为33.3%,胞外产物对中华鳖的LD50为31.73μg/ind;全菌灭活苗、胞外产物、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62.5%、25%和87.5%。结果表明,发病中华鳖的病原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其分泌的胞外产物对中华鳖具有较高毒力;提取的脂多糖对中华鳖遭受迟钝爱德华氏菌攻击具有较高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